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杰
福建省石狮市石光中学 福建 石狮 362700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是新一轮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在强调语文核心素养的同时,如何真正使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展开,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提出的“读思达”通式教学法承核心素养,探讨课堂教学。本文将基于此理论探讨高中阶段如何展开语文阅读教学计划。
关键词:“读思达”;核心素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新一轮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由“核心素养”拉开帷幕,因此“语文核心素养”一时间也成了语文教育的热点。同时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适时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做出了界定。由此观之,当前我国教育正从教育转向学习,从知识转向素养,学生学习的最终指向是素养的形成。因此,余文森教授就“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提出了“读思达”通式教学法,它面向所有学段,所有学科,他认为:从学习过程(认知加工)的角度,可把学生的学习能力分为阅读能力(输入)、思考能力(加工)和表达能力(输出)三种。基于此我们可以从“读思达”通式教学法去分阶段执行高中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的安排。
一、高一:新鲜
1.读:广泛阅读,博采众长
初入高中,学生对于一切都是新鲜而未知的,不管是对于校园,对于学科,还是对于知识,学生的探索欲和猎奇心往往较强。所以这个时候不应该限制学生的多向性发展,而应该鼓励学生多去接触多元的世界。因此,可以推荐学生看各种各样的书,或文学的,历史的,科学的;或小说的,散文的,诗歌的;或当代的,现代的,古代的。只要是学生喜欢的有益的书籍,都可以鼓励学生去阅读,去探索。所以,教师可以在对学生的认知输入上做一点功课,平时多搜集一些书单,然后在课堂上介绍各种各样的书给学生,学生各取所需,各投所好。
2.思:读书的意义
阅读不仅仅只是读,而是要让学生明白:我为什么要读书?我为什么要读这些书?哪些书是适合我读的?读完这本书,下一本我要选择什么书,是同类的,还是舍弃这类的?这些是教师在阅读教学前期必须指导给学生的,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入到阅读中,从阅读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从阅读中发现自己与书的共鸣,而不是一顿的无脑读,读得烦躁,读得一无所获。对于高一新生的阅读,学生能从阅读中和生活交涉,进而触发自己的感悟,从思考中初步形成自己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无疑是可贵的。
3.达:读书分享
读书可以塑造自己,也可以因你而影响他人。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师生分享,生生分享读书心得的形式,达到读书交流的目的。这是一个从思到写再到说的过程,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水平。读书贵有新得,用自己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论是自己的真实所想,或者是自己有疑问的地方,教师都应该鼓励学生尝试表达,高一的学生有条件也有热情去做这样的表达,从而达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目的。当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多做些示范性的读书分享,让学生有章可依,有法可循。
二、高二:深入
1.读:阅读名著,阅读经典
在高一学习阅读的基础上,高二阅读可以也应该逐步深入,这时的阅读是由泛到精,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一个过渡。当代社会涌现了许多浅文学,速食文学,网络文学,它们的更替速度快,人们阅读它或扩眼界,或做参考,或供消遣,这些书往往容易让人囫囵吞枣,读后就忘。高一学生广泛读书,接触的可能只是个外部世界。名著、经典是经过历史沉淀留给人类的礼物,它们超越了时代,它们广泛传播,它们深入人的灵魂,它们深深地影响着人类。许多经典名著对学生来说无疑是晦涩难懂的,可正是这种艰深,更能让学生更想读懂它,更能让老师引导学生去挖掘它,因此,高二年可以布置几部经典名著让学生阅读。
2.思:什么是经典
经典名著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一直以来被人们所推崇,必然有其不可超越的地方。语文阅读教学上应该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挖掘经典的价值所在,去发现为什么自己喜欢读的一些文字为什么不能成为经典?当代有许多思想层次较浅的作品,扎不进读者的心里,因此很容易随时间而淘汰,而名著经典在表达技巧上有其独特的艺术性,在思想内容上有其深邃的内涵和批判现实的力度等。它们成为人们写作的标杆和借鉴,它们引发了从古至今所有读者的共鸣,读者可以从文字中看到别人,看到自己,看到时代,它具有永久的魅力。教师可以从几本名著中挑出若干篇章精讲,从故事情节到人物形象再到思想主旨等等。
3.达:从模仿到创作
落实了“读”与“思”后,可以着手开展的便是“达”。经过前两轮的阅读与指导后,特别是在教师对经典名著,以及对教材进行分析讲解后,学生对写作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认识,所以也就可以开始从模仿的写作慢慢进阶到独立创作。著名作家汪曾祺曾说:“初学写作者,几乎无一例外,要经过模仿的阶段。”因此,这时阅读教学上可以引导学生模仿经典文本进行写作,从句子到段落,多模仿,多写作,慢慢地学生便能自然而然地独立创作了,这时可以再尝试让学生写写诗,从简短的文字创作开始到写文字多点的小说,甚至写多幕的剧本,演剧本等。
三、高三:沉淀
1.读:回归教材,回归文本
高三要面临高考,大部分时间都要被复习、作业、考试等占据,此时学生已无多少时间可以拿来阅读整本书籍,即使有,也难以花时间去研究它,读透它。那么,这个时候是否就要把阅读荒废了?其实不然,这个时候依然可以进行有效阅读,教师可以把阅读转向对篇幅短一点的文本上,如对教材文本的阅读,对时评文章,对优秀作文的阅读等等。对这些文本的阅读,既可以不占用学生太多的复习时间,同时又符合高三的复习要求,因此,教师可以印发一些篇幅短的文本,作文,甚至是复习提纲等供学生阅读。
2.思:文本的技法
高三的阅读文本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可供做阅读理解的教材文本和阅读文本等;另一则是可供做写作模仿的作文文本和评论性文本等,教师在阅读教学上对这两方面都要遵循高考要求进行指导。首先要启发学生思考阅读文本的表达技巧及思想内涵,这是高考的考点,可以以教材文本作为范例进行讲授。其次要树立学生阅读文章后的本文写作意识,这是作文得分的重要来源,因此可以指导学生“读”“思”一些优秀的时评文章作为引导学生写好作文的范本。总之,要引导学生“思”这些文本的写作技法,“思”哪些内容可以为自己所用。
3.达:答题与写作
阅读教学上的“达”,在高三可以体现在试题的解答和作文的写作上。试题的解答,特别是文本阅读的简答题,可以抓住文本内容结合一定的答题术语来完成作答,这是在高三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共同“思”后在“达”上的成果,是可以遵照一定的方法的,学生需理解文意,用语规范。而在写作方面,高考作文以写作议论文为主,首先学生写作时要有明确的中心立意,能够以“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深入探讨;其次要有谋篇布局意识,要架构好文章框架,处理好论点之间的关系;最后要能够用富有文采的语言和典型的论据去丰富充实文章的内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18
基金项目:本文为石狮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第二批)研究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学科通式教学法应用研究》(立项编号:SGC20-08)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