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青华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元沱小学 四川省巴中市 636482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如何实现在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完成德育渗透,成了当下教育行业的热点话题。本文通过具体教学案例,阐述了基于语文教学分析小学德育教育的研究意义,并根据当下教学现状,提出优化德育教学质量的方式方法。以课堂为辅助,实现学生的道德水平能力素养的全面提升,塑造成为具备中华传统美德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学;德育教育
引言
为了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要,老师首先要把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其次,作为学生的领导者和教育的实施者,老师不仅要把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承担起塑造学生个人品格的重要任务,这是小学语文老师所应尽的义务,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重要要求。为此,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引导学生去亲自体验,主动发现语文中的文字之美,接受思想政治和道德情操的教育,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基于语文教学分析小学德育教育的教学现状
将德育教育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是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明确要求,它不仅能够拓宽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深度及知识承载量,更能优化学生的素质教育,进而提高语文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强调语文学科对学生的人生指引作用,帮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但在目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工作中,仍然存在某些问题,影响教学质量。一方面,部分教育工作者忽略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注重语文教材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语文内涵的领悟,使得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逐渐沦为空谈。另一方面,教师作为小学生语文教学课堂中的引导者,若其自身道德意识不强,将难以做到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作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品德不端的小学语文教师,弱化了教师在德育教育活动中的积极作用,使得德育工作与学生认知相背离,从而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的德育培养造成阻碍。
2小学语文与德育教育的渗透融合途径
2.1老师要注重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提高学生道德品质
学生个人素养,不仅与教育有关,也与学生所处的环境有着重要的联系。在好的学习环境当中,学生们能够模仿他们认为值得学习的对象,通过榜样的言传身教,进行自我提升,自我纠正,自我成长。因此老师要发挥榜样的作用,从自身出发,重视自身的言传身教,通过自身的情感和价值观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热情去引导学生。具体来说,一方面,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除了要进行语文教学之外,还要有效渗透德育内容,平等和学生进行问题的探讨和交流,同时利用教材中的各种故事,有效地小学生灌输正确的道德情操和价值观。另一方面,老师一定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在教学的时候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在与学生交流中注意自己的谈吐文明,在与学生交往的时候,多表示对学生的肯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进一步信任老师,才能够不自觉地向老师学习,模仿老师的一些优秀行为。
2.2注重德育教学实践
由于语文学科的独特性,学生在学习时要面对大量的文字,特别是经过长期的背诵阅读后,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而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的核心任务,便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德育教学效果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德育教育时机,实现在语文知识文化教育的同时,帮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德育教学效果。当前形势下,各学校应加强专业师资投入力度,鼓励青年教师深入基层进行实践锻炼,完善薪金待遇问题,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德育水平能力建设,进一步优化小学语文课堂的德育教学质量。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的知识文化教育,还要通过适当的课外实践,帮助学生进行实际体验,达到德育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课外实践过程中,要体验课文知识内涵,实现德育工作的渗透教育,通过博物馆、图书馆等现代化建设,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扩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从而进行更高效的德育教育。树立正确的德育教学理念,在遵循语文教材大纲要求的情况下,符合学生认知的教学理念,提高德育教学质量。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创造与自主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德育教学的多样性。
2.3角色入境,声情并茂,促进朗读育德的实效
朗读的过程是需要学生清楚将文字诵读出来的过程。这一诵读过程不仅是将文本内容以声音面貌呈现出来,更是将“读者”,也就是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得以释放的过程。尤其是一篇语文课文中,如果具有不同的角色性格和对话情境,实际上就是为学生体验多种情绪状态、感受文字表达的情感主旨提供了更直观的体验机会。《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一课中,涉及到了“老屋”“小猫”“老母鸡”“小蜘蛛”等不同的角色。每一种角色背后都呈现出了不同的情感需要和性格特征。分角色的、设置情境的朗读,能够帮助学生感受每一种角色的“心情”。譬如,无助的“小猫”需要老屋提供一个睡觉的地方,让它在暴风雨的夜晚“心有所安”,让扮演小猫的学生和扮演老屋的学生在朗读和对话中,体会“求助”“获得帮助”“给予帮助”的不同心境,体会“助人品格”的宝贵之处和获得帮助后的“感恩”心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角色的分工、情境的渲染,学生们的朗读也会更加声情并茂,将心情、感情融入到朗读之中,将这种情感通过朗读予以释放和展现,这样一个过程也是教师抓住育人机会进行点播、再设计的过程。尤其是,教师要有意识地针对重要的内容进行朗读的指导,帮助学生体会更多复杂的心情,理解这些复杂的心情。譬如,老屋低下头,把老花的眼睛使劲往前凑:“哦,是小猫啊!好吧,我就再站一个晚上。”老师引导学生意识到,“老屋”的动作、语言中,呈现出的是尽管年老,但它还是愿意帮助别人的乐于助人、与人为善的积极品质。
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语文与德育工作相融合中,老师一定要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德育教育的目标,才能够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更好地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梁军霞.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J].学周刊,2020(18).
[2]杨世飞.浅议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优化措施[J].内蒙古教育,20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