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梦艺
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 深圳 518112
【论文摘要】 新课标改革中,面对聋哑学生的舞蹈课,我们不仅要明确特殊舞蹈教育思想方向,更要设计出符合她们自身状况的独特教学方法,以尽可能达到特教特学、特训特效的目标。本文从聋哑学生在舞训课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教学实际经验,分析阐述了如何运用“节奏”这一重要元素来增强聋哑学生的舞蹈训练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完善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论文关键词】聋哑学生、节奏、创新、运用
节奏,在音乐中它被称为旋律的骨架,是节拍的强弱或长短交替出现而形成一定规律的时间值。自古以来,舞蹈和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归根寻源是作为时间因素的节奏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的。但是什么又是舞蹈节奏?从外在表现看:舞蹈节奏就是舞蹈动作在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能量的增减,以及幅度的大小、浮沉等方面的对比和变化。从内在表现看:舞蹈节奏来源于每一个舞蹈行为者自身对音乐以及对舞蹈的理解力和感受力的不同而不同的存在方式。那么,面对特殊教育,特殊学生的舞蹈训练课,我们又该如何运用“节奏”这一重要元素将学生内心的情感、领悟通过舞蹈表现出来呢?
一、聋哑学生在舞蹈方面的现状和舞训课中的问题
刚接触聋哑学生时,普遍认为她们不可能像正常学生那样生活和学习,更别说学习舞蹈。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会惊奇地发现,她们的思想和学习能力其实并不比普通学生差(在此仅指大部分智力正常的聋哑学生),甚至有时的想法和情感比普通学生更为丰富和细腻。然在没有深入了解其特殊的身体状况及内心情感的前提下,盲目地照搬普校的程式化教学方法和训练方式,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她们没有一点舞蹈感受力,没有一点对舞蹈的热情,没有一点舞蹈基础,只是用纯净而渴望的双眼无奈地望着心情焦灼的老师,训练课上状况百出,训练情况极其不乐观。且不说每一个动作她们只会眼睛都不眨地死盯着指挥老师的手势做动作,机械地给出反应,虽反复模仿,却始终不得要领,逐渐便丧失了兴趣,注意力开始涣散,最终失去信心,导致舞蹈训练效果差,教学质量始终无法提高。
二、反思中总结:明确教学方向,寻找突破途径
在教学中遇到上述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刻地反思:什么才是聋哑学生舞蹈训练应有的教学方向,如何使学生们重新鼓起面对舞蹈的勇气,重拾信心?与其说去改变感化她们的想法,不如先去体会她们的感受,亲近她们的心灵,期望从心理上她们能重新接受舞蹈,感受快乐。因此,老师尝试抛开之前生搬硬套的专业理念和方法,不要过度强调“舞蹈功底”,而应从“舞蹈感受”出发,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沟通,陪伴她们欣赏各类优秀舞蹈作品,仔细地进行讲解和分析,倾听她们的观后感,并不定期打印些网络上报道出的舞蹈小明星事迹,让她们在内心感受到舞蹈美的前提下自发地保持热情,克服疼痛,摒弃娇戾,坚持不懈,让舞蹈真正走进她们心里,让她们在舞蹈中找到自我和自信,并身心愉悦。面对无声世界的他们,从何处突破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呢?“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激发她们将内心的情感、领悟以节奏为基础通过舞蹈表现出来。如果说上帝没有给她们音乐,那由老师来引导她们自己给自己创造音乐,最终达到在脱离指挥老师的情况下,展现出她们最真实,最美的自己。
三、探索中创新:心灵节拍的培养
瑞士著名音乐家达尔克罗斯曾经强调节奏训练的重要性:“人无不具有天生的节奏本能,不过需要诱发、培育,进而为音乐所用”。
那么,面对聋哑学生的特殊性,什么样的“节奏”训练方法才是更实际有效的呢?德国舞蹈教育家奥尔夫的节奏训练体系用的是“声势”,“声”指的是音响节奏,“势”指的是体动节奏,依靠加强体动节奏的训练来达到聋哑学生身体的快速反应。尝试莹以下几个步骤来训练:
1、老师事先准备几个八拍快速节奏型和几个八拍慢速节奏型,让学生分别用拍手或者踢踏等多种肢体运动方法记忆这些节奏,再通过自己感兴趣、易记忆的动作来体现。训练分多个课时,如:×××?×︱×××?×︱?×?×︱×??0︱×?×︱×?0︱?这样分解是为了学生能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目的是打好基础,缩短教与学的时间,提高教学质量。
2、告知学生,做这个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创编一个属于她们自己的舞蹈,是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自己编排的舞蹈。然后,由老师给出一个主题,一句简短的话,如“我爱你”,让学生用动作去表现这句话,自由想象和发挥,并在规定的节奏型上完成这些动作。
在独立完成以上训练后,为提升难度,可将训练内容拆分开来,前四小节使用快速节奏,后四小节使用慢速节奏,再进行倒转,前慢后快的形式进行训练。再改变身体方向进行训练。练习到这个步骤,学生将逐渐适应身体运动,可按教师要求的形式律动,在快速和慢速两种形式下,体验着身体带来的不同感觉。
3、在以上基础上,再要求划分“上中下”三个空间,即一个动作站着做和跳起来做都属于上层空间,若动作蹲着或者坐着凳子上做都属于中度空间,若动作趴着或者跪着做都属于最底层的下度空间。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并分配动作。这层训练,需要在学生们熟练之前步骤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由于已不仅仅是简单的个体动作,而是分不同层次、不同节奏的动作组合,因此,这部分训练时间较长,但效果还是显而易见的。
4、将一个词组扩展成一句话,将一句话延长成一个段落,由简至繁,甚至可以让她们自己设计表达的内容。以此类推,动作和节奏也相应延长,最终形成她们自己的舞蹈,也是她们心中想要的舞蹈。充分发挥她们自主创新的能力,让她们用舞蹈去实现自己内心想要表达的渴望。这方面学生们表现出之前所未曾有过的开心和好奇,好奇的是自己心里的东西如何去用自己的身体表现,好奇的是其他同学的心里想的是什么。如此,课堂氛围越来越活跃,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
5、由老师组织,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互动。让学生们围成一个圆圈,一个接着一个跑到圆圈中心用动作去表达自己心里想说的话,想做的事,然后大家一起说一说,评一评,评出印象最深刻的,空间、方向、动作运用最好的同学。在这样的氛围下, 学生们再没有从前的那种恐惧和担忧,而是越来越享受于自我表现的那份快乐心情,也体现了她们越来越自信的一面。然基于她们的特殊身体条件,一切看似简单容易的动作,她们都需要花上比正常人更长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够完成。所以,让她们由浅入深,由外入内去体验和感受肢体每一个角落所带来的不同情感变化,是我们一直要持续的课题。
以上针对聋哑学生特殊身体条件的节奏训练方法,是完完全全凌驾于她们自己内心的记忆,创造,再记忆,再创造的过程,使音乐及身体动作的创造完全交付于她们自己,进而完全脱离其它客观因素的作用,我们可称之为“心灵节奏记忆法”。由浅及深、由慢至快、从简单到复杂、层层拓展的节奏训练,由记忆到创造再到记忆、创造,循环往复,螺旋上升,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力、记忆力,同时也自然而然地增强了训练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进一步达到了特教特学,特训特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汪流.艺术特征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6.
[2]邓肯论舞蹈艺术[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
[3]约翰·马丁.生命的律动——舞蹈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
[4] 中国特殊教育杂志社 [M].北京: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中心.155期
[5] 现代特殊教育[M].江苏教育报刊总社.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