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黑臭水体污染源分析及整治

发表时间:2021/6/3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刘鑫
[导读] 摘要:国务院颁发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中指出“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
        中山市房屋管理事务中心  广东省中山市  528400
        摘要:国务院颁发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中指出“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工作已迫在眉睫,但是黑臭水体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结合水体污染程度和外界环境因素合理选择治理技术,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做到治管结合,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文章主要针对城市黑臭水体污染源分析及整治工作,详细阐述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些许参考价值。
        关键词:黑臭水体;重金属成分;清淤
        引言: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各个城市的人口规模在不断膨胀,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却发展滞后,导致大量的污水被排放到城市水体中,出现了严重的水体黑臭现象。水体一旦出现黑臭问题,不仅会给周围居民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还会削弱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时刻威胁城市生态环境的和谐。目前,针对黑臭水体的形成、修复等内容,我国已经有了较多的研究,在提高水体自净化能力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很多本质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改善和解决,如底泥无法充分、完全处理等。因此,有必要针对黑臭水体具体成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关治理举措,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工程概况
        某市城区东部景观河水体污染主要是因为污水未经过处理直排,同时还存在雨水径流的污染。不仅如此,由于没有稳定的水源,水的流动性、动力较为薄弱,所以导致该景观河水体出现黑臭的情况。为了有效改善该景观河水体黑臭的问题,有必要将对黑臭水体的成因及治理方法展开分析研究。
        2.我国城市水体黑臭的主要原因
        2.1截污制度不够不完善
        ①污水收集管网的覆盖率较差,使得大量的城市污水未经过收集和处理后就排入到城市水体中,导致水体发黑发臭。另外,根据2016年的一次统计调查,我国管龄超过10a的排水管道长度占总排水管道长度的64.89%,因为日常维护工作开展的不够充分,部分管道发生破损,污水渗漏情况较为严重,加剧了城市黑臭水体的产生。②排水体制不够健全,目前,国内很多城市的污水管道和城市管道并没有分开,污水会随着雨水通道一同排入到水体中。③雨污合流体制和雨污分流体制之间存在争议。雨污合流体制,因为截流效果较差,给污水处理厂带来了巨大的污水处理压力,如果降雨量增加,污水处理厂无法处理多余的水量,只能将其排放到水体中,给城市的水环境造成污染。雨污分流体制,初期雨水已经被污染,直接排入到水体中势必会给城市的水环境造成污染,另外,管网错接乱接较为普遍,污水管错接入到雨水管后污水也会直接排入水体,也会导致城市水体的污染。
        2.2底泥淤积,污染物不断释放
        污染物进入水体后会在底泥中不断的集聚,导致底泥受到污染。如果底泥吸附的污染物量达到饱和,会持续不间断地将污染物释放到水体中,水体受到扰动加剧了这种现象,造成水体污染更加严重。经过调查发现,我国各个城市内的水体中普遍存在大量的底泥,水体中底泥沉积量越多,水体出现黑臭问题的几率就越大。另外,放线菌、蓝藻类细菌等生物在底泥的表面不断繁殖,这些生物的生存也会产生有机物,加剧水体黑臭。
        3.治理措施
        3.1控源截污,避免污水直排入河
        全面排查溯源,做好截污工作。为了提升该景观河污水的总收集水平,针对污水收集系统没有全覆盖的区域,建设并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全面检查、了解和掌握其他入河污染源情况,其中,污水进入水体环境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入河排污口。

截止目前,很多城市已经开始推行“河长制”,该制度的提出和执行明显改善了城市水生态环境。所以,在治理该景观河污水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河长”的监管力量,从入河排污口开始,追根溯源,排查所有直排入河的污水,以此为基础优化和完善该景观河的污水收集管网,实现截污纳管的目的。要想提高该景观河各类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效率,必须加强对污水收集管网的维护,对于埋设时间久远的管网,通过检查掌握污水管淤堵和渗漏的情况,定期疏通、修补或改造,提高污水管收水和输水效率,增强污水处理系统去除污染物的能力,优化该景观河的水生态环境。控源截污的过程中应关闭原有排污口,及时处理堆放于水体附近的垃圾,同时敷设相应的截污管道,这样能够及时处理及收集初期雨水。另一方面,必须加强对该景观河雨水的利用及处理,运用初期雨水净化及控制技术、海绵城市开发技术等,对径流中所存在的污染物严格控制,降低治理压力。在开展具体工作的时候注意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城市的实际发展情况合理确定排水体制。
        3.2改善水生态环境,提升水体自净能力
        以保证该景观河行洪功能为基础,逐渐恢复河道内部的生态环境,恢复水体的自身净化能力。拆除不必要的闸坝,让水体流动起来,增加水体富氧几率;为了提高该景观河水体去除氮磷有机物的能力,适当种植浮水植物;定期观测水体,如果发现水体流动性变差、富氧能力较差时,可以设置人工增氧设施,提高水体内溶解氧的含量,防止有机物在缺氧的状态下产生氨、硫化氢等恶臭物质,加剧水体黑臭程度。同时,也可以采取相应的修复技术自然降解水体中的污染物,降低污染物破坏水体的几率。将利于土著微生物生长的药剂、具有较强降解功能的生物菌等投入到该景观河之中,加快水体内微生物的代谢、生长,以实现原位修复底泥的效果。或者利用根系植物自身较强的吸附、吸收功能,将水体中重金属、磷、氮等有毒物质吸附。治理该景观河黑臭水体时,可以优先选择抗逆性强、根系发达、繁殖能力强的植物,主要的净化方式包含人工浮岛、生态浮床、水生物氧化塘、人工湿地等形式。如采用人工湿地的方式时,将泥土、煤渣、沙石等依照相应的比例配制成培土,并利用它完成对湿生类植物、水生类植物的栽种,以此模拟出相应的自然湿地系统[1]。
        3.3提高再生水利用率
        在开展水资源配置工作的过程中,发挥工业和污水处理厂的中水回用系统的作用。将改善城市水体和城市海绵体的建设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应用低影响的开发模式,提高该景观河水体的滞蓄和净化能力。在提升该景观河再生水利用效率时,需要综合考虑水质改善、防洪、灌溉以及排涝等因素,以不影响该景观河防洪排涝安全为基础,以改善水质为目标,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河流的流动状态。
        3.4环保清淤,减少内源污染
        一般来说,通过控制外源因素改善水体黑臭问题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在治理该景观河黑臭水体时,应加大力度控制内源污染因素,缩短改善水体黑臭问题的时间,目前较为常见的控制方法为清淤。清淤疏浚的方法主要包含几种:①环保清淤;②排干水体的上覆水之后再清除底泥;③利用机械抽取水体中的沉积物。针对淤泥厚度较小、河道宽度较窄的区域,可以在旱季分区、分段进行排水,然后利用机械开挖等方式清理河道内的淤泥;④针对淤泥厚度较大、河道宽度较宽的区域,可以利用超声等技术清理。需注意的是,在清淤疏浚过程中必须合理控制清淤深度,以避免过度清淤导致下层底泥受到影响,让原本的生态系统受到破坏[2]。
        结论:
        简而言之,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是影响较为复杂的工作,政府主管部门首先应该制定符合城市发展的治理制度,严格执行,加强监督,全民参与,保证水体治理工作更加充分地开展,提高城市内部水生态环境的质量,保障人们用水安全
        参考文献:
        [1]李真,黄民生,何岩,等,2019.铁和硫的形态转化与水体黑臭的关系[J].环境科学与技术,33(6):1-3.
        [2]李慧颖,晏波,王文祥,等,2018.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38(10):30-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