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韩俊松

发表时间:2021/6/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6期   作者:韩俊松
[导读] 摘要: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加强环境保护逐步成为人们的共识,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对工程的环境管理进行强化。
        身份证号码:32091119860807XXXX
        摘要: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加强环境保护逐步成为人们的共识,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对工程的环境管理进行强化。毋庸置疑,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促进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农业灌溉和居民用水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而环境管理作为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重要的一环,逐步开始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问题;对策
        1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水利工程一直以来被称为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重要工程,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水利工程的兴建。水利工程是指为了控制、调节和利用自然界的地面水和地下水,以达到除害兴利的目的而兴建的各种工程。我国最早的水利工程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以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修建的都江堰,可见水利工程是人类历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工程类型。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自然存在的江河湖海并非都符合人类生产生活的要求,而通过修建水利工程,可以有效调配水量,防洪抗灾,不得不说水利工程从一定程度上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然而另一方面不容忽视的是,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在满足人类用水的同时对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威胁,这是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环保主题的。
        2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2.1大气污染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会使用到一些生物及化学物品,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SO2、CO2等有害气体,就会污染大气。其次,在使用水泥、石灰等材料时会产生扬尘造成粉尘污染,这不仅会污染大气,也会危害到人体健康。
        2.2土地浪费
        在建设水利工程时,如果没有科学搭建房屋或者是合理放置施工材料,就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此外,在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之后上游的泥沙就会大量聚积,工程周围的水位就会上升,这样就会引起生态环境的变化,继而造成土地盐碱化。
        2.3噪声污染
        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比较复杂,仅仅依靠人力无法顺利完成施工,因此,施工需要借助很多大型机械设备。然而,机械设备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噪声,从而导致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这就是常说的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噪声污染。施工单位必须采取有效的途径,降低水利工程施工中噪声的污染。
        2.4水污染问题
        水污染问题是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主要的问题之一。由于水利工程施工单位缺少完善的施工管理机制,导致水污染问题一直得不到妥善的解决。同时,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施工人员的水资源保护意识比较差,随意将生活垃圾等丢弃到生态环境中,从而导致水资源收到污染。施工单位管理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比较淡薄,并且管理水平比较低,在进行施工现场管理时,没有规范的处理施工产生的垃圾等,施工废水在没有经过处理的前提下就排放到河流中,从而导致水资源受到污染。此外,由于水利工程的大规模修建,导致水流的流速变低,水中的氧含量达不到水生动植物生存的标准,从而导致大量水生动植物出现死亡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水环境的生态平衡。动植物的大量死亡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河流堵塞。
        2.5固体废料污染问题
        固体废料污染是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的主要污染之一。水利工程是建设的过程中会有大量固体废料产生,固体废料一旦得不到妥善处理,就会给生态环境带来沉重得负担。废弃土体和砂石是主要的固体废料,处理不当的情况下,不仅会影响施工的正常进行,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砂石的处理的成本比较高,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施工成本,往往会将砂石等固体废料堆积在施工现场。


        3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生态环境的优化措施
        3.1遵循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制定水利工程建设计划时,必须要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将自然生态环境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发展结合起来,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水利工程。因地制宜首先在于在改造河道周围环境时不能以破坏这些环境为代价,在水利工程施工时制备的分布和河道的高度、角度等都可能会被改动,这就导致原来生态环境遭到了改变,使得原本适应这里生态环境的生物无法生存下去,影响生物的多样性,就破坏了生态食物链使得当地的物种变得单一,甚至会出现物种灭绝的严重情况。所以在水利工程建设时必须要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问题,尽量不大量进行环境改造,在不干涉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开展建设工作,才能真正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使水利工程变成一项与民有利的民生工程。
        3.2恢复河流生态系统
        自然河道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河道是最合适当前河流情况发展和四周生态环境发展的,当在河流周围建设水利工程时,不但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而且还会怕破坏原本的河道,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很大的影响。为此,尽可能不在原有河道上建设,而是通过少量的施工与改造来达到水利建设的目标,尽量减少水利工程的占地面积来保护河道及其周期生态环境,这样施工的成本也降低了而且也获得较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3.3结合自然科学、环境科学建设水利工程
        在河流整治时,对河流生态造成最大影响的是水陆交错地带的岸坡防护结构,岸坡防护结构尽可能采用具有良好反滤作用和垫层结构的堆石,采用多孔混凝土构件与自然材料制作的柔性结构,少使用或不适用不透水的混凝土材料,可以为水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生长、繁衍栖息提供良好的环境。在水陆交错地带,也是水生植物繁衍茂盛的地方,是许多动物栖息和繁衍的场所,所以加强对水陆交错地带的保护非常重要。此外,还要关注河流整治以后原来生物群落的恢复,开展项目经济技术和生态环境效益评估的工作,改变现有单一的经济技术指标评估体系。沿着河流生态廊道统一规划、设计与建设,在防洪工程建设时要明确河流及其上下游、左右连杆的生物群落是否处在完整生态系统中。在建设前要做好实际勘察工作,补充生态系统调查内容,重点开展对当地原有生物群落历史和现状的调查,尤其要明确特地生物群落和水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3.4加强环境监测和污染废渣的处理
        对已经在建设或已经建设好的水利工程,应建立合适的环境监测指标体系,该体系的作用是通过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及时发现和生态保护不相符合的现象,并能及时找到相对应的监测负责部门和人员,使得异常问题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此外,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建立实时动态化监测控制系统,该系统可及时发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环境破坏问题,比如及时发现建设中存在的污水废渣,然后采取自然沉淀的方式进行污水废渣的及时处理,同时可通过化粪池和简易厕所的建设接纳工程污水以达到防止污水对下游居民的影响。部分废渣是可以回收利用的,所以应在建设中合理堆放废渣然后及时回收处理。
        3.5恢复已破坏的环境,制定生态补偿政策
        在兴建水利工程时应该全面考虑当地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制定完善的迁移补偿政策,避免因为要建设水利工程而引起各种社会矛盾问题。同时,对于已经遭到破坏的环境,除了要给予一定的补偿外,更重要的是要及时复原原有的自然环境。比如在水域生态系统遭到威胁时需要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整合,充分掌握生态系统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考虑河道水文系统修复的同时还要考虑如何修复整个水域的生态系统,制定整体的综合的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的方案。
        4结束语
        总之,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会有多种不同的问题出现,施工单位必须从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提高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水平,严格控制水利工程施工产生的污染,从而促进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友好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军.对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态工程的环境措施问题的研究[J].内蒙古水利,2019(4):103-104.
        [2]李军.应用生态工程原理解决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探讨[J].珠江水运,2019(9):66-67.
        [3]李宝英.生态理念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0,49(09):55-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