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 300222
摘要:道路施工行业作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因为施工过程中会遇到软土地基地形,在影响施工正常进度的同时,自然不利于道路项目高质量施工完成。基于此,本文就城市道路软土地基处理工程应用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城市道路;软土地基处理;应用
1 软土地基具有的特点
1.1 孔隙较大
一般来讲,软土地基的土壤较为松散,土粒彼此间的间隔大,其产生的空隙同一般的土壤地基来讲有一定的差别。
1.2 含水率过高
对于离河流较近的土体来讲,土壤当中的水分含量较多,长期遭受地下水的浸泡,很容易演变成软土地基。
1.3 易于压缩
同正常地基相比,软土地基不能够承受太多的压力。一旦外界给的施压过大的话,土粒之间的孔隙将会被压缩,与此同时土壤当中的多余水分被挤出去,进而土体体积明显变小。如果在道路建设过程中遇到这种土体,将有可能引发道路变形甚至是开裂。
1.4 排水性能差
由于软土地基自身已经含有较多的水分,一旦赶上强降雨天气,土壤无法吸收地表积水,以至于道路积水严重。
1.5 拥有较强的灵敏性
由于软土地基内部蕴含大量的水分,导致地基体积长时期处于一种状态,一旦承载一定重量之后,将会因为受力不均造成土体体积发生改变。
2 软土地基的危害
软土地基是指强度低的弱质土,特征是土质较疏松、水分含量高。这种在我国的道路建设上经常能看到。很多是由于道路建设中软土地基处理不完备,软土地基和一般道路工程地基的差异很大,主要是由于土壤中软土的含量多而形成的,这样不恰当的处理地基会给道路建设带来很多不好的影响。在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的承载力比较低,一旦通过的车辆和大型车过多的话,这部分的道路会受到很大的压力。如果继续这样的话,道路会变得凹凸不平。会给交通带来更大的危险。此外,软土地基含水率较高,工程建设时需要解决排水问题,不处理的话道路就会翻浆。如果城市一旦下雨,城市的排水系统就会紧张,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交通,引起道路安全事故。
3 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措施
3.1 表层处理法
第一,表层排水法。在进行道路施工过程中,前期勘测环节当中,其中可能会碰见含有较高水量的土壤结构,行业人士称之为软土地基。为了能够做好该结构的施工处理工作,那么施工的目标就是希望能够保证土壤含水量的有效减少,适当的结合砂砾和碎石等材料,将其含水量达到行业施工规范时,才能够开展接下来正式得施工建设。而表层排水方法,就是希望施工人员在土壤结构中添加一些材料,做好表层部分的排水工作,最终促使土壤具备极高的硬度以及承载性能;其次,垫敷材料法。面对软土地基结构沉降问题,最大的根源就是结构内部土层出现了相应的变化,此时施工人员要想提高地基结构的承载性能,此时可以融合化纤无纺布、土工布等材料,通过专业的施工设备开展处理;最后,排水砂垫层方法。对于该种技术形式而言,最常见的就是在有着较薄的土层结构,再加上土壤含水量较大的基础上,施工人员可以借助此种软土地基处理形式。在实际运用当中,首先,施工人员先将 0.5 ~ 1 m 左右的砂垫层,均匀的铺设在土层的上部分,一方面实现土壤固化的目的,有利于顺利排水工作。另一方面能够确保施工人员整个操作过程快速进行,在最短的施工周期内,高质量的完成处理工作。
3.2 强夯处理方法
首先,先完成轻夯处理后在进行重夯,施工人员必须结合现场环境,保持适度的原则,合理的调节落锤的高度值。
同时,严禁夯击坑较大以及较深现象的出现,更不能深坑周边出现严重的凸起问题。最后,为了能够确保土壤能够实现顺利的排水,在施工人员完成夯击处理之后,必须先静置一段时间,当可以顺利进行排水时才能够开展接下来的施工操作,保证土壤结构当中的裂缝能够有效的弥合。在道路软土地基处理中所应用的强夯法,大多数的施工单位会借助 25 t 的轮胎吊车,控制夯击的高度在 0.8 m,融合自动脱钩设置形式,确保施工设备自行进行夯击。
3.3 加载换填法
目前在道路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行业人士越来越对加载换填法提出了高度重视。通过此种施工技术形式,一方面能够对地基结构进行有效的固化,另一方面也能够避免重物落入时,对地基结构造成的破坏。在实际运用当中,首先,施工人员人员可以结合压强施加的原则,确保地基内部空隙有效减少。同时,将砂层铺设在地基的表面,然后再加上不透水的薄膜,由此构建封闭式环境。最后,加强对换填物夯实工序的重视程度,有效提高路基结构的性能。
3.4 抛石挤淤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之前主要应用在鱼塘处理当中的抛石挤淤法,当前在道路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也有着的广泛的应用。从水位视角下来看,项目的地基比其要低,由此加大的土壤更换施工环节的难度。针对该种现状下,施工人员在对路基表层处理时,可以对石块实施合理的填充以及挤压,促使内部淤泥能够伴随着石块一同排到外部,之后再由施工人员开展平铺操作。在此环节当中,施工人员必须对路基硬度提出严格的标准,当然,施工单位还需要安排专业人员,全程对施工过程做到精细化管理。
3.5 无排水砂垫层真空预压法
依托于过去真空预压形式而来的无排水砂垫层真空预压法,在之前道路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施工人员应用真空预压形式,先将砂垫层铺设在地基的表面,然后将排水管道布置在其周边,为设备的速度,按照匀速的形式传慢开展。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出现急刹车现象,这样会直接影响到混合料的性能。通常而言,每分钟摊铺 2±1 m 最为合适。如果发现了褶皱和裂纹,那么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分层摊铺可以有效地压实混合料,一般将其厚度控制在 0.3 m 之内。
3.6 混合料碾压
施工碾压的力度会关乎到最终的碾压效果,应该充分的考虑到混合料的性能,保证在合适的施工温度范围内完成施工。摊铺完成后,一般会采用降温的形式来保证混合料的凝固度。所以,施工人员应该掌握相关的摊铺知识,按照多项流程进行碾压任务的实际操作。在碾压过程中,要保证摊铺能够和碾压同时开展。一般会按照三道工序做好相关的碾压操作,选择合适的速度进行碾压。关注碾压效率,确保压路机能够有效运行。在压路机的钢轮上,需要通过洒水的形式提升钢轮的湿度。合理把控碾压时间,提升碾压效果。如果发现路面存在着较多的油斑,应该做好基本的清洁。等到公路的压实度到达一定的强度后,可以结束碾压工作。
3.7 接缝处理
由于 SMA 混合料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一旦冷却,直接增大了接缝处理的难度。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保证路面的平整性,应该在第一时间完成相应的接缝处理工作。从横向的接缝来看,将不平整的部分进行有效切割;至于纵向接缝,会通过设挡板的形式对其边部进行处理。通过系统处理,路面的平整度也得到了保证,此外也提升了整体的美观性。
结束语
总之,市政工程的软土地基处理措施已经日趋成熟,但是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需要我们在大量的设计与施工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总结施工经验,积累更多的建筑工程在各种地质条件下的地基变形特性与不均匀沉降资料,以便能够总结出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软土地基处理措施与设计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市政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最终使市政工程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周林.浅谈路桥路基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J].信息化建设,2019(05):119-121.
[2]董文娟,崔潇亮.路桥软土路基施工处理措施分析[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9(12):154-155.
[3]苏华林.深厚软土地基加固处理[J].四川建材,2019(04):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