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姬
吉林省白山市长白朝鲜族自治县长白朝鲜族中学 吉林 白山 1344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育的落脚点从智育发展扩展到了智育德育两手抓,学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重视学生的体育、道德、实践以及劳动技术的学习,让教育理念更丰富化、多元化,使学生在校能收到多方面教育的培养,实现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劳动技术虽不是传统的教学课程,但其核心思想是其他各类教育的集中体现,同时又广泛渗渗入到其他教育层面中,因此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阶段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应当积极更新教育观念,从传统的思维束缚中跳脱出来,谱写新时代的教育篇章。
关键词:初中教学;劳动技术;生活化。
引言:初中生处在一个特殊的阶段中,对于学习而言经验不足,对于事物的看法和认知正经历由幼稚到成熟的阶段。因此,初中教学有必要在课堂中加入一些生活化元素,以便帮助他们更快的掌握理论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就劳动技术这门课的教学而言,教师应当从学生视角出发,加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化元素,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接受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埋下扎实的种子。生活是实践技能的终极源泉,唯有在课程学习和实践中体会到生活的影子,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劳动技术学习的本质内涵,才能充分感受到其有用之处,才能学好这门课,爱上这门课。
一、初中劳动技术教学现状
我国初中劳动技术课程的总体情况正呈现出以下显著态势,首先,尽管该课程并非初中教育的传统课程,但随着教育的发展,其地位正处于上升阶段。并且随着教育理念的进步,现阶段也规划出了一系列革新的有效途径,但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约束,初中劳动技术课程仍处于重视度不够的状态,其教学思想、教学投入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
1.学生积极性较差
初中学生的思想尽管与成人还有一定程度的差距,但总体上已趋于成熟,这一阶段的他们有独立的人格、独特的个性,有自己的审美和喜好。因此,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对于自己所喜欢的课程他们会投入时间精力,对于自己无感甚至讨厌的课程,会产生排斥情绪。学生们对于劳动技术的兴趣源自于其生活化、实践化特点,但也有同学因为教学方式单一枯燥、课程内容无趣而产生反感情绪,甚至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采取敷衍、无视的态度,因此导致教学效果很难令人满意。
2.内容与现实脱节
初中劳动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促进综合素质提升及全方位发展。学校及教师要深刻理解其教学内涵,把握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教学课程。在新课改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在课堂上应当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一切教学环节都围绕学生展开,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性格特点,从学生们的喜好入手,设定与之相关的课堂教学模式,唯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达到符合教学要求的课堂水准。但现阶段,劳动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还未达到期许,教学内容大多单一枯燥,教学模式程式化、机械化,课堂按部就班,并未随学生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始终停留在枯燥的理论知识层面,鲜有机会投入实践,学习兴趣自然不高涨。
3.教师教学理念具有局限性
过去的劳动技术课程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是课堂主体,单方向的输出占据了课堂的多数时间,学生在高强度的被动接受下苦苦煎熬,也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学习的过程变成了死记硬背的过程。这样的课堂环境对于学生而言是极其低效、落后的。究其本源,还是因为课堂角色的颠倒和教师教学理念的局限性。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翁,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若模糊了角色之间的概念,初中劳动技术课堂必定是本末倒置、无法达到目标的,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只会变得对学习越发排斥。
二、初中劳动技术教学生活化的实现方式
1.教学理念生活化
就现阶段的初中劳动技术教学而言,最根本的问题在于理念的滞后性。落后的教育理念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教学资源,而且使得教学成果大打折扣。
初中学生的发展潜力巨大,在适当的引导下,便可爆发出巨大的能量。教师切忌将自己的思想和理念强加于学生身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对于不同的学生,其最优化教学方案也是不同的,教育工作者便要设法找到学生的最佳状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将教学理念生活化,走入孩子们的内心,让他们充分发挥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用自己的方式去接触劳动技术、理解劳动技术并爱上劳动技术。
2.课前准备生活化
初中劳动技术课程实践性较强,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前准备时,应设法引入生活中的例子和素材。例如,当课程主题为贴画时,教师应当选取与生活有关的贴画内容,在课前准备环节,教师可以提前安排学生准备废弃的纸张、颜料、布料等,也可以提前告知学生课堂主题,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行准备相关素材,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学生会准备包装纸、丝带,有些学生会准备好看的糖果纸,甚至有同学会准备树叶等,通过利用这些生活中的废弃物品或廉价物品,将其制作成好看的贴画,学生的积极性和投入度一定十分高涨。
3.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们的感兴趣程度和参与程度,因此对于课堂内容的选择,教师应当反复思考、反复斟酌,尽量选择贴切生活的主题。若所学内容距离生活较远,学生们对于该内容知之甚少,一脸茫然,便不会投入过多注意力,反之,若课堂内容源自学生身边的事物,也就是将生活带入课堂,学生会感到亲切,实践过程更为得心应手。比如在进行“自制小书架”的实践时,如何有效将生活引入课堂呢?教师可以让学生参考自己家中的书架,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一起动手搭建书架,学生可以在基本结构完成后根据自己的喜好添加不同元素。制作完成后,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带回家中使用,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鼓舞,对劳动技术这门课程也会投入更多的兴趣。。
4.教学方式生活化
“回归生活世界”是新课改的又一主张,它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尽可能引入生活世界里的信息和资源,这是一种教学理念与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化。学生要真正领悟劳动技术课的本质和内涵,积极投入课程,离不开对于生活中劳动技术的感受,这种感受不是课本上现有的,也不是教师强行施予的,而是在真实的生活实践中感受到的。课堂不只是知识的传递平台,也是产生、感受、抒发生活体会的舞台,学生在课堂上体会生活之美,并在课下回归生活,将这种感受带回生活本身,这是对学生一种更高层级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内心体验和头脑智慧。
5.教学评价生活化
在完成了课前准备、课堂教育后,一个容易被大多数教师忽略的环节便是课后评价,同理,课后评价也应当紧紧围绕生活展开,从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学习效率、实践能力以及不足之处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劳动技术课堂的教学评价,不应当仅仅由教师或学生决定,而应当采取教师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方式,多角度、全方位的进行客观评价。课程结束后,学生还可以将课堂成果带回家中,接受家长的评价,家长一般应采用鼓励式教育,但也要有所依据,不能为了称赞而称赞,当学生在生活中受到肯定时,会产生一种劳动带来的自豪感,自信心在无形中得以强化。一旦这种全方位的评价机制形成,这门课程的优点与缺点都能快速反映出来,帮助教师及时完善课程,提升教学质量。
结语:劳动技术教育即生活,生活是劳动技术的源泉。在劳动技术教育这个学科舞台上,我们除了采取课前准备、教学内容、评价方式、课外实践等途径和方式外,还可开展多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兴趣小组、科研活动、技术讲座、美术馆参观等。让初中的劳动技术教学“生活化”,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让学生学会生活的需要,也是深入进行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雪梅.初中劳动技术教师研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基础教育课程,2018,(18):70.
[2]姚丽芬,祝小红.劳动技术教育课程实施的现状与反思——基于中部地区D市初中的调研[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17,(0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