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优化策略分析 李红彬

发表时间:2021/6/4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李红彬
[导读] 摘要:现如今,我国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也带动了建筑行业的繁荣发展,在新形势下,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与经济发展的摩擦日益增大,很多弊端日趋显露,建筑业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行业,与其他产品相比,具有周期长、稳定性差、投资大的特点。
        湖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  湖北武汉  430223
        摘要:现如今,我国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也带动了建筑行业的繁荣发展,在新形势下,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与经济发展的摩擦日益增大,很多弊端日趋显露,建筑业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行业,与其他产品相比,具有周期长、稳定性差、投资大的特点。基于此,本文就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优化策略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优化;
        1 工程造价管理的相关概述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内涵较为丰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有着数额巨大和不确定等特点。工程施工中涉及到大量的领域,同时需要大量的资金保证才能维持项目运转,所以建筑工程往往耗资巨大。由于投资额度较大,所以建筑工程进行造价管理,一方面会对项目的参建主体产生影响,另外还会给我国的国民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另外工程造价管理还有着不确定的特性。在建筑工程实践中,由于设计变更、工期更改以及材料人工等费用的变化等,工程造价始终处于浮动之中,在竣工结束以及交付使用前,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着较强的不确定性,只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增减。
        2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问题
        2.1  信息沟通比较滞后
        现阶段,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当中工程的设计部门、审批单位和工程施工单位分别隶属于不同部门,在造价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各个环节无法实现有效统一,各个管理部门各自为政,信息沟通不及时,交流不顺畅,信息沟通滞后现象十分严重。这就造成了项目工程在施工建造过程中造价管理时常出现变动,再加上工程建造过程中各项管理措施不到位,很容易造成超预算的现象,对项目工程建设施工造成了极大不利的影响。
        2.2 工程造价信息缺乏,专业人员不足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一个系统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一方面需要有充分的信息作为后续支撑,另一方面还应该有高素质的人员。在具体的造价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详细的掌握现阶段市场当中建筑工程材料的价格变动情况和工程机械设备的价格信息。而这些信息都是随着社会发展以及建筑市场的供需变化而不断发生波动变化。由于不能够准确评估市场当中各个建材的实际价格,使得项目审批过程中所制定的各种建筑材料的价格和器械设备的价格低于市场价格,使得工程建造施工过程中资金供给短缺,工程建设周期变长,严重滞后。
        2.3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不严格,时常变动设计方案
        一方面是很多设施工单位为了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效率,降低不必要的经济成本投入,不能够严格按照设计方案的要求开展施工建造,造成设计图纸频繁发生改动,最终造成工程预算超标。另一方面设计单位在工程建造之前缺乏实地考察,不能够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构建针对性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和经济实质用性普遍较差,项目工程在施工建造过程中,与当地的实际情况极不相符,不得不提出变更,这也会对工程的成本造成一定的影响。
        3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优化策略分析
        3.1 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加以完善,有效控制造价
        第一,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在建筑施工进行中,施工单位与政府要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的制定,并且有效的规范和监管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使其可以更好地适应目前市场的发展。第二,对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要做好。并在施工阶段合理、科学的制定施工方案。
        3.2 加强施工前的造价管理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前期要确保各个环节有效协调,明确各个部分的具体分工,这样才能够形成完善的内部联动机制。通过加强工程建造之前的造价管理,能够从整体上把控整个项目工程的造价高低,确保造价各个环节相互协调,统一管理。

项目工程建设施工之前,前期的环节控制十分重要,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就会造成投资方对项目工程的整体造价缺乏针对性的了解,经常会出现资金使用问题。在实际的工程建造过程中,烂尾楼的出现就是因为前期环节造价管理不到位所致。
        3.3  加强中期造价管理
        从施工角度入手,管理部门不能允许施工单位为了赶工期或者节约经济成本,图方便不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开展施工,频繁更改设计方案,增加项目工程的施工预算。另一方面,在施工设计方案设计期间,应该监督设计方深入施工现场,开展有效的监督,并明确具体的设计责任。施工方案出台之前,应该对施工现场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论证,充分加强信息沟通。对于最终制定的设计方案,确实与当地的情况不相符,需要更改的,需要施工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在场的情况下进行调整。
        3.4 加强施工后期的造价管理
        通过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能够确保工程造价和管理部门之间形成相互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从而体现工程造价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后期的造价管理主要涉及工程建设施工之后的各个环节,工程建设完毕后并不等于万事大吉,期间一旦某些环节出现质量问题,将会对整个项工程的造价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应该注重做好施工后期的质量检测,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明确建筑工程的施工结束日、验收日、交付使用日,将施工后期各种因素对造价管理产生的影响降低到最低。
        3.5 加快构建信息化平台
        21 世纪以来,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成熟应用转变了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快信息平台建设,能够实现信息数据的高效共享,促进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提高管理效率。另外,今后的造价工程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以信息平台为主要依据,进一步强化信息的重要性。依托信息化平台,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信息沟通交流,获取不同领域的信息,从而为造价管理提供翔实的信息支撑,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信息高效共享。例如在实际的项目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有些施工单位对现场施工质量把控不严格,工程材料采购过程中为了节约成本以次充好,给建设方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通过构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建立黑名单制度,将一些不注重施工质量控制的施工企业拉入到黑名单当中,在施工领域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避免更多的建设方蒙受经济损失。最为重要的是在国内应该设立专门的建筑管理机构,授予其相应的行政权力,依托该部门,不断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建设,加快推进建筑工程领域的计价依据改革,不断完善招投标机制和合同管理机制,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加大对工程造价的动态化管理和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在完善市场价格机制的同时,加强对索赔和反索赔工作的有效监管,更好的均衡价格。引入竞争机制。
        3.6  注重提高造价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建筑工程单位可以尝试同教育机构合作,有效将教育培训理论和实际造价管理工作相融合,进而实现造价管理者实操能力和专业知识的提升,培养综合型人才。另外,需要严格审核拥有造价工程师的人员,看其是否具备高水平的造价管理能力,并持续对其进行强化培训,与时俱进的提高造价管理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造价工程管理对提升自身经济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重要作用,结合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面临的诸多问题,短时间内构建完善合理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充分利用好各种先进的技术设备,此来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造价管理成效,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实现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孔令娟.影响施工工程造价的要素与降低工程造价的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33):180~181.
        [2]唐邮电.造价的动态管理优化工程项目建设成本[J].四川水泥,2019(10):181~182.
        [3]史茜倩.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探究[J].房地产导刊,2019(04):199-200.
        [4]陈雪丽.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工作重点与实施要点的分析[J].建筑科技与施工管理,2019(06).133-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