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教学:幼小衔接教学的新趋向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5期   作者:葛怀超
[导读] 幼儿园和小学这两个教学阶段对于幼儿来说都很重要,而且处于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学习时期
        葛怀超
        吉林市实验幼儿园 吉林省吉林市 132002
        摘要:幼儿园和小学这两个教学阶段对于幼儿来说都很重要,而且处于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学习时期,他们会面临环境、师生关系、学习难度、行为规范、活动方式等多方面的约束,这个时候往往家人就会对孩子的成绩出现期望值,进而给孩子产生了部分的压力,在这个阶段幼儿很容易发生“陡坡效应”,如果衔接不当则很容易导致幼儿学习兴趣和效率的降低。下面,我们将具体探究如何做好幼小教育的游戏衔接。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幼小衔接;新趋向
        一、当前我国幼小课程衔接方面的现实问题
        (一)从课程目标和内容方面分析
        课程目标的确立需要确定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社会对于儿童学习内容的要求以及普遍儿童可接受的课程内容,对此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这三点然后对儿童进行适度的课程目标设定。但是,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过程中,一些学校为了展示校园教学的强度和效果,忽视幼儿自身的发展规律,而在衔接课程中,游戏的比重较低。游戏和课程内容相分离是当下幼小课程衔接的主要问题,游戏在教师的心中仍然代表着课余、放松,而不是用来和课程相挂钩。在升入小学之后,小学的课本是编制好的,教师教授的内容大多是根据课本内容进行,没有考虑到游戏对于课程的衔接作用,往往使课堂变得更加生硬,从单方面分析,可能造成学生在小学初期就容易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积极性减弱等行为,虽然在一时间给学生树立了教学严谨的形象,但是很可能造成学生不能适应小学内容,游戏教学也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二)从课程组织方面分析
        这一部分的问题就主要表现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教学组织方式的差异,幼儿园幼儿的自由度更大,到了小学则给幼儿带来了更多的限制。幼儿园在主题活动上的组织主要是以游戏化教学的方式,即在玩中学、学中玩,而集中活动的时间也相对宽松,一般来说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时间是根据幼儿的年龄设定的,往往大班会控制在半小时以内,其余则是游戏的互动以及一些生活常识的训练等活动。幼儿园的主题活动主要分为五个领域进行,而到了小学阶段则设置为学科进行授课,小学的授课内容根据学科分类后能够更加具体,同时难度也有所上升,每天的教学时间也是幼儿园的3-4倍。从这些方面分析,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学组织方面的衔接就需要从课程游戏的设计上入手,但是实际运行中的幼儿园教学并没有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学习,眼光更多放在教材和教学环境上,忽视了游戏的引导作用。
        (三)从教学形式上分析
        教学形式上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表现在外部条件的内聚力,我们在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学中可以观察到,大多数幼儿园和小学只是在努力改变教学的外部环境和条件,比如一些校园环境的改善、游戏时间的改变和课余时间的调整等,而这些改变的真正目的却常常被忽视,并没有将游戏的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桥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教师需要通过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游戏教学,或者是在教学中将知识游戏化,然而,他们并不知道,教学方法游戏化的真正内涵是将选定的内容与他们现有的知识结构和经验以一种儿童能够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以达到游戏辅助教学的目的。二是单边主义沟通。幼儿园和小学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在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形式上,往往只考虑自己教学阶段的特点,在教学理念、师生互动等重要方面却鲜有交流,这样就造成了经验的分离,不利于教师进行高效的游戏教学。


        二、游戏教学在幼小课程衔接中的建议
        (一)课程游戏目标更贴近实质
        课程目标的设定不能和学生的学习规律相违背,幼小衔接的教学课程不仅需要考虑到学生在小学的学习,还需要考虑到幼儿园阶段的整体性,不能突然出现难度增大的情况。在游戏教学上,幼儿园阶段需要不断加深游戏深意,比如原有的游戏教学的目标是让幼儿了解如何进行一些生活常识,比如教幼儿自主搭建积木,让幼儿感受到搭建的乐趣即可,但是到幼小衔接的阶段则可以让幼儿学习到如何搭建成可以动的积木车等。随着幼儿的成长,幼儿课程游戏的目标也要不断提升。小学阶段,更不能过于看重教学知识的学习,也需要将游戏和教学内容结合,课程的目标则可以设置为让学生完整诵读拼音表等,从而通过游戏的不同深度循序渐进让学生适应小学的教育。
        (二)课程游戏内容更贴近生活
        将游戏和生活内容相结合可以更好帮助学生从周围的事物中养成发现问题的习惯,而且,根据幼小衔接阶段的教学内容分析,游戏与生活的衔接可以从家庭、学校、社区等多方面进行融合,将小事幻化为富有教育意义的游戏环节。现在很多的幼儿园为了迎合社会的需求,在幼儿园阶段就让幼儿学习一些小学的知识点,那么到了小学时期,学生则更容易接受这些内容,所以教师可以转变教学手段,将小学一年级的部分内容融合游戏,换一种方式教给学生。课程游戏内容的选择可以从学科内部的知识和学生的兴趣两方面出发,体现生活的乐趣,或者是建立情景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小学教学的乐趣与不同,在游戏中体验到知识的魅力。根据研究表明,贴近生活的游戏内容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更加的生动和深刻。
        (三)课程游戏组织更加符合需求
        对于课程游戏的概念来说,有部分的研究者认为教育和游戏是背道而驰的,他们认为游戏是为了教学服务的,而教学的重要性才是本质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游戏和教学是处于相同地位的,二者相互融合,融会贯通,通过二者结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笔者更加倾向于第二种观点,幼小衔接课程由于内容和方式的不同会给学生造成不适应,那么我们则可以通过幼儿的不同需求选择游戏组织方式,以幼儿的身心发展为基础,确定教学课程的需求,比如游戏的目的是实现教学目标,游戏的过程不仅要供学生娱乐,还需要帮助学生从幼儿园的游戏方式中脱离出来,不断更新游戏的形式和手法。到了小学阶段,教师可以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更好的沟通环境,从而选择小组进行游戏,增加学生之间的思维沟通。这样的组织形式以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出发,不断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发挥游戏教学的引导作用。
        (四)课程游戏的实施与合适的时机结合
        游戏的运行在幼小衔接的时期并非随便进行的,需要把握的时机,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推进学生的发展。幼小衔接的过程是一个上升的过程,因为幼儿阶段的幼儿大多数的时间是在游戏,而小学的内容较多是在学习,所以游戏的时机就非常重要了。课程游戏的实施过程往往带有很多的不确定性,那么需要插入一些个性化的指导,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旁观者,更应该是引导人,在合适的时机让游戏的内容“升华”,与教材内容进行结合,帮助学生完成思维的过渡,从幼儿园阶段的游戏获得乐趣到小学阶段的游戏获得知识。游戏的“升华”则要求教师仔细观察,把握学生的活动情况,抓住契机拓展游戏内涵,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取其精华。
        三、结语
        作为幼儿园和小学游戏设计的一部分,我们应该正确认识教育和游戏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通过游戏获取知识和经验的能力,并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幼儿园结束后开始的,而是贯穿于整个幼儿园大班的阶段,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情感沟通能力。处于这种阶段性和连续性的课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锻炼过程,同时可以通过游戏的设计增强幼小衔接课程的可行性,最大化地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接受程度。
        参考文献
        [1]杨文.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3(8).
        [2]李召存.论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小衔接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2(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