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系统理论介入残疾人社会融入问题研究——以淄博市张店区X街道为例

发表时间:2021/6/4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辛雅楠
[导读] 摘要:残疾人群是任何国家,任何民族在任何历史时期都必须正视的一个群体。
        青岛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山东省潍坊市  266000
        摘要:残疾人群是任何国家,任何民族在任何历史时期都必须正视的一个群体。残疾人群的基本生活,社会康复和就业帮扶等问题一直深受我国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基于对淄博市张店区X街道残疾人基本状况的调查,从生态系统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残疾人群的社会融入问题。X街道位于淄博市张店区的城中心位置,地理位置优越,因此有着较为丰富的可利用资源系统。本文笔者结合实际调查情况,从调查对象的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宏观系统的角度来探讨服务对象可利用的资源,从而促进残疾人群的社会融入,进而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最终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残疾人群;社会融入;生态系统理论
        一、研究问题与背景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人民意识的觉醒,人民群众越来越重视自身权利的保障问题。弱势人群也成为我国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点,残疾人是我国一直关注的弱势人群。一直以来,残疾人群是众多弱势群体中面对困难最多,问题最为突出的群体。残疾人是指肢体、语言、听力、精神、智力或长期缺损的人,这些缺损与各种障碍相互作用,或可阻碍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在平等的基础上充分和切实地参与社会①。社会工作秉持着“助人自助”的价值观,为社会中遭遇困难的群体提供支持和帮助,链接弱势群体周边有利的社会资源来激发自身潜能,使其能够走出面临的困境。
        据中国残联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的残疾人口数量已经超过8502万人。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极少见到残疾人,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究其原因,可能是我们社会对残疾人持有“不友好”的态度,如乱占盲道,无障碍设施被乱用等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且曾有新闻报道过“公交车司机拒绝带有导盲犬的盲人乘坐公交”的事件。即使我国针对残疾人群体出台了许多保护性政策,但并没有取得良好成效。残疾人群的合法权益依然未能得到良好保护,致使残疾人群存在着社会融入难的问题。因此,本研究从生态系统理论的角度出发,以淄博市张店区X街道残疾人群为基本对象,帮助残疾人群提升社会生活适应能力,从而促使残疾人群体更好的参与社会生活。
        生态系统理论提出个体发展模型,强调发展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之中,在这些系统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从生态系统理论角度来看,残疾人的社会融入问题并不是残疾人个人的问题,残疾人的社会融入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生态系统理论观点认为促进残疾人群的社会融入要从整体社会环境出发,要求社会整体共同行动,而不是仅仅去改变残疾人群这一特殊群体。此外,残疾人群是我国的弱势群体,从生态系统理论的角度出发有利于构建残疾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络。生态系统理论与“人在情境中”的观点是相一致的。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将残疾人的社会融入的情况放到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外在系统和宏观系统中分析。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工作将服务对象的家庭、邻居、朋友和社区等资源整合在一起,以共同促进残疾人群参与正常社会生活。同时,将社会工作理论应用于本土实践中有利于促进社会工作本土化和专业化的发展。
        二、残疾人群生活现状和需求分析
        (一)淄博市张店区X街道基本资源分析
        淄博市张店区作为淄博市的市中心,有着良好的医疗资源,且X街道作为淄博市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合作单位,有着较好的社会工作专业基础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二)淄博市张店区X街道残疾人群需求分析
        在淄博市残疾人联合会的支持下,我们首先联系到了该街道的社区居委会主任。我们根据社区工作者的汇总整理,收集到了X街道残疾人的基本信息。X街道残疾人群的整体情况较为相似,残疾人群大多属于肢体类残疾。同时在我们到来之前,社区工作者已经对入户家庭进行电话联系并征得其本人同意。在入户访谈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残疾人群(此处不包括智力残疾和精神残疾)普遍希望国家和政府能够帮助他们,且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养活自己而不是一直依赖家人。在众多残疾家庭中,有一部分家庭存