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深度学习探索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第5期   作者:林荣锋
[导读] 由于小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薄弱,阅读和能力有限,因此他们的阅读更容易出现碎片化,微型化的浅层学习方式,由此需要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深度学习.
        林荣锋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桂洋中心小学
        摘要:由于小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薄弱,阅读和能力有限,因此他们的阅读更容易出现碎片化,微型化的浅层学习方式,由此需要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深度学习.教师需要通过整合学习内容,抓住深度学习点,设计多样化的阅读活动,诱导建构联想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使学生真正掌握阅读策略,提升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深度学习 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学的改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朝着深度学习、高效学习的方向发展,改变以往题海战术的教学模式,真正从影视教育转变成素质教育,要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到更多,收获更多,了解阅读文本中蕴含的知识本质和丰富的情感,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自身文学素养,教学意义更大,对学生成长途中的帮助也更大。
一、在体验中激活学生深度学习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阅读教学的要求:“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在适当的时间指导学生有效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参与度,并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将阅读转变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们在深度学习的基础上开展阅读教学,需要及时更新教学思路,以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在体验的过程中得到激活,进而深度参与课堂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以研究为基础的阅读学习活动,督促学生激发阅读思考。  
        例如,在《传统节日》一课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们就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堂体验的过程中得到激发,促使学生能够深度参与学习活动。比如,教师们可在讲课前,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并让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传统节日进行研究性学习。首先,学生们需要确定一个传统节日,再通过可以运用的媒介,对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节日形式和特点进行搜集与归纳,在挑选一名代表对小组研究学习的成果进行汇报。通过这种让学生“参与——发现——实践”的深度学习方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进行阅读活动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们能够在体验中深度参与,使得他们自身积累更多的素材。除此以外,教师们还可以让学生们在阅读文章后,对同主题的两篇课文进行体验、进行比较,从而对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题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比如,《狐假虎威》与《狐狸分奶酪》两篇课文都是以“狐狸”为主要对象,但所叙述的内容以及表达的情感内涵却大不相同。让学生们在对两篇课文进行比较的过程中进行体验,能够使得学生真正地深度参与课堂学习。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们需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课堂中的参与,有效落实深度学习的教学理念。   二、课前结合辅助学生阅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结合拓展性深度阅读展开教学,首先应该在课前辅助学生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形成对课文的初步认识,从而为课堂阅读、深度阅读打好坚实基础。感知是认识的第一步,有效的感性认识是深化对客观事物理性认识的重要基础。对于语文阅读而言,对于同一主题的相关素材进行广泛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感性认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素材,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

例如,教学《琥珀》一文,主要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能够识记“琥、珀、怒、脂”等生字词,正确读写“怒吼、渗出、推测”等词语;二是品读和感悟重点语句,理解琥珀形成的主要过程;三是领会科学家的合理推测过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针对以上内容,搜集和整理琥珀的艺术品图片、琥珀的相关资料文本、作者柏吉尔的介绍文本等,将这些内容融入学案中,让学生结合学案进行课前自主阅读,并运用互联网搜集更多关于琥珀的资料,从而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琥珀。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之后,学生便能更有兴趣去阅读课文,更想去深度学习关于琥珀的知识。
        三、在课堂中加强比较阅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因学生年龄较小,在单独面对一篇文章时,在重点感悟方面可能存在不足,并因此无法深入的进行阅读。对此,教师则可以在课堂中开展比较阅读,将课文当中具有共同点、但也存在一定差异的文章放在一起为其呈现,使其能够在学习中了解到不同文章的内容、特色以及写作方式。如对于主题相同、但在内容上具有差异的文章,以亲情主题为例,则具有很多的文章可以比较教学。教师也可以根据教材单位为基础进行比较阅读,以单元主题为基础做好比较阅读,实现教学方式的优化。除了主题与单元以外,体裁也是教师开展阅读教学的划分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寓言是十分常见的题材类型,在实际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则可以将《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等为学生进行比较教学。在比较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求学生自己进行阅读,且需要能够在此当中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其在阅读完成、深入分析后说一说不同寓言所说的道理,以及故事中的“人物”塑造,使其能够在深入阅读比较的过程中,更好的掌握文章重点。
        四、应用问题引导学生阅读
        教师要想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设计问题时要以教学主题为基础。若教师能提出一个统摄全文的问题以及一个直接切入到教学重难点的问题那么也能起到支撑整个课堂的作用。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或交流探讨、圈点批注,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如此也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接触文本的过程中自觉学习语文学科。
        以教学《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为例,笔者提出了贯穿整个课堂的问题:“祖父的园子是什么样的,我们可以从文章中哪些语言看出?作者对它有何感情?”这与传统的一问一答比较学生更能在这种问题的引导下完整、长远的思考从而自主的进行阅读。另一方面,通过问题解决串联阅读问题。有了问题的引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不单单是表现在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深度阅读,还表现在拥有发问与质疑的能力。深度阅读更强调的是创造、归纳以及分析能力,以此深度解读文本,因此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质疑,之后进行探究,如此串联起来的课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深度阅读。
        教无定法,却有章法。教师应本着“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指导思想,根据目标任务,综合学情、学科特点等因素,积极开展个性化课程教学活动。这既有利于构建深度阅读模式,又能逐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促进其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婷.撬动思维发展 促进深度学习——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力的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20(28).
[2]张进琴.通过深度学习 提升学科素养——略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深度学习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9(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