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俊
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朝阳学校 810003
摘要:以生为本是小学科学素养培养下的一个重要教育理念,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提升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等关键能力方面具有突出作用。然而,在实际的科学实验教学中,常常会因为教师的教学指导不足而直接影响学生参与科学实验的效果。尤其是教学过程的优化与方法不合等理问题会直接影响实验教学质量。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对探究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策略
引言
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学习方式是实验探究,在小学阶段教师的引导主要从学生他们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科学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亲身经历动脑思考和动手实验的过程。科学课堂的实验探究是保护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同时也能让科学课更有趣味和更有意义。即使学生之间地区不同,班级不同,学生个体之间种种差异,他们在学习中都是学习主体,教师组织引导他们在课堂上主动思考、积极发言、动手实验尤其重要。他们在实验探究中所习得的观察、对比、合作、分析、讨论等科学方法,不仅有助于他们今后的科学学习,也将有助于他们将来的终身学习,为他们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一)提高科学认识的重要手段
根据中小学课程标准,小学科学的学习需要重视探究,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好好体会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的本质,进行科学探索。而科学实验则是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主要内容,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有效发现科学客体的理解受到实验客体的影响,并在实验中学生与科学客体之间交换信息,从而使学生能够体验科学事实的产生过程以及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
(二)有利于小学科学教育目标的整合
小学科学的教育目标在于科学探究目标, 科学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小学阶段让学生通过学习科学,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为将来更进一步的课程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每个目标都是独立的,但在科学实验中可以将其良好地结合在一起。良好的科学实验可以使学生体验精确性,严谨性、实事求是的态度,合作沟通的能力,以此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协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浓厚兴趣,让学生的探索能力得到发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优化科学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为了提升整体的教学有效性,教师可以增强科学实验教学的探究性,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科学探究意识形成方面的积极作用。开展科学实验活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启发学生的理性意识和科学探究意识。也培养学生小组分工、合作意识,形成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意识。目前小学科学课程中的许多实验内容本身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专业性,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和操作难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为此,教师要因材施教调整和改进并且优化科学实验操作过程,具体需要结合实验内容科学地改进实验方案,降低实验的难度增强实验的可操作性。使学生在教师的指点下自主动手操作和探究实验过程。
(二)明确科学实验目的
众所周知,历来科学家们对自然科学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而且科学实验也是经过前人的无数次实验后才形成科学规范的实验步骤,所以做实验时严格要求实验步骤,提示实验时应注意事项。每一个实验要制定实验计划,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好观察记录、整理分析数据,得出可靠的结论。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规划实验教学内容时,需要深刻了解实验教学中的科学知识与教学规划,根据教学规划与实验目标,科学地设计实验方案,合理地制订实验方法,做好科学预测,保证实验结果在预测范围内。
(三)灵活改进实验教具,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包含着一些较为抽象和烦琐的实验内容,单纯采取讲授式教学,学生往往很难理解和掌握。灵活地改进实验教具,不仅可以降低科学实验操作的难度,同时还可以使科学实验的现象更加显著,进而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空气能占据空间吗”的教学中,由于空气本身是一种无色无味的物质,导致学生无法直观地进行观察,理解起来难度比较大。直接采取口授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又无法深刻理解与掌握这些知识。这时,教师可以有效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自制教具来辅助学生理解和认识“空气”这一物质。教师可以在原有实验方案的基础上相应地加入导管,并将其插入水中,同时在漏斗中适当加入一些水,这时再打开导管,可以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导管内部的水流入了烧瓶中,这样就会将其中的空气挤压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空气占据空间。唤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四)利用多媒体展示演示实验
实验课是学生们最期待的课,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欲望,正因为这样,实验器材分发下去后,还没开始做,学生已很激动,开始动实验器材,后面老师提的实验要求以及注意事项当耳旁风,结果实验做不成功,也没有找到实验的乐趣。所以分组实验进行前,教师有必要利用多媒体投影做正确的演示实验,做到关键环节停下来重点强调一下,避免在分组实验时操作错误。教师除了在现场进行演示实验,也可以课前制作好微课实验小视频,这样节省现场操作实验的时间,也拉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有些实验操作复杂,准备的器材多,在器材准备不齐的情况下可以,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好模拟实验视频,上课时播放,边播放边讲解实验的细节部分。
(五)培养良好的科学课行为习惯
在进行实验课前,要求学生整齐的摆放好实验器材 、实验记录单,不乱动实验器材,等待老师要求做实验时才动。实验进行时轻拿轻放,实验结束后实验器材整齐的放到器材盒里,有些需要清洗的器皿摆放到水槽里,课后清洁干净后上交。这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体现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也保证了以后的实验课顺利开展。
结束语
小学生学习科学是通过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探究活动,逐步掌握科学概念、科学技能、养成科学素养的过程。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有限,因而教师要在科学课上积极营造“动手做”的氛围,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活动当中,自己提出的“为什么、怎么样?”在探究活动中获得解答。
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曾经指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要使知识充满活力,不能使知识僵化,这是一切教育的核心问题。”真正的教学智慧一定不是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上,而是着力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兆亮.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策略[J].中华少年,2020(08):122+125.
[2]谢朝央.试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J].读写算,2019(01):138.
[3]张珍滟.乡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8(S1):95-9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