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工程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6/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6期   作者:肖杰
[导读] 摘要:海绵城市理念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城市环境污染持续恶化的局势下,提出的一种城市发展理念,有利于促进城市化建设稳定发展。
        身份证号码:32082619911115XXXX
        摘要:海绵城市理念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城市环境污染持续恶化的局势下,提出的一种城市发展理念,有利于促进城市化建设稳定发展。市政园林设计作为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作用和价值,需提前做好设计相关工作。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市政园林
        引言
        经济的飞速发展助推了我国城镇建设水平的提升,伴随老旧城区不断拆迁和改造,越来越多的新小区涌现在城市之中,使城市面貌发生极大改变,也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小区建筑的地面、屋面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得不够完善,导致下垫面出现严重硬化的问题,造成自然界降水难以向地下渗入,在地表形成径流直接向江河湖海中排放,极大影响了城市中的自然生态和水文特征,最终造成水环境发生污染,水资源短缺等环境问题,使得人类生活环境不断恶化。由此,很有必有在小区园林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论。
        一、海绵城市相关概述
        海绵城市是指结合城市相关的规划与管理,将城市内部的建筑、绿地和道路及水系等生态资源和功能,蓄渗和缓释雨水,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将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等城市发展方式应用到其中。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兴的概念,在我国推广速度较快,不仅可以为城市增加绿化面积,也能够结合有效的自然方式保护水系资源。另外,需要注意,海绵城市建设所面对的是实实在在的景观格局建设,而构建海绵城市就是建立相关的水生生态基础设施,也是最高效和节约的途径,进而海绵城市建设与园林景观建设设计密不可分。其中低影响开发主要是结合对雨水的渗透、储存、调节、传输、截污和净化等功能控制径流的总流量、峰值和污染情况在海绵城市建设后,需要结合生态优先的原则,结合自然途径和人工措施,在保证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将雨水最大限度实现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海绵城市理论突破了传统的“以导水和排水为准”的城市设计理念,可结合树林、草地、湿地等吸水特征与特性,消化城市积水的基础上,补充地下水资源。这种海绵城市理论的实施,既可以缓解城市用水和地下水位紧张的状态,同时能够避免城市大量积水和雨水汇集导致的洪水或者泥石流灾害等,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总体平衡,保障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二、海绵城市与园林景观之间关系
        当前人们环保意识明显增强,对于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和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在建设园林景观期间,水循环关系到园林景观生态系统的保障,因为各种园林植物都要以水循环为基础,园林景观里的动植物都离不开水循环,水循环也能保证园林整体环境的过滤和转换。然而,在城市化进程推动过程中,建设园林景观必然会破坏当前环境,现代化道路的铺设和房屋建设必然影响植被覆盖面积,并增加地表的裸露面积,由此很可能会影响水循环向地下的渗透。这种情况很可能导致园林中出现内涝,由于雨水下渗效果遭到破坏,所以雨水难以正常进入地下系统之中,造成雨水堆积,甚至出现内涝问题。而在海绵城市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可以充分结合园林规划的优点,充分利用空间布局,扩大园林生态自然净化作用,提升海绵城市调节雨水的能力,使园林景观符合生态发展要求。水循环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而且海绵城市可以充分利用水资源,属于解决园林景观水资源问题的方法。
        三、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园林工程中的运用
        3.1建立蓄水系统
        在市政园林建设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应规划设计蓄水系统,提升园林景观生态效益。能依靠设计景观喷泉、人工湖等方式满足上述要求。人工湖属于市政园林景观中非常关键的储水系统,合理改造能将其转变为雨水排放通道及良好的储水容器。

针对蓄水系统的规划建设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控制好占地面积,对土地面积不是很大的市政园林景观工程,可采取建设地下蓄水池、下沉绿地等方式把雨水直接引入地下管道,再慢慢排到地面雨水储槽中。同时在设计建设市政园林蓄水系统的过程中,需要强调雨水回收系统和海绵城市系统之间的有机结合,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促进城市生态设施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符合人们视觉要求。
        3.2在雨水过滤方面的应用
        对小区路面进行铺设期间,可结合设计需要利用透水混凝土、透水砖、透水沥青等材料进行透水铺装,使雨水在路面渗透更加快速。雨水花园的绿地建设主要通过人工挖掘凹地和天然凹地的建设方式。在出现降雨情况期间,水沿着小区的屋顶和地面可自动汇集,或者人为地把雨水向处在下凹区域的雨水花园中引导,雨水在通过雨水花园中的沙土和植被的过程会被净化,随后才会渗入地下,进而实现补充地下水的目的。植草沟所处的凹地横截面一般是三角形或梯形,如果将其设计成绿地形式,不仅能够对地表径流进行输送和排放,还能为人们提供休闲场地,一般其所处的位置是道路两旁,为降低雨水下渗过程带给路基的影响,一般会在沟底位置铺设盲管和不会透水的水工布,实现保护路基的效果。
        3.3污水的排放方面的应用
        在污水的排放方面,应设计一条专门的通道进行污水的排放,以降低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例如,在城市园林中,搭建一套污水的输送管道,可以将生活污水进行收集,统一排放到指定位置。将这些生活污水收集后,再进行统一的污水净化,净化后的水用来浇灌园林,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价值,解决了污水排放问题。所以,在城市园林的建设过程中,应挖建一个污水聚集池,布设污水传输的管道,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水资源运输,实现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3.4植物配置
        针对不同的园林道路类型,以组团、树列、花镜等乔灌草的多层次配置形式种植,丰富园林道路景观。在植物配置中要坚持3个重要原则,一是重视植物的多样性原则,优先选用本土植物,适当搭配外来物种;二是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比如生态旱溪中选用既耐涝又有一定抗旱能力的植物,彩叶杞柳、鸢尾、柳叶马鞭草等。最后是生态效益的原则,选用根系发达、茎叶繁茂、净化能力强的植物。以华中地区常见的园林道路植物配置为例:园林道路中常以银杏树、香樟、栾树、桂花等乔木作为行道树。在分车带及人行道绿化带中常配置灌木,同时会考虑路面灰尘及辐射有一定耐受性的品种,如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红花檵木、月季等创造丰富的景观。地被植物常常以草坪为主,针对当地的气候选择暖季性草坪草。同时草坪与草花搭配栽植,形成缀花草坪,与宿根花卉等搭配种植在路缘,构成丰富多彩的花镜景观。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环保意识与日俱增,促进城市市政园林设计建设规模逐渐扩大,为市政园林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的同时,也为市政园林设计带来了巨大挑战。想要充分满足人们休闲和审美需求,市政园林设计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就要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进行分析,全面优化市政景观设计方案,为促进海绵城市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金立勤.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园林工程中的运用论述[J].花卉,2020(08):162-163.
        [2]王廷发.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人行道工程中的应用[J].居舍,2020(10):9.
        [3]王超.试述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9(12):62-63.
        [4]朱新鹏.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园林工程中的运用[J].江西建材,2019(12):58+60.
        [5]李晓莉.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设计应用[J].江西建材,2019(11):86-87+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