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才观初探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第5期   作者:杨怡宁
[导读] 中国共产党的人才观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就开始重视的思想
        杨怡宁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毛泽东思想研究所研究生  四川成都 610071
        [摘要]  中国共产党的人才观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就开始重视的思想,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上,并与中国所处的具体历史国情相结合,不断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总结出来的人才观的经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共产党的人才观念也在不断地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注入新的生命力,在中国人才思想的大地上熠熠生辉。新时代,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进一步深化对人才思想的认识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人才观、时代价值、启示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仅有十几个人的党员,之后经过时间的酝酿和发展,在实践和理论创新的过程中逐渐积累宝贵经验发展到几亿人的大党,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幼稚到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在这期间是有着丰富的人才思想观念的,因此,今天我们回顾历史发展的趋势去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各个时期的人才思想对于我们党内组织建设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中国共产党的人才观发展历程
(一)毛泽东的人才思想
        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的毛泽东同志,在革命和战争时代充分继承和吸取马克思主义的人才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中国革命道路探索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将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中国共产党的人才观。
        他在1958年提出的“红与专”、“政治与业务”为我们鉴别人才思想和选拔人才标准提供了重要方向,即中国共产党传统的人才观即德才兼备,一是必须具备专业化、革命化的优良知识功底,拥有真才实学,二是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思想,为中国共产党人才观孕育出新的时代内涵。选用人才最重要的原则是德才兼备,选贤举能,任人唯贤。毛泽东在关于党的干部的人才论述中指出:“指导伟大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77页。]在革命年代中的人才思想中关键部分在于干部问题,他认为要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必须要有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干部,才能让中国人民群众统一于一个政党之下,才能制定出符合战争胜利的正确方针、政策,从而推动革命战争向前发展,因此选用优良领导干部决定了革命战争能否取得胜利,决定了政党能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因此,我们的党组织要向全国发展,要取得革命的胜利,要自觉地造就成千数万的干部,必须要有几百个最好的群众领袖。毛泽东十分重视青年人才思想,他提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机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 《毛泽东文集》第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66页。]青年是推动整个社会蓬勃发展向上的动力,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各类学校都要为青年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成长环境。毛泽东的人才思想对于培养、选拔与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培养无产阶级事业的接班人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邓小平人才思想
        邓小平的人才观是基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背景下逐步形成的,也是在不断汲取毛泽东同志“又红又专”的人才思想而形成的科学发展与时俱进的人才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他根据国内外形势,系统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中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提出了“四有”人才标准,培育更多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人才,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优质人才。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政治风云变幻、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加强了国际经济政治秩序中的不稳定性因素,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邓小平同志洞察时事,走在时代发展的前沿中,认真分析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做出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将“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要决策,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邓小平在1954年谈到办好学习,首先要培养好干部。好的干部不仅有具有过硬学识,而且也要有优良品德。邓小平同志在1977年,结合实际发展,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0页。]的重要思想,将人才放在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位置。他提到,“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0页。]因此,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要靠国民素养来支撑,人是社会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人才的不断涌现,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他强调,“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046页。]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科技和教育事业进行拨乱反正,在党内恢复了知识分子的名誉和改善对知识分子的待遇,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出要大力打造建设一批又红又专的知识分子,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改革开放做出卓越的贡献。
        (三)江泽民的人才思想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高度重视人才发展问题,结合时代形式提出了人才战略思想、科教兴国战略思想,对人才选拨标准、培养机制、管理环境作出了系统的阐释,形成了富有逻辑体现又科学完整的人才思想。
        江泽民同志的人才思想主要是借鉴和创新了前面领导人的人才思想,牢牢把握社会主义人才思想的发展方向。首先他提出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性问题。江泽民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江泽民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77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培养一批具有担当重任、经受得住风浪考验、为国家和民族贡献力量的优秀领导人才是关系党和国家兴衰成败,关系国际地位的稳定以及国家社会的长治久安。当然人才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江泽民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极为重要的基础工程。”[ 《江泽民文选》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60页。]人才的发展必须要紧紧依赖于教育的发展,教育兴则人才兴,一个国家拥有良好的教育发展机制和优秀教育工作者,那么这个国家才会人才济济、民族兴旺。江泽民指出,“我们的学校、教育部门以及党和国家的其他部门,都要注意做工作”[ 《江泽民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88页。],教育作为民族和国家振兴的基础性工程,必须摆在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充分重视对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和指导,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鼓励、引导和支持不同领域人才的发展。因此,他明确提出,“要制定和实施人才战略,加快培养和吸引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473-1474页。]人才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的重要一环,必须高度重视和培养,因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全局中要把人才战略思想和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结合起来,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


