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度过小升初的学习转化期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5期   作者:彭玲玲
[导读] 小学到初中,其中一个非常大的转变就是学习难度的提升和学习容量的急剧扩大。
        彭玲玲
        广西平果第三高级中学  广西平果  531400
        摘要:小学到初中,其中一个非常大的转变就是学习难度的提升和学习容量的急剧扩大。小学主要学习的内容是语文,数学,英语三个科目,然而,一上初中就是在原有三个科目的基础中增加了政治,历史,地理,生物这四个科目。这四个科目陌生,又略显抽象。与此同时,语文,数学,英语的难度也在提高。为此,在小升初这个最开始的阶段,很多学生都难以适应,是否能顺利度过这个时期对于后面的初中生活非常重要。家长们往往无计可施,此时,老师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能够给家长提供更有效的帮助孩子适应初中学习的方法,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度过这个转化时期。
        关键词:信心,分析,规划,榜样,以身作则
        很多初中的学校都会开展晚自习,往往又会利用晚自习的时间进行周测,基本属于每周一小考,每月一大考的情况。在初一开学之初,学生们就要进入这个训练的模式。曾经有一个家长非常焦虑地来找我,告知我她现在非常焦虑。因为小学的数学考试满分100分,她的孩子都是98分左右的,但是,这两次的数学周测,满分120分,她的孩子才得80分,比及格线才多了几分。她非常焦急地询问我孩子是否在学校不认真听课,是否不认真完成作业。我说,她的孩子上课非常认真听课,课后的作业也能按时完成。家长非常疑惑,既然如此,为什么周测成绩还是那么差?我告诉她,现在孩子学习的知识容量大了,难度也提升了,孩子需要一点时间来适应这个节奏,给孩子们一点时间。我们现在需要做的事情,是给他们信心,鼓励和方法上的指导。对于孩子的学习,家长们不能比孩子们还焦虑,这样的情绪会传染给孩子的。对于小升初的开始阶段,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我给了家长们以下的一些建议:
一、给孩子信心,鼓励
        在小学,知识点少,简单,学生跟着老师反复学,不停巩固,比较容易把学习学好,所以满分100分的卷子,很多学生能够拿到90分以上。但是,初中的学习容量大了,难度提高了,想拿高分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当我们遇到孩子的分数没有小学时候那么好看的时候,家长的心情可能是失落的,但是,作为学习的主人,孩子的心情更加是失落的,他们甚至是焦虑的,害怕的。在这个时候,家长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及时给予孩子信心,鼓励。告诉孩子初中相比小学,容量大了,难度提升了,暂时的落后并不可怕,我们相信他们通过努力,肯定可以学好的。千万不要在此刻泼冷水,质疑或者否定他们的努力。给他们希望,他们才有勇气更好地前行。
二、帮助孩子分析考试的得与失
        很多学生,甚至家长,过于在意分数本身,并没有理解平时考试的目的。平时的考试,为主要是为了考察近期的学习状况,以便老师调整上课的节奏或者难易程度,也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考试进行查缺补漏,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法。明白了这个考试的意图,我们就会在考试成绩出来了,好好总结在本次考试中的得与失。成绩出来,可能会出现成绩不理想的时候,但是学生可能不会进行考试的总结,此时,家长们可以跟孩子一起总结,分析考试的得失,帮助他们找到不理想的原因,或许是知识点的掌握问题,或许是考试心态的问题,又或许是学习状态的问题。只有找到问题所在,才能及时改正,调整好方向,更好地进步。


三、帮助孩子合理规划时间
在小学,老师布置的作业往往是让学生带回家完成,这项家庭作业往往是在家长的监督下完成的。但是,在初中,大部分学生都要上晚自习,作业也在晚自习完成。虽然每个班都有科任老师的督促,但是,无法与小学阶段家长的一对一的督促相比。因此,学生要学会规划自己的时间,将有限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分享自己的安排时间的经验,结合学生自身的状况,对在校的时间进行合理的规划,以便事半功倍。
四、关注孩子的进退得失
        现在很多初中的学校是寄宿制管理,周末才回家。有的家长没有关注孩子平时的成绩,等到老师把大考的成绩发到手中的时候才留意到成绩。这时,可能问题已经堆积多时,没有得到及时解决。曾经遇到这样的一位母亲,她有一个记录本,记录孩子大大小小考试的成绩,小到周测,大道段考期考。她说,每周孩子回来,她都要询问孩子最近的考试成绩,然后把它记录下来,如果进步了,她就第一时间进行表扬。如果退步了,她就与孩子一起寻找原因,及时给予鼓励。有这样细致入微的母亲,孩子的成绩自然不会差。
        
五、教会孩子劳逸结合
        在小升初这个阶段,成绩或许会出现波动,不如小学阶段如此拔尖。在这个时候,很多家长非常焦虑,希望孩子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容不得孩子有一丝一毫的休息,有的家长甚至帮孩子报各种补习班,让孩子奔波于补习班之间。这些做法都是非常错误的,轻则让孩子疲惫不已,重则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适得其反。初中阶段的课业繁重,学生本来就相对比较疲惫了,在完成作业的空余时间,建议家长与孩子多开展一些活动,缓解学生紧张情绪的同时,可以拉近孩子与家长的距离。曾经有一个家长就做得非常好,每周孩子回家,她会在饭桌上倾听孩子在校发生的事情。晚上,一家三口或者去看看电影,或者去吃吃小吃,又或者去逛逛街。 孩子在难得的周末得以放松,以便用更好的状态去迎接新一周的学习。学会劳逸结合,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的一件事情。
六、借助榜样的力量
        很多学生认为,老师和家长的苦口婆心都是说教,往往听不进去。但是,孩子与孩子的沟通,他们更容易接受。孩子在小升初阶段,对于如此多的科目,可能会出现茫然,束手无策的状态,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方法让自己刚好地度过这个时期。在学校可能因为害羞,没有向同学请教更好,更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时候,家长可以组织一场不那么经意的经验交流会,让亲戚或者同事朋友的孩子分享一下自己当时是如何度过小升初这个阶段,如何更加有效的学习。孩子与孩子的距离更近,可以让他们更加有效地沟通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七、家长以身作则
        人们常说,行动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一直告诉孩子要努力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在我们要求孩子的同时,我们是否可以以身作则,也投入到学习中去呢?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位父亲,她的女儿非常喜欢看书,学习也非常自觉,我们就请教他,这样的孩子是如何培养的。他说,他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方法技巧,只不过是每周都会抽出两个小时的时间,与孩子一同在书房看书,他看他喜欢的书,孩子看孩子喜欢的书,互不干扰。这安静的两个小时,似乎就是我们期待的岁月静好。其实,在这两个小时当中,父亲拿起书本,给了孩子很好的榜样作用。
        综上所述,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要掌握正确的方法。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良苦用心,也能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去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帮助他们更加快乐地学习、成长。
参考文献
[1]迟毓凯.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陶新华.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