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2月5期   作者:刘洪羽
[导读]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数学应更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综合数学素养。
        刘洪羽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第二中学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数学应更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综合数学素养。但由于学生之间数学能力水平存在差异性,传统大班授课制下对班级学生的统一管理和教学,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发展需求,反而容易加剧两极分化。分层教学的应用,则能针对这一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策略。文章立足高中数学教学,对分层教学的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应用分析
        在当前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视培养学生个体的学科综合素养的背景下,教学呈现出了复杂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征。这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自学能力和数学水平。现实中,高中生个体之间的学习过程、结果和方法存在巨大差距,对于同一教学内容的吸收消化效率各不相同,不适应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这就需要从分层教学的视角,针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提升计划。
一、根据学生数学成绩分层
        随着新高考制度的施行,如今的数学考试试题也更能够反应学生更全面的数学能力与素养。所以考试成绩仍旧是能反应学生一定程度上的数学知识掌握和应用水平的重要标准。根据成绩分层,让同一成绩水平的学生组为学习小组,以阶段性的成绩作为同一层次学生的共同目标,可以让同层次的学生一起互相鼓励、相互促进,共同为达成目标而进行合作学习,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例如将班级中拔尖一部分20%(文章根据“二八原则”划分,具体实施可酌情考虑)的学优生划为一个层次(切忌勿以“第一、第二”命名,避免人为加剧层次之间学生的矛盾),这类学生主要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掌握了一定的自学方法,重视在学习中的自我提升。20%-50%成绩阶段的(大多为中等生)为中间层次,这一类学生主要重视在学习中对自学方法的应用及掌握。50%-80%为中下成绩层次的学生(包括一部分中等生和学困生),这类学生主要保证对基本知识的消化吸收,以及在完成基础题时能保证很小的出错率,并具备一定的变换思想,可以完成一定的变式训练。剩余20%学生层次则主要以班级成绩排名末尾的后进生为主,则重点完成对一些基础题的掌握和基本知识点的熟练运用。同时教师还应根据每一层次学生的定期表现,设定小组晋级制度,并相应设置配套的激励机制,例如“从平均成绩85提升到90或95分以上,可以对教师提一个经学生真实思考后的教学建议,有用的将会采纳并在班级中点名表扬”。这样更能激励小组的学生能不断激励自我。
二、根据内容对课堂提问分层
        在现实的高中数学教学中,由于时间有限,加上是大班授课制,大多数教师只能在实际教学中,根据一堂课的整体教学目标来实施教学。而要在这种情况下发挥好分层教学的作用,就需要教师将整体的教学目标与不同数学学习能力水平的学生层进行对应,并根据对应的结果提前预设相应的课堂提问[1]。

例如在学习了新人教A版高一必修二的“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后,教师应按照问题的难易程度、基础知识还是发展知识的相关内容,分别设计针对学优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的不同提问:
        1.学优生:能自主运用简单几何体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一些组合体的表面积、体积计算问题,自主完成对现实生活中几何体的建模、分析和运算,培养直观想象、空间能力、培养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
        2.中上成绩的学生:能由三种简单几何体向一些组合体延伸并计算相关的表面积与体积,总结出一套将复杂组合体化为简单几何体的计算方法,同时培养直观想象和空间观念。
        3.中下成绩的学生:辨析三种几何体表面积、体积公式之间逻辑和空间上的关联,完成相应的变式运算。
        4.后进生:请用自己的话总结关于三种几何体表面积、体积的概念,并以公式带入到具体题目中完成基础题的计算。
        借助提问和课件展示、活动开展等其他互动的综合作用,帮助每一层次水平的学生能在同样的一堂课中都获得充分的提升。
三、根据结果对作业评价分层
        根据教学结果对学生需完成的作业难度以及对学习成果的评价进行分层,是一堂课和一次分层教学的重要闭环,更是开启下一堂课,促进学生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出发点。具体包括分层考核和分层总结评价[2]。例如在学习《统计》之时,教师可以要求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小组,运用教材中基的简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两种方式,完成对现成教学案例的抽样作业,并完成后续的数据统计和简单分析工作,实现对基础概念、知识和方法的巩固。而学优生小组,则可以结合生活中实际的一些统计案例,例如小区一周用水量、某街道一周车辆流量等,将所学的随机抽样方式,以及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四种估计方法综合起来应用在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中,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评价的分层,则不仅需要对应不同层次学生所完成的数学作业的难易程度、范围,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来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包括评价内容和教师的评价方法、态度),更要关注学生包括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在内的学习过程中亮眼表现和不足的综合评价。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才能在后续的学习中进一步保持优势,优化不足,不断提高。
结语
        综上,分层教学对于传统大班授课制的局限实现了有力突破,让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更好地激励学生并帮助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解决遇见的实际问题。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课堂提问以及教学结果和评价进行科学分层,不断提升学生个体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持续锻炼自我。
参考文献
[1]方志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组分层教学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20):45.
[2]滕卫平.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分组分层教学[J].高考,2019(21):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