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5期   作者:郭建明
[导读]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事物概念的认知方面和理解能力还处在发展阶段,如果在教学中,课堂过于枯燥和单调,则容易消磨学生的耐心,减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郭建明
        奉节县甲高镇甲高小学  重庆404608
        [摘要]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事物概念的认知方面和理解能力还处在发展阶段,如果在教学中,课堂过于枯燥和单调,则容易消磨学生的耐心,减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小学数学的教学遵循着学以致用的原则,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将生活融入到自身的教学中,即结合生活情境法,从而提高课堂趣味性,优化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数学实际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生活情境法;小学数学;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因此,教师要确保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学习。此外,教师还要了解学生的思维模式,摆脱局限于课本的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通过模拟生活场景进行具体化,并在课堂实践中进行积极地创新和探索。本文就如何将情境法有效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出相关建议。
一、生活情境法的使用意义
        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为重点的教育,生活情境法是将数学问题与生活场景相结合,提高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这二者不谋而合,生活情境法在教学中的运用于素质教育的目的相呼应,符合客观存在,适应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并对学生的文化素养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生活情境法运用的有效策略
(一)生活情境法的创设要把握教学重点。
        首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教学重点,不能将重心放在如何进行生活情境法的使用上,导致在课堂实践中出现大谈生活的情况,从而偏离具体理论知识的教授。教师应当将生活情境法作为教学法的一种,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将单一的理论知识剥离传统课堂和应试教育的禁锢,实现教学方法服务于知识教授的高效率课堂[1]。
(二)生活情境法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
        成人和学生的生活方式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因此,教师不能用自身的生活方式来衡量学生。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在运用生活情境法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场景[2]。如在《圆柱和圆锥》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体提供给学生进行观察,如水杯,钢笔,雨伞等,让学生在观察后说出这些物体所类似的立体图形。相反的,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行寻找生活中的具有圆柱和圆锥特征的物体,让学生带到课堂上,和同学互相交流。

这样的生活情境法能够大大加深学生对这两类立体图形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三维观察的能力,并对空间有一个提升性的认知。此外,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时,所教授的知识应当要符合小学阶段的学生的特征,所涉及的知识不能越级超纲,如复杂的物理定律,微积分导数等等,这会导致让学生一头雾水,从而减少其对学习的热情。
(三)生活情境法的使用要具有趣味性
        生活情境法的使用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如果设置内容过于枯燥,就会与使用目的背道而驰。因此,增强生活情境法的趣味性也是促使其发挥作用的有效手段之一。如在《位置与方向(二)》的学习中,传统的教学多将位置与方向的辨别置于平面,而我们所处的空间是三维的,所以学生的学习也要与生活相呼应。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这节课时,可以结合生活情境法,使用班级空间模拟实际场景,设置不同地点,并指定终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从起点出发,一边行走一边说明自己所前行的方向和所抵达的位置。这样模拟生活实景,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感。
(四)利用生活情境法构设开放性问题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对事物的认知还不够全面。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将知识框在课本内,而应当拓展学生知识面,使用生活情境法探寻更多的教学资源,开阔学生视野。上文中有提到,设置问题要符合小学生实际阶段特征,在这一前提下,教师可以设置具有一定难度的、开放性的问题。如在《百分比》这节课的学习中,教师在教授学生用百分比进行时,基础的学习部分结束后,教师可以结合生活情境法提出稍有难度的问题如“同学们,大家知道我们常常在商场中看到的打折是什么意思吗?如果用百分比我们要怎么表示呢?”这个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讨论时间,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点播和引导。这样使用生活情境法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才能使其行之有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综合思考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作为学生学习生活中基础数学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中生活化的特征,在课堂上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教师在运用以上所提及策略的同时,要根据不同班级不同特点,进行及时地调整。将数学思维和生活情境相结合,能够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和体验感,使教学更具针对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最大程度上提升教学价值。充分合理地使用生活情境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马学农.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华夏教师,2018:26-27.
吕玲玲.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2019:176.
邓跃武.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活力,2019:63-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