浅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正确认识的几个问题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第5期   作者:宋秀平
[导读] 在我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这一会议中明确提出,教师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生理方面的发展
        宋秀平
        通远堡高级中学  辽宁省丹东市  118105
        摘要:在我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这一会议中明确提出,教师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生理方面的发展,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此来不断的培养学生永不放弃、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的精神,以便于中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够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本文就以浅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正确认识的几个问题这个问题而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正确认识;策略
引言
        根据我国的调查结果显示,很多的学生都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例如对于学业的压力、对待考试时的焦虑、对于人际关系的孤独感等,这些问题都阻碍着中小学生的发展。但是在我国很多的中小学校里,教师在展开教育的过程中却并不怎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也没有正确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1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中小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在如今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里,人们的竞争压力是越来越大了,而且对于生活质量追求也是越来越高了。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成才,因此在平时会给自己的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或是给他们报兴趣班等,而教师在教学中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也会严格要求学生,并且会按照学生的分数对他们进行评价。这些原因都使得中小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心理问题,甚至比较严重的话会出现抑郁症。对于这些心理问题如若不及时解决的话,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在中小学校里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样的话不仅可以预防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同时也可以改变学生错误的认知观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1]。
2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学校不注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很多的中小学里校领导设置了心理健康课程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而且心理健康课程也只是一门辅助课程,并且学校也不会招聘专门的心理健康教师。例如在平时校领导会让政治老师兼顾心理健康这门课程,但是政治老师却不具备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在展开教学时政治教师只会从自己的理解角度出发给学生们进行讲解,长期这样下来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
2.2教学方法传统化
        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小学生处于勤奋与自卑这一阶段,中学生处于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这一阶段,因此他们所面临的心理问题都是不同的。可是很多的教师在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时对于小学生和中学生所采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一样的,在课堂上教师也不会对学生们做SCL-90心理健康测试,按照学生的心理问题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疏导。相反的在课堂上教师只会给学生将教材中的内容过一遍,然后告诉学生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不仅解决不了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也无法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2]。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正确认识的几个问题
3.1学校德育教育并不等同于心理健康教育
        很多的中小学在发展过程中只会给学生们开展德育教育,并且认为在德育教育中包括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因此在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学校领导并不会做过多的关注,他们认为只要不断的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就可以减少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学生能够养成健全的人格。可是德育教育并不等同于心理健康教育,他们二者有本质的区别。德育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正确认识自身的责任,自觉遵守班规、校规,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进而不断的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而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在展开教学时,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心理规律,并且运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此来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或是在学生有心理问题时能够及时进行危机干预并且对他们进行相应的疏导,以此来保障学生的身心能够得到健全的发展。可是很多的中小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只是将学生德育教育这一方面作为了中心工作,而对于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普及展开。当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教师却认为学生只是思想政治出了问题,因此会从德育方面入手进行解决。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不能够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时候还会把事情弄得更糟糕。例如有的小学生在课堂上会捣乱这时教师便会批评他们,并且会从德育方面对他们进行教育,但是小学生的捣乱行为却并没有减少。可是如果教师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出发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话,可以减少学生的捣乱行为。小学生在课堂上捣乱只是想引起教师以及其他同学的注意,当教师看到其捣乱行为时可以置之不理,这样的话可以有效的减少小学生的捣乱行为[3]。
3.2正确看待心理健康教育,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会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并且认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将来必定有成就。但是根据我国心理学界的研究表示,智商高的学生将来并不一定功成名就,只有在教学时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提升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才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对此教师在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时首先要正确看待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改变自己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使学生的精神和心灵都得到发展[4]。
3.3对于中小学生分阶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了得到教师的奖励和表扬,他们便会服从教师的要求,听老师的话去做事,而初中生处于叛逆期,同时初中生也是小学到高中的一个过渡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初中生会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会产生暴力行为,早恋、忤逆父母、老师等,高中生的自觉性是比较强的,而且他们看待问题更加的独立性,在处理问题时他们也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处理,同时他们希望脱离父母的管束,并且希望自己能够考上一所好的大学。可是每个学生的气质都是不同的,因此他们也有不同的心理问题。对此教师在展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对中小学学生分阶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且对他们制定相应的教学活动。例如对于小学生教师要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初中生教师可以让他们管理自己的情绪,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及自我管理能力,正确看待与异性的交往,并且对他们进行心理指导,使学生懂得心理保健知识,而对于高中生教师要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学生努力奋斗的精神,使得学生的心理能够不断的成熟起来[5]。
结束语:
        在展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首先要正确看待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明白学校德育教育并不等同于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教师也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教育模式,对学生分阶段进行教育,以此来保障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梁剑玲.中山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研究[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8(6):41-42.
[2] 吴发科.师源性心理影响与小学生个性品质形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3):71-72.
[3] 俞国良.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46-47.
[4李燕.新课标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析.[J]《考试周刊》.2018(26)93-95.
[5]傅文第.浅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学教学参考》.2019(12)123-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