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娟娟
鲁北技师学院 山东省 滨州市256600
摘要:当前学前教育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为了有效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其兴趣爱好、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意识,不仅需要优化教育环境,还要加强幼儿学前教育调查研究,流动幼儿的教育具有特殊性,需要对幼儿的家庭环境以及幼儿园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影响幼儿教育的不利因素,之后找到改进措施,进而稳步提升教学质量。本文以山东滨州区幼儿教育情况为研究对象,之后提出改进教育方法的对策,希望对相关研究带来帮助。
关键词:流动幼儿;学前教育状况;调查
我国大量农民工开始涌入城市后,推动城市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农村教育问题,主要表现为留守儿童流动儿童数量逐年增多。当前我国农民工数量高达2.25亿,在父母外出打工的同时,很多儿童也随着父母来到城市生活,而看护与教育成了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由于近年来发生多起儿童走失、意外伤害等事故,使得当前幼儿保育和教育工作必须把握重点。有研究发现家庭环境较差的幼儿通过早期优质教育有利于其更好发展,降低其辍学、违法犯罪等社会问题,通过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也有利于缩小社会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所以本文以某地区幼儿教育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幼儿园办园条件、保教工作、师资力量,分析家庭经济情况、教育环境、居住环境对幼儿发展带来的影响,提出相关对策,希望为幼儿成长提供良好环境。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文山东滨州地区幼儿园和家庭为研究对象,其中政府部门全面了解当地教育部门关于流动幼儿的法规政策以及财政支持教育监管等内容,主要对招收流动儿童较多的民办幼儿园园长进行访谈,全面了解办园条件、师资力量。在家庭教育方面分析农民工家庭经济收入、居住条件和幼儿教育情况。在调查方法上主要采取访谈和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农民工较为集中的滨州市,通过抽样的形式与广大农民工访谈,并对幼儿园园长和农民工家长调研[1]。
二、幼儿园状况
滨州市某幼儿园建筑布局合理,有大型体育活动设施、绿化区域,该幼儿园设置了活动室多功能活动室、教师协公室、会议室、值班室、财务室、保健室、水冲式儿童厕所等辅助设施,每日保证早餐和午餐供应,还有多种适合幼儿阅读的书籍。在该幼儿园中多数为流动幼儿,可以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不过该群体受家长的关心较少,部分幼儿生活习惯不佳,对幼儿教师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
(一)幼儿园概况
在调查的幼儿园当中,公立幼儿园中家长多为个体经营户、经销商、单位职员,家庭情况较好,能够承担较高的保育费,并且幼儿园的教学质量较高,配套课程较为齐全,每月保教费较少,民办幼儿园特征如下:其一质量偏低,民办幼儿园证件不齐全;其二幼儿园规模偏小,设施不完全;其三,流动幼儿在班级中占比较大;其四收费偏低。
(二)办园条件
通过分析幼儿园办学条件发现公立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差异较大,公立幼儿园每年可享受政府固定拨款,将其用于教学玩具采购以及幼儿园修建,之后幼儿园每年向幼儿收取赞助费,有效改善了幼儿园环境,而民办幼儿园的办学环境普遍偏差,改善办园环境的资金较少。
(三)师资力量
民办幼儿园的很多教师学历低,其中接近半数的幼儿园园长未获取资格证书,并且存在保育人员素质专业能力不强情况,并且兼职人员严重。部分幼儿园的教师和保育员身兼数职,并且缺乏专门的保健师,个别教师工作任务量大,很少得到学校的系统培训[2]。
(四)保教工作
民办幼儿园教学质量不及公立幼儿园,通过研究发现很多教师随意制定教学计划,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内容偏重知识教学,主要内容包括识字、写字、音乐、舞蹈、绘画。此外,一些民办幼儿园的饮食管理质量偏低,主要体现在食物结构单一、标准偏低,未能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合理调节饮食内容。
三、家庭状况
部分流动幼儿家庭情况较差,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很少得到细心照料,多委托于亲戚或老人寄养。从经济情况来看,该地区还有流动幼儿的家庭月收入偏低,父母主要从事个体经营或者建筑工人等辛苦工作,并且收入不稳定、工作时间偏长,对幼儿的关爱较少。从居住环境来看,流动儿童家庭普遍为简易房,有些为父母单独租用房间或者合租房间,该环境下难以保证幼儿良好的学习环境。从教育指导方面来看,流动幼儿的父母学历整体偏低,多以初中、中专学历为主。在学前教育过程中难以为幼儿提供有效指导,当前家长送幼儿上学主要是使其进行学前教育,并且期望教师为幼儿布置学习任务,使其认字和算术。然而流动幼儿的家长多为农民工,交流时间偏少,更无暇顾及幼儿学习。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除了用于幼儿保教费,很少为幼儿购买其他学习用品和娱乐设施,使得幼儿学习内容相对单调,学习质量不高[3]。
四、如何提升流动幼儿学前教育质量
(一)加快普惠型幼儿园建设,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
新时期幼儿教育需要实现公平分配,为流动幼儿提供合理的教育资源,让流动儿童同样享有良好的学前教育机会。公立学校需要积极吸纳流动儿童,当地政府也需要大力建设普惠性幼儿园,确保学前幼儿能够在良好环境下学习。此外,还需要推动平民教育,对流动人口采取市场化办学形式,给予必要扶持。民办幼儿园必须解决当地流动儿童教育问题,这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指导,尤其是在费用收取方面要最大程度降低民办幼儿园的资金压力。
(二)提高幼儿教师素质,转变被动态度
新时期需要全面提升幼儿教师的素质,在进行幼儿教学的过程中不可对流动幼儿存在歧视心理,遵守职业规范。为了帮助幼儿发展,自身要主动学习管理方法和保育知识,接受系统的培训。幼儿园可多开展亲子教育,比如邀请家长来到幼儿园,使其关心幼儿成长和学习,通过幼儿园和家长的配合,可以在家庭活动中促进双方沟通,有利于家长充分了解幼儿园教育情况,共同关注幼儿成长。幼儿园还可以通过讲座等形式传递先进教育思想,弥补家长教育的不足,使其关注幼儿健康成长,让幼儿园发挥服务其社会责任[4]。
(三)转变学前教育流动儿童家长观念
学前流动儿童家长自身必须重视孩子的成长,然而教育观念的转变并非偶然,在关注自身家庭责任的同时要求学前流动儿童家长利用有限时间加强文化学习,积极掌握网络技术,有效指导幼儿学习,多培养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同时要克服迁移带来的不良情绪,为幼儿生活带去更多欢乐。因此,学前流动儿童家长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为儿童发展谋取更多福利。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是祖国的花朵,培育幼儿就是培养国家的希望,流动幼儿家庭环境偏差、接受教育质量不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今后需要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增加财政投入,重视行政管理,而家长也要给予幼儿更多呵护,进而有效改善流动儿童的学习环境,为其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田雯雯.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流向与区域幼儿园师资配置相关性研究[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14(10):43-45.
[2]吴益美,吴晨妙,张薇,等. 3~6岁留守幼儿与流动幼儿语言发展状况研究[J]. 基础教育研究,2020,13(7):90-93.
[3]李贞义,龚欣. 贫困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流动意向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部76所幼儿园的实证调查[J]. 教育与经济,2020,36(5):52-60,70.
[4]闻静. 流动人口子女学前教育问题及对策[J]. 卷宗,2020,10(16):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