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近年我国学前教育普及方式的思考与未来构想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5期   作者:姜坤
[导读] 通过对近年来学前教育研究的文献检索和统计,发现“普遍”、“普遍”、“公共”等词汇已成为学前教育政策和研究的高频词汇和核心词汇,这标志着学前教育大众化正逐步从理论和理念走向现实。
        姜坤
        大庆市红岗区机关幼儿园  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511
        摘要:通过对近年来学前教育研究的文献检索和统计,发现“普遍”、“普遍”、“公共”等词汇已成为学前教育政策和研究的高频词汇和核心词汇,这标志着学前教育大众化正逐步从理论和理念走向现实。然而,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有着不同的传统和基础、不同的条件和不同的需求,这意味着我国的学前教育需求可能具有复杂的结构、不同的内容和多种形式。如果普及选择不当,普及学前教育就不能满足普及学前教育的需要,因此,普及学前教育不仅会停留在较低的水平,而且可能阻碍学前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中国近年来;学前教育;普及方式;思考;未来展望;分析
        1近年来中国学前教育普及的主要方式
        我国普及学前教育主要遵循《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的要求。在保障公办幼儿园发展的同时,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对农村幼儿园建设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对城市没有配套的幼儿园进行人口调查,符合社会对配套幼儿园建设的要求。同时,大力鼓励社会企业和个人经营多种形式的幼儿园。总的来说,这两个指导文件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不同方式加强幼儿园建设,以增加幼儿园数量作为普及学前教育的主要手段。
        2幼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幼儿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学前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教师队伍也得到了提升。但是,从总体情况看,当前幼儿教师队伍还比较薄弱,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无论是外部条件还是内部师资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从教学角度看,目前幼儿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还存在着灌输式教学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传统教学的负面影响,这种教学方法非常不利于幼儿的发展进步,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都很枯燥,没有办法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孩子在整个课堂学习过程中状态不好,没有办法从有限的时间里学习知识。同时,长期采用以教师为本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会越来越少,使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幼儿教师的筛选和培训不够。部分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有待提高。由于缺乏认真的筛选和有效的培训,一些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没有制定长期有效的职业发展规划,难以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这将限制全社会现有教师的数量就学前的。
        2.2学前教育普及率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大众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进,但总体来看,学前教育大众化水平仍然偏低,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学前教育的覆盖率相对较高,但在一些经济发展形势不是很乐观的边远地区,学前教育的覆盖率还比较低。许多儿童在进入小学之前甚至没有机会接受学前教育。由于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学前教育结构呈现市场化特征,不同地区不同幼儿园的办学政策和管理能力存在较大差异,硬件和师资各不相同。这使得幼儿的发展出现了不平衡的问题。
        2.3学前教育内容单一,以小学为主。
        目前,不少幼儿园在办学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准备,也有不少幼儿园推出了个性化办学政策。由于办园实际情况的差异,加之部分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往往呈现出教学内容单一的局面。很多幼儿园在课程设置上也参考了小学的课程,给孩子们提供了很多相关的课程,比如算术、英语、看图片和写单词。小学课程的早期学习往往会伤害孩子的学习兴趣,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幼儿不仅需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需要丰富的情感体验,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优秀的品德。虽然过早学习小学的内容可以为以后的小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它不符合教育秩序的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4家园合作存在问题。


        在幼儿园,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至关重要。这也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然而,目前的家庭合作还存在许多问题。部分幼儿教师在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中,往往是在形式、内容上交流不够深入。因此,家校合作没有实现应有的效果,也不能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到太多的积极作用。同时,家校沟通的形式往往过于简单。在一些学校,家庭合作仅以家长会和电话沟通的形式进行。很少有活动能帮助父母与孩子互动。这样一来,儿童管教和学校教育就无法共同帮助幼儿健康成长和发展。
        3对今后我国学前教育普及方式的构想
        3.1多形式幼儿园的发展。
        幼儿园在我国普及学前教育中的独特地位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有的家长实行弹性工作时间,这样家长就不需要再制定固定的作息时间和作息安排,但幼儿园还是坚持固定作息时间。家庭和家长的这种变化影响了他们对学前教育内容和形式的需求。这就造成了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应该做出一些调整,或者根据这些变化可以衍生出一些新的形式来满足家庭和家长的需求。
        3.2建立以项目为基础的学前教育方案。
        学前教育工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促进学前教育体系的发展,另一种是促进个体成长和发展的学前教育工程。这两类学前教育项目虽然适合不同的条件和情况,但却是普及学前教育的基本途径。第一类项目主要是提升和发展学前教育供给能力。它们是基础性的投入和项目,其效果往往缓慢,但它们是稳定和持久的,如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第二类项目主要是为学前教育提供直接的学习机会和方案,属于应用性项目,往往效率更高,稳定性较差,可持续性较差,但当这类项目已形成稳定有效的模式时,对学前教育大众化发展具有开创性意义。
        3.3发展家庭支持。
        家庭寄托在美国是一种成熟而普遍的学前教育形式,即家庭幼儿园。我国的幼儿园往往规模较大,但距离幼儿园较远,孩子的熟悉度较低,家长、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交流较少。如果社区中有能力和愿意接受培训和鉴定的家庭以及小规模的家庭托儿所得以建立,使熟悉幼儿和熟悉伴侣的人能够共同学习和发挥作用,那么上述问题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并能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学前教育资源。因此,家庭寄养也应成为普及学前教育的基本途径。这类家庭幼儿园的存在和发展条件,城乡都有,但其条件和准入条件需要认真研究,更加慎重地发展,以确保家庭之家提供的学前教育服务质量。
        3.4发展日托中心。
        在美国、英国等国家,托儿所是普及学前教育最基本的方式之一。在我国由于传统和监管因素的影响,这种学前教育在英美两国最基本的方式并不多见。托儿所的性质决定了其在普及学前教育方面的独特优势,无论是在幼儿成长方面,还是在服务家庭和家长方面都具有优越的功能和特点,因此,托儿所应该成为普及学前教育的重要途径在中国。
4结论
        随着我国对学前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学前教育普及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化。目前,我国普及学前教育的模式比较单一,虽然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其存在的局限性也不断暴露出来。因此,政府应创新学前教育形式,丰富普及学前教育的方法,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玉华.普及学前教育政府的责任与要求[J].新课程(下),2016(04):19-20.
        [2]徐丽玲.湖南省学前教育普及现状调查与对策建议[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6,28(02):100-104.
        [3]段丽娟.我国学前教育规模发展政策与普及政策演化逻辑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4]夏婧,庞丽娟,李琳.国际农村学前教育普及与发展的经验及启示[J].教育学报,2014,10(06):80-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