        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时局的转变,精准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分析时代形式,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科学思想,进一步开创人才思想发展的新平台。
        (四)胡锦涛的人才思想
        胡锦涛同志的人才思想是基于当时国内国外的局势发展以及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理念而做出的。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提出要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要求,选拔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思想。这三点要求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在实践基础上的创新发展。
        首先,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是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 《胡锦涛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530页。]我们党历来重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党中央的政策必须为广大人民所拥护和支持,才是切实可行的。中国共产党在任用人才时,必须要做到广纳贤士,充分发扬多数群众的优势,凝聚众多的智慧和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方案和决策。俗话说,干部的业绩是否突出,需要经过人民的检验和认可,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在与干部打交道的过程中自然会分辨孰好孰坏,批判干部们在群众是否办实事,解难题,真正为人民群众服务。一个人是否有真才实学,要看他的业绩是否突出。一个人的才干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提高,而一个人的贡献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体现。因此,选拔人才必须业绩突出,群众公认才是值得选的人才和重用的人才。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在全社会要形成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思想,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战略思想。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社会中选拔人才不能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更重要的是看其个人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和价值,必须以一种辩证客观的视角去剖析人才思想的真正内涵。
        (五)习近平的人才思想
        习近平的人才观思想是充分吸收和借鉴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四代领导人的人才思想,是面对当今日益激励的国际竞争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充分结合当前提出的“人才强国战略”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所提出的,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年人才思想。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会不断迎接新挑战、把握新机遇,以最佳的勇气和信心去与世界各国互相竞争,互相合作。当然,人才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国家能否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导地位,能否取得决定性的优势与较多的国际话语权,关键还是在于一个国家人才机制的稳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上,人才机制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以及综合国力的强大,决定了人民群众事业的顺利发展与党的前途和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253页。]党和人民的事业要不断发展,就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我们的人才是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做出贡献的人,是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提供强大动力的人,是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能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401页。]新时代的人才是有志之士,是能够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人,是始终将人民群众放在心上的人,从而使得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习总书记将培养人才的方向更多集中在青年学子一代身上,他提到,“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329页。]可见习近平的人才思想更重要体现在青年人才思想,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新鲜血液和力量源泉。
        通过中国共产党人才观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又红又专、科技人才、军事人才、创新人才到新时代的青年人才思想,这是在中国共产党人才思想的不断实践检验的过程中所形成的重要人才思想。
二、时代价值
         (一) 为更好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价值引领
        纵观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将培养人才、吸引人才作为政治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人才的贡献与付出,人人都有正确的三观,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极为重要,带动全社会奔赴一个更加高度民主、高度文明、高度和谐的状态,而要培养各方面的人才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在各个历史阶段提出特定的要求去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与人才思想的发展相结合,共同促进国家社会的稳发展。人才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融汇贯通,从而提升人才思想在社会价值理念中的重要作用,为更好实现国家、民族和人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力量源泉。
        (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前行动力
        一个国家国力的强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培养,在当今,国家之间实力竞争的标准越来越取决于人才的综合实力。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社会历史的伟大动力。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说,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协力、艰苦奋斗,而关键之处是人才的力量才能真正引领中国梦的顺利实现。“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328页。]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青年品德修为,立志民族千秋伟业,为新时代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定社会主义制度的方向,争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出有志之才,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凝魂聚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前进动力。
(三)为推动科技力量和创新人才奠定理论基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型人才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都高度重视对于人才的培养,总的一点就是推进人才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世上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可贵的,一切创新成果都是人做出来的。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全部科技史都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253页。]总书记的一番谈话,深刻的表明人才思想在推进科技进步、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至关重要。一个国家只有拥有良好的人才队伍,掌握先进的科技实力,才能更好的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一茬接一茬茁壮成长。”[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254页。]人才力量是强大而有力的,但是新时代在用好人才的基础上也要关注和思考人才永续发展的良好方向,使其源远流长、永不枯竭。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人才思想的发展,弘扬全社会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良好风尚,在实践理论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创新。
        
        [作者简介] 杨怡宁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毛泽东思想研究所研究生(四川成都 6100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