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拇指教育的智慧——浅谈赏识教育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5期   作者:谭晚贵
[导读] 赏识教育是以爱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出发点,以尊重、信任、宽容、激励为原则的教育。
        谭晚贵
        广东省阳江高新区漠南中学   529533
        【摘 要】
        赏识教育是以爱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出发点,以尊重、信任、宽容、激励为原则的教育。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善于运用肢体语言,多向学生竖起大拇指,给予他们及时的肯定和赞赏,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从而使教学相长。教师更应善用赏识教育,切勿夸张过度,要因人而异,奖罚结合,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体现赏识的作用,使教育活动获得最大成效。
【关键词】
        赏识教育,心理发展,肢体语言,奖罚结合

一.赏识教育的必要性
        1.赏识教育顺应学生心理发展
        现代教育思想的基础是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发展,赏识教育就是以此为前提,注重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赏是欣赏,识是认同。心理学家周弘老师说过“得到赏识、被尊重和理解,是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学生更是如此,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尚未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对于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大都依据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得来,也就是说外界的表扬和批评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情绪和行为,正面的肯定能促使孩子产生乐观,积极的情绪,从而形成肯定的自我认识,老师的角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引领学生形成肯定,积极的自我认识。老师每个细小的举动学生都是很在乎的,因此,老师要善于赏识,通过表扬、激励等手段,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激励他们奋发向上,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赏识教育有利于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在教学上教是主导,学是主体,在生活中,老师和学生人格上是平等的,应该彼此尊重。教师不能总是盛气凌人,一味地说教,要在理解和沟通的基础上,尊重并教导,信任并提醒,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赏识教育是搭建师生良好关系的桥梁。爱是相互的,老师对学生的认可与鼓励,学生就会尊重,信任老师,这种和谐的关系成为了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我们的教学教育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二.教师如何实施赏识教育
        1.教师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有博大的爱心,站在学生的角度体会他们的心理感受,这样才能与学生走得更近,才能走进学生内心深处。然而光有满腔的爱而缺乏耐心,那并不是真正的爱。作为老师,对待学生应该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用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引领他们前行。即使进步很慢,我们也要“静待花开”。孩子学说话走路是他们一生中较难的一个阶段,从牙牙学语,到“含糊其辞”,即使进步很小,父母都会倍感欣喜,他们都在以欣赏的目光注视着孩子每一点一滴的进步。孩子学走路,即使学得再慢,即使跌倒,父母也不会厌烦,也不会抱怨,只会告诉他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结果每一个正常的孩子都学会了说话走路。多一点的耐心可能会收获多一份的惊喜。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更要磨练自己的性子,修炼自己的耐心。耐心地向学生讲解,耐心地倾听学生的看法,耐心地给学生解惑,耐心地等待学生的转变。耐心是一种教育艺术,耐心更是一种教育品格。


3.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看待学生我们要采取“蹲下来”的态度,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考虑学生自身的特点,优等生需要赏识,学困生更需要赏识。我班的小亮同学是一名走读生,上学经常迟到,课堂开小差甚至睡觉,屡教不改。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他放学后总喜欢去操场踢足球,奔跑在球场上的他全神贯注,热血沸腾,和在教室里简直是判若两人。有一次比赛,我组织同学们一起去为他加油,他表现得很出色,我乘机对他说“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球场上的你,老师推荐你加入学校的足球协会,那会有更多的机会学踢足球,当然在学习上也要更加努力,发挥球场上的精神。”他听了我的话非常高兴。之后我经常找他谈心,给他辅导功课,慢慢地他对学习有了兴趣,迟到、上课睡觉的现象明显减少,课堂上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我对他的进步及时地给予表扬,现在他的成绩也在稳步上升。每个同学身上都有闪光点,老师需要一双慧眼去发掘,并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去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扬长避短。
4.教师要善用肢体语言
        赏识教育不仅仅是语言上的赞美,也是动作和表情上的激励。教师上课时的语气神情、举止态度能直接影响课堂气氛。教师激情洋溢地站在教坛上讲解,学生的情绪也会变得积极振奋。当学生发表意见时给予一个肯定的眼神,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见解,激发学习的热情;当学生情绪低落时,老师会心的微笑会给予他们温暖,坚定克服困难的决心;当学生取得进步时,老师竖起的大拇指是他们继续前进的动力……这一定会比不苟言笑的形象更具感染力,更能体现个人的魅力。总之,平时我们要给学生多一点微笑,多一点掌声,也许这些不经意的举动会给予他们无穷的力量。
三.赏识要有一定的艺术性
1.赏识要恰到好处,不能盲目滥用
        教师应该是认识到学生优点才给予表扬,不是夸大其词,或者对缺点和错误视而不见。有的老师写操行评定,挖空心思去寻找最美妙的字眼夸奖学生,而缺点则一字不提,这容易使学生产生自负的心理。赏识要有目的性,切勿过度,学生是付出了努力,或是克服自己的缺点、弱点,才能得到赏识,不能无中生有,否则表扬、赞赏就没有意义了,起不到鼓励或者激励的作用。
2.赏识要做到有奖有罚
        赏识不是一味的吹捧、夸奖,是在发掘学生优点的同时不要忘了及时的提醒和批评。过度的赏识容易使孩子骄傲自满,狂妄任性,面对挫折与困难,就会不知所措,自暴自弃。当今社会出现青少年自残,轻生的案例引发了老师和家长们沉重的思考,有些孩子的心理是很脆弱的,甚至是不堪一击,赏识教育固然重要,但适当的挫折教育,增强孩子心理承受能力也是必需的。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奖罚分明,奖则起到标杆模仿的作用,罚则是“杀鸡儆猴”,使同学们引以为戒,最终目的使更多的同学向好的方面发展,得到更多表扬与赞赏,这也是教育的真正目的所在。当然惩罚要讲究方法,注意心理疏导。批评、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奖和罚是对立统一的,有奖无罚就失去了奖的激励作用。
3.赏识要因人而异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吗?不能一概而论。孩子的性格特点各不相同,有的内向腼腆,有的个性张扬。教师要根据孩子的性格和当时的情绪选用适当的教育方式。骄傲自满、目中无人时要打压;犹豫不决、悲观失望时要鼓励;明知故犯、屡教不改时要惩罚。在教育实践中,赏识应当因人而异、因势利导。
        赏识教育是一种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热爱生命的教育,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教师应在理解尊重的基础上,对孩子加以肯定与鼓励,使孩子获得被肯定、被赞赏的“成功感”,这是他们对未来世界探索的原动力。当然,教师更应为孩子指明方向,如出现不良行为应适当提醒,帮助纠正,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使孩子从希望得到老师的赏识发展到对自己的赏识,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成长为最好的自己并悦纳自己。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