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坤
西北大学 哲学院 社会工作 陕西省西安市 710127
摘要: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取向的的学科,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指导下开展社会服务,重视将理论知识、价值理念和专业伦理应用于助人实践,因此社会工作建立在强烈的专业价值观和专业伦理之上, 其本身就是一个伦理实践的过程。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在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同时也会构建模型想象自己去处理相关实务问题。但面临真正实务,触及服务对象所面临的困境,则很容易因为心理建设不够,认为自己帮助有限而产生深深的无力感,特别我们面对服务对象原生家庭问题较多时,问题的复杂性更容易使自身产生挫败感,从而怀疑自身专业实践的意义所在,因此,如何更好的处理社会工作者面对服务对象家庭困境从而产生的无力感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响到社会工作者后期服务的开展。
关键字:社会工作;家庭困境;无力感;
一、概述
(一)社会工作伦理
社会工作伦理来源于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集中反映,用以指导社会工作者正确履行责任和义务,并预防道德风险地行为规范。
(二)无力感
社工无力感,就是社工在服务过程中,因为工作实际成果与满足案主需求、帮助案主解决问题的期待之间落差太大而导致的无力感,主要表现为感觉失落、挫败、无奈、自我效能低,甚至对专业价值产生怀疑。
二、伦理困境的实务分析
(一)案例详情
小a同学参加x基金会的某手术的项目回访活动,来到了服务对象小吴(化名)的家庭中。小吴是四口之家,父亲是村里的村医,母亲是乡上某单位的帮厨,经济收入来源单一并且薄弱。他目前上初一(由于手术留级一年),还有一个弟弟上小学。为了小吴和弟弟上学方便,小吴和弟弟居住在母亲单位临时分配的房屋中,大概20平方米,屋内有一个衣柜,两个桌子,一个桌子摆放生活用品,一个桌子供哥俩学习,但是书桌都已经很陈旧,而且不大,不能满足俩人正常的学习需求。两个兄弟除了日常学习外,课外活动也不是很多,比较喜欢打兵乓球(球桌还损坏了),案主目前所居住的乡镇,交通不是很便利,通往县里的公交车大概每个小时只有一辆,并且村子里面老龄化很严重,本人在乡镇上走访时发现,在这个乡镇中并没有看到几个小吴的同辈群体,多是幼儿为主。小吴本身的手术回复很好,但是小吴同时还患有唇裂以及耳朵残疾,除了使家庭增加了经济负担之外,小吴同学也面临着同辈群体的歧视,而这种歧视也间接的影响到了小吴的学习。
(二)伦理困境分析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工作的学生在面对服务对象家庭困境时候产生的无力感主要有以下几个伦理困境:
1.角色冲突。在本次案例中,我认为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冲突在于,社会工作者作为一名社会人,其实身上已经肩负着多重的角色,例如:在面对小吴的母亲的时候,社会工作者其实既扮演者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同时也扮演着一名后辈的角色,在面对小吴以及小吴的弟弟时候,我们又扮演者哥哥姐姐的角色,所以对于一名实务经验不足的社会工作者,在多重角色之间的转化如果不到位,就很有可能产生自我的角色冲突,那么就使本身的这次回访活动显得很不自然,无所适从。我认为社工其实应该是作为本次回访活动中案主的倾听者、支持者、陪伴者、沟通者和研究者出现的,但是在本次实务过程中,在倾听完案主家庭情况后,不自觉地会把自己带入到问题的解决者的角色中去,总希望自己去为案主解决一些问题。但是,作为一个在校的大学生,其实能力非常有限,对于案主复杂的家庭问题,其实并没有什么很实质性的帮助,所以在害怕案主对自己失望的同时,也对自己有点失望。
2.社会保障体系仍不完善。在本次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案主本身的家庭经济状况并不是很好,两个儿子同时上学,这个经济负担对于平常家庭来说就已经很大了再加上案主除了已经治愈的先天性的心脏疾病之外,仍然患有唇裂和左耳残疾,在案主父母考虑到案主正处于青春期的敏感阶段,准备再带案主做一次手术,这又会是一笔比较大的开销。
据了解,目前并没有相关的基金会资助,同时,案主申请到的三级残疾证书,每个月只有60元,学校发的助学金每学期是300元,在我看来,可能对于这个家庭的经济负担是杯水车薪的。我觉得我的回访,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案主原生家庭复杂的问题。
3.专业水平低。我认为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产生无力感,首先是因为我们专业水平不足造成的,事实证明,只是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那么进行实务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些自己意想不到的状况无法处理,或者是自己并不难很自然的运用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在使用是时候难免会有一些刻意,可能会使案主觉得不舒服。
(三)、对策建议
消解社工无力感固然需要社工自己调节心态,但要真正减少社工无力感的产生,仅靠社工自己的努力是不够的,更需要机构、高校、政府等各方面的携手努力。本文对如何减少社工无力感的产生提出了几点建议:
1.是增加实务教学比重,提高实务教学效果。目前我国的社会工作教育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实务能力普遍不足。在专业教学中,应当坚持“两个结合”,即课堂教学与课外运用相结合,理论讲解与实务操作相结合,既要重视理论教学,又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专业水平。
2.是做好社工宣传工作,纠正社会认识误区要提高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可度,应当做好社工价值的社会宣传工作,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社工,主动向社工寻求帮助。当然,在宣传过程中,不可对案主造成伤害。
3.是提高社区社工意识,减少“选择性应付行为”。各高校与机构应当开设专门针对社区工作人员的研修班,吸收社区工作人员作为学员,学习基本的社工专业理论,培养社工专业素养,并鼓励社区工作人员参与到真实的社工服务过程中去,在社区与社工之间搭建互相理解的“桥梁”。社区也应主动吸收社工参与社区管理,听取社工从专业角度提出的建议。
4.推进社保体系完善,填补体制机制漏洞。要解决一些案主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如“看病难看病贵”、“外地人口权利被限制”等,减少在为这些案主服务时产生的无力感,需要社工和政府在制度层面,为实现社会公平,推进社保体系完善而一起努力。对政府来说,需要在宏观层面填补制度漏洞,在政策上更加偏向弱势群体,对社工来说,需要关注宏观层面的问题,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改良与完善。
三、总结
社会工作实务过程即是一项道德实践, 由于现实情况和价值观的多样性, 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实务工作时常常面临的问题无法单纯用“是”或“否”来进行判断, 从而陷入抉择的伦理困境。毫无疑问,伦理困境问题会始终伴随着社会工作实务的每一个过程, 实习生应重视专业实习,应时刻检视和反思专业价值观和伦理难题, 以促进自身的成长和社会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江娅.社会工作中的伦理困境和价值冲突[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01):124-129.
[2]沈黎.本土社会工作实务的伦理困境与伦理抉择——基于上海青少年社会工作实践的质性研究[J].社会工作,2012(02):25-30.
[3]沈黎.持守专业责任的善——本土社会工作伦理反思[J].社会工作(实务版),2011(10):13-14.
[4]郭晓蓓.社会工作实务中常见的伦理困境及其对策[J].智库时代,2019(06):274+278.
[5]田鸽,杨云娟.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中专业伦理的反思——以天津某中学学校社会工作站实习为例[J].科技风,2018(28):42+44.
[6]尹新瑞.案主自决与家长主义: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困境与张力[7].天府新论,2020(01):103-114.
[8]贺春虎. 社会工作学生在实习中的困境研究[D].兰州大学,2018.
[9]赵凌宇. 社工学生专业实习的伦理困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