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闽南地域文化资源,开展美术园本特色课程的探析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5期   作者:孔楠楠
[导读] 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新时代美育工作要“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体现中华美育精神与民族审美特质的心灵美、礼乐美、语言美、行为美、科学美、秩序美、健康美、勤劳美、艺术美等丰富美育资源”。
        孔楠楠
        厦门市海沧区新阳幼儿园
        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新时代美育工作要“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体现中华美育精神与民族审美特质的心灵美、礼乐美、语言美、行为美、科学美、秩序美、健康美、勤劳美、艺术美等丰富美育资源”。近几年来,很多的专家学者也认为幼儿美术教育应该回归生活, 以幼儿生活经验为基础,应重视幼儿美术欣赏教育中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倡导倡导民间美术教育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教育部发布的《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园课程须“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闽南本土资源贴近该地区幼儿园孩子生活的实际,周边有丰富优质的闽南本土自然和人文资源。探索本土资源与美术活动整合的实施策略,能够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丰富园本课程内容,促进幼儿行为美、语言美等多维美育的发展。
        一、巧用闽南元素,优化美育环境氛围
        环境是幼儿美育活动的重要途径之一,美的环境会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幼儿的发展。闽南艺术中富含丰富的审美元素,从闽南文化的丰富资源中遴选出幼儿喜闻乐见、非常感兴趣的元素,不但可以营造浓厚的文化情境,而且可以巧用其中的美学元素,优化学校美育的氛围。如新阳幼儿园地处厦门市海沧区新垵村,当地的五祖拳文化是福建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运动项目。学校在校园户外各个角落都巧用了五祖拳文化的元素,用不同的人物雕塑形象表现五祖拳的运动造型美,深受幼儿的喜爱。又如新垵村常见的红砖古厝是闽南地区颇具盛名的“皇宫起”建筑,红彤彤的红砖墙面是喜庆和富贵的象征,宫殿式的“燕尾脊”具有独有的地域文化特色;独特的砖墙搭建,加上诸多雕饰运用,如木雕、石雕、砖雕等用于室内外的门楣、窗扇、墙壁、梁柱等,使红砖古厝更具有建筑美与艺术美相结合的融合之美。幼儿园内也创设了闽南文化长廊,建筑形式上就巧妙运用了红砖屋顶的燕尾脊造型、墙面装饰体现了雁只砖的序列排序、窗户整体色彩上也借鉴了红砖的艳丽色彩等等,营造了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让幼儿浸润在文化氛围浓厚的环境中,激发幼儿的审美感受,增进幼儿对于闽南文化的认同和自豪之情。
        二、深挖闽南资源,丰富美术课程内容
        本土资源蕴含丰富的内容,比如有地域特色的自然景观、文物名迹、民间艺术、名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化、经济特色等。它包括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方面。而这些资源如果进行深入挖掘,筛选出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内容,就能够大大地丰富园本课程的内容。
        如在利用闽南本土资源、开展园本美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深入挖掘闽南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对于闽南文化深厚的底蕴也了解地愈加深入。如闽南建筑文化中,通过查阅文献、访问当地人,可以了解到当地的建筑红砖古厝中蕴含的丰富的教育内容,如窗户的造型就可以分为:条枳窗、花枳窗、螭虎窗、竹条窗等;古厝的墙面的砖块形状有方形砖、长方形砖、六角形砖、八角形砖等等,不同形状的砖块有多种多样的组合形式,呈现出不同的视觉美感;闽南民间工艺中更是有着丰富的美术课程资源,如石雕、木雕、陶瓷、木版年画、布袋戏偶、剪纸、刺绣、漆线雕等等,通过了解不同工艺的表现方式,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除此之外,闽南的民俗文化包括蜈蚣阁、五祖拳、舞龙、舞狮、赛龙舟、歌仔戏中也可以挖掘出适宜开展的美术活动内容,如闽南歌仔戏不仅唱腔婉转、曲调优美,歌仔戏的妆容、服饰也包含着丰富的美育内容……。因此深入挖掘这些多样的闽南资源,就可以拓展出许多生动有趣的课程,丰富和优化原有的园本课程内容。
