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 方式设计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2月5期   作者:康晰 刘锋 屈新
[导读] 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实践教育为核心,打破传统应试教育藩篱,在基础教育阶段,是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创新策略。
        1康晰  2刘锋  屈新
        1信阳市勤工俭学教学设备管理站   2光山县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教育中心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实践教育为核心,打破传统应试教育藩篱,在基础教育阶段,是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创新策略。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设计中,应当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本身的内涵和特点,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作用,再结合课程内容进行活动方式的设计。教学设计应当注重资源整合,以学科资源、课程内容资源为核心进行综合实践活动项目整合,发挥实践课程的教学价值。
关键词:基础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课程设计
前言 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任务重大,教师需要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在课程教学中,完成教学大纲所提出的教学任务目标。新课改以来,基础教育更加倾向于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育人并非只是单一的知识灌输,更重要的在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知识基础,还需要具备丰富的学科素养。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种多渠道、重视实践的课程教学方式,在新课改目标要求中实现过程中,体现出了重要价值。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方式设计的重要性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方式的含义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方式的核心价值体现在“综合”和“实践”两个词汇的内涵当中。其中“实践”不言而喻,是指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理论授课,教师转变教学思维、转换教学场地,从而以实践活动来开展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而“综合”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方法的核心,综合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常见的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有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应用、社区服务实践和劳动技术等,这些活动方式内容丰富,为学生提供了多种不同的实践场景,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使学生能够真正置身于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中,自主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方式的意义
        首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课程教学当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师作为引导者需要通过教学设计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动力,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大量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学生体会到了不一样的世间环境、感受到了实践成果的喜悦,提升了自己的综合能力。
        其次,对于教师而言,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转变了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使教师能够不断养成对于课程的分析能力和开发能力。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当中,也实现了对于自身的能力的锻炼,教师要更为深入地进行课程分析、要对课程教学与实践活动项目的契合点进行挖掘,相比于传统教学的备课形式,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更加开阔,对于教师的组织领导能力要求更高。教师在其中需要不断进行自我能力的提升,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二、基础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方式的设计策略
        (一)明确基础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安排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虽然是一种新颖的、符合当前新课改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是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课堂教学,成为一种独立的教学模式。基础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安排应当做到与课堂教学的彼此配合,相互协调,才能够真正做到优势互补。教师所进行的教学设计工作需要考虑几个方面的课程设置问题:首先是课程设置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即针对具体年龄段的学生,选择符合这一年龄段的综合实践活动场景和活动内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年龄阶段跨度较大,而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也有着十分复杂的身体、心理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设计应当做到精准把控、符合要求,既要使学生能够从活动课程中获得成长收获,同时又要符合学生所在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其次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安排设计。既然综合实践活动并不能够完全取代传统课堂教学,那么就需要借助科学的课时调配,使不同教学方式能够有机结合。一般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能力培养课程,其背后蕴含着所对应学科的理论基础知识,因此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1:1的课堂学习和实践学习配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课堂学习的理论延伸,与课堂教学相互配套。
        (二)教学方式设计需要注重学科特点
        教师应当明确,综合实践活动并非是单一的户外活动方式,其也有着深刻的学科只是基础。

因此在开展教学设计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应当有着明确的学科对应,即某一学科的理论知识就是要对应某一节具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基础教育阶段,各学科都有着十分鲜明的基础科学类别属性,如物理、化学等学科属于自然科学,历史、语文等则属于人文社会科学,不同学科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也应当有所区别。例如自然科学的核心价值在于实验观测,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设计就应当对应的以研究性的实验操作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地实验并观察现象。而人文社会学科重在认知、理解和感悟,综合实践活动则常常借助研学旅行、博物馆参观、社会活动参与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人文精神和素养。
        (三)教学中的资源配置与全面整合
        教学方式的设计同样注重对于各类型资源的整合,综合实践活动中所涉及到的能够应用到教学中的资源种类繁多,而且大部分资源并不以教育形式进行表现,如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等,作为资源它们长期潜藏于综合实践活动当中,但是并不直接作为教育引导作用资源出现,而是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影响。对于具体的某一项综合实践活动来说,教师所进行的课程设计、教学准备,除了要顾及到显性的教学资源,还应当挖掘这部分隐性的教学资源,通过合理的调配、整合,使各类资源都能够发挥出教育引导作用,使综合实践活动课更具全面发展的培养意义。
        三、基础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方式设计的基本方法
        (一)课前准备工作
        从教学方式设计中的课程安排出发,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从学情、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积极的课前准备。首先是学情分析,基础教育中学生的年龄阶段、学习兴趣、学习心理特点,应当由教师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大体方向;其次是对于教学内容的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对应课堂理论和学科基础,教师应当思考如何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体现学科知识和教学培养目标,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作用;最后要明确教学方法,学生所参与的实践活动分为几个段落、学生需要完成那些任务、学生进行怎样的分组等,是教师要在课前完成准备的工作内容。
        (二)课程进行中的阶段性安排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设计一般遵循基本逻辑,即问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这是一个标准化的问题代入式的活动课程流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首先要在活动当中发现问题,这个问题可以是教师直接提出的,也可以是活动进行中教师安排出现的。学生在面对问题时需要充分调动所学到的学科知识,来寻求问题的解决思路。教师引导、学生彼此间互相帮助,最终找寻到了问题的解决路径,并通过实践最终解决问题。
        (三)反思与评价
        在综合实践活动完成之后,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对本次活动中的感受、体会、收获进行表述,并对自己是否完成了活动项目、在活动当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解决问题中运用了哪些资源进行评价。同时学生之间还可以采用互相评价的方式,来对其他同学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教师需要带动学生形成自我反思、自我思考的能力,并帮助学生总结经验。

         四、结语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方式设计要求教师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基础教育阶段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并非是完全取代传统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师需要从观念认知层面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和应用范畴,形成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正确认识,做好课程规划。此外,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要点,合理安排课程和活动方式,同时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场景,对不同类型的、能够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的资源进行挖掘和整合,发挥活动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钱璐.基于项目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20(15):85-86.
[2]马尚福.试论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学周刊,2020(15):131-132.
[3]杨玲丽.把握“三力”,寻求“教”与“学”的动态平衡[J].小学教学研究,2020(12):8-10.
[4]程伟,于冬冬.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三个维度[J].教学与管理,2020(12):82-85.
[5]贾荣芳.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项目式教学”实践[J].基础教育论坛,2020(12):31-32.

本文为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装备和实践教育专项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名称: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式研究;批准文号:河南省教育厅教科科【2019】755号;课题编号:2019-JKGHZBSYZX-0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