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助力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5期   作者:陈丽君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数形结合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陈丽君
        广东省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 5100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数形结合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另一方面数形结合教学理念的应用,也顺应了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满足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将一些高难度的小学数学知识以更加具体、直观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各类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和兴趣,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更加轻松高效地学习小学数学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小学低段数学关于合理运用数形结合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尤其需要更加深入探究“数形结合”在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
        关键词:“数形结合”;小学低段;数学课堂
        数学学科是一门富有魅力的学习科目,虽然在学习过程当中,会常常使学生感到十分困难,尤其是对一些复杂多变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也不够明显,在理解和记忆时需要调动学生的抽象思维来进行消化吸收。对于小学低段学生而言,其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差,从而造成了小学数学学习效果的不理想。针对这一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引用数形结合的教学理念,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把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把课本中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从根本上帮学生更好的理解小学低段数学知识,进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一、“数形结合”在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应用现状
        当前,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应用“数形结合”理念教学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实践当中,仍旧有一些教师还是沿用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没有认识到数形结合教学理念和方法的重要性,加之在数学课堂中往往都是“一言堂”,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比较少,造成学生只能机械的跟随教师的引导去学习,缺乏培养相应的自主思考和开拓创新能力,长期以往就会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固化,对学习数学知识感到厌倦,很难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和兴趣,影响数学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借助“数形思想”,激发学生兴趣
        由于低段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因此其数学思维相对比较简单,在学习一些有难度的数学知识时,难免会感到茫然无措,甚至还会产生畏缩心理,不利于更好的学习和记忆数学知识。在接受小学教育以前,大部分的学生都是通过实际生活中联系大自然环境来获得经验和知识,在进入小学学习后,尤其是开始学习数学知识时,由于所接受的知识越来越理论化、抽象化,对于低段学生来说并不能很快的就能接受和吸收。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充分运用数形结合,将抽象的数转化为形象的图,从而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对“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当中,小学数学教师如果只是单纯的给出一个加法算式让学生来计算,对于刚接触加减法运算的低段学生而言,由于无法在脑海中形成系统的加法表象,因而也不能充分理解算式的意义,更谈不上对加法运算知识的灵活运用。基于此,小学低段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为学生创设出一个教学情景动画:校园中有2个小朋友正在做游戏,一会儿走来了6个小朋友一起玩,后来有4个小朋友回家了。然后让学生提问“校园中一共还剩下几个小朋友?”,先计算出校园中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一起做游戏,算上先来的2个人,加上后来的6个人,一共是8个人一起在校园玩游戏,然后在减去走掉的4个人,最后得出结果是校园中还剩下4个小朋友,在这个过程当中,小学生能够自然而然的理解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并形成初步的加减法概念。
三、借助“数形结合”,解决数学问题
        对于小学低段学生来说,在解决一些有问题的数学题目时,常常会感到十分困难。

但是实际上,这些看似困难的题目就如同是一个团散乱的毛线,只要将这团毛线理清,然后找到切入点,再将其一根根的抽出即可。解决数学问题最重要的切入点就是理清其中的数学关系,如果只是依靠想象在脑海中思量数量关系是什么就会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甚至还会出现越想越乱的情况,就会使学生不愿意去思考。小学低段数学教师可以借助画图等数形结合的方式在为学生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把数学问题中抽象的数量关系具体化,将无形的结题思路形象化,从而实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总的来说,就是依靠图形来帮助学生分析数学问题,从而更加有条理的进行思考。
        比如,在讲授“认识钟表”的这一节课时,虽然生活中家家户户都有钟表,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往往并不能准确的识别钟表的中的时间。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7点、12点、10点这几个钟表的时间,让学生们分别说出这几个时间在生活中所对应的事情,早上7点起床、中午12点吃饭、晚上10点上床睡觉,通过画出钟表图形的形式将时间关系理清,并延伸出相关的数学知识。在此基础之上,向学生们提出问题:“分针指向几、时针指向几是12时?那分针指向几、时针指向几是7时?你发现了什么?”通过对所画出的钟表时间进行对比,学生能够很容易的就找出其中的规律,使钟表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在应用数形结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观察对比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借助“数形结合”,简化数学概念
        小学低年段的学生由于其年龄比较小,且刚刚开始接受系统的教育,因此学习专注力还处于初级培养阶段,尤其是那些一年级刚刚入学的学生,虽然一开始对知识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课堂学习有兴趣,喜欢通过举手回答问题来表达自己,但是时间一长,一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知识难度、课后练习等因素逐渐的降低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本质上来看,学习活动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主动构建的过程。对于低段小学生而言,只是凭借自己在生活中积累的知识经验来构建出抽象的数学概念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如果运用数形结合来构建概念,就如同是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上进行添砖加瓦,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学习变得更加轻松、简单,有效激发学生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
        例如,在对“平均分”数学知识进行教学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分苹果,4个人为一个小组,每组可分8个、9个、10个、11个、12个苹果,要求学生分苹果并且将苹果全部分完。学生们分小组分完苹果后得出结果,会出现不同的情况:(2,2,2,2,)(2,2,2,3,)(2,3,3,2,)(3,2,3,3,)(3,3,3,3,),然后教师再带领学生将分完的结果进行分类,将分得同样多的分为一类,将分得不一样的分为一类,然后在重点指导学生们观察分得同样多的这一类,并建立直观印象和模型,使学生认识到每组分得同样多的即为“平均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借助生活中分苹果这一教学情境,能够将抽象的“平均分”数学概念更加直观的展示在学生们眼前,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直观简化,充分调动学生们的课堂积极性,使学生们在动手动脑中全面提高数学知识水平。
        总而言之,在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应用“数形结合”理念,有利于充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作为小学低段数学教师,应当中分认识到“数形结合”理念的重要性,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并相机融入一些生活化数学元素,运用多媒体技术和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数形结合”在小学低段数学课堂中大放异彩,实现小学低段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虞璐璐.基于数形结合思想的课堂教学——以小学低学段数学教学为例[J].名师在线,2020(32):32-33.
        [2]丁媛媛.解析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低段问题解决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20(03):110+113.
        [3]刘占赟.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新课程(上),2019(0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