        三、传承闽南文化,拓宽美育课程路径
        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将本土资源中的闽南文化进行有机地结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渗透美育,能够多形式开展园本美术特色活动。


        1.大型节庆主题活动。比如每年五月份为幼儿园的“艺术文化节”大型节庆活动,就可以围绕“闽南文化”为主题开展,通过欣赏、感受、创作不同类型的闽南艺术作品,并布置画展、设置情境、邀请家长参观,让幼儿参与主题活动的全部过程,在活动过程中传承本土传统文化、渗透美的感受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创意表现。
        2.做做玩玩特色活动。挖掘闽南本土资源中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优质课程内容,经过精心设计、开放观摩、反复研讨,最终形成幼儿园的精品领域课程资源库,如《红砖墙,古厝情》、《妆糕人》、《武术小人》等,通过特色活动的形式,也可以让幼儿在集体中欣赏、感受、表达、创造,学中思,思中创。
        3.彰显特色的区域活动。幼儿园班级增设特色艺术区、幼儿园公共区创设闽南文化馆等形式,用各种艺术品布置出艺术欣赏区,并投放颜料、绣架、高岭土、布袋偶等不同的闽南特色材料,鼓励幼儿在区域中感受欣赏、自主学习、大胆创作,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漆线雕、珠绣等具有闽南艺术特色的作品,幼儿在环境中既能感受闽南民间艺术之美,还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创作作品,通过自主展示,与环境积极互动,不断创生环境,玩中学、学中做,创造性进行表达。
        4.社会实践“采风”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紧密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园巧妙运用艺术采风活动,挖掘周边闽南本土的社区资源,每个月一次带着幼儿走进身边的天竺山、慈济东宫、博饼民俗园、大屏山郊野公园等地,去欣赏、感受身边大自然、大社会的美,回来以后开展系列活动。如“红砖古厝”系列活动中,孩子们走进身边的新垵村红砖古厝,感受古厝的建筑美、听古厝的故事,回到幼儿园以后,孩子们尝试用剪纸、绘画、盖印等不同的方式表现自己心目中的古厝。孩子们还把古厝的建构经验带到了游戏中,结合建构材料,开展了建构古厝、古厝人家的故事等自主游戏。在这个过程中,透过园本美术教育活动,促进了幼儿的多元发展:他们徒步走进古厝,在过程中坚持连续行走两三公里,锻炼了身体运动能力和意志力;他们听周边的老人古厝中的历史故事,对于家乡的文化有了更加深入和认同;经过一个月的活动,孩子们有了很多收获,他们的空间逻辑思维、社会交往能力、想象力、语言交往能力也获得了发展。
        5.形式多样的家园活动。家长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力量之一,也是本土资源中的人文资源。巧借家长的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园活动,能够优化原有单一、固定的园本美术课程实施模式。可开展家长助教活动,如邀请闽南本土的雕塑家、歌仔戏传人等家长入园助教,开展泥塑创作艺术、歌仔戏彩妆欣赏活动;可开展亲子艺术游学活动,如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参观漆线雕艺术馆、闽南文化艺术展、非遗文化展厅等;还可以开展入园亲子创作活动,利用元宵节等节日契机,邀请家长代表入园,开展亲子制作、装饰蜈蚣阁活动等。多样的家园互动活动不仅可以做到资源共享和最大化的利用,还可以增进亲子情感,促进文化认同。
        为此,笔者认为, 将闽南文化纳入园本美术课程体系,从小将闽南文化之美播种并渗透于孩子的内心之中,将地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萌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对于幼儿健康茁壮成长、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都将有着及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宁燕玲.利用本土美术课程资源,丰富幼儿园美术活动[J].黑河学刊.2012(03):134-135.
        [2]张金明.本土美术资源融入美术活动课程的遴选框架及实践理念探究——以乌鲁木齐市红旗幼儿园大班为例[J].教育观察.2017(09).
        [3]郭怡麟.有效利用本土资源开展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探索[J].甘肃教育.2016(03).
        [4]黄阿香 林珊珊.闽南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路径与策略[J]幼儿教育研究.2020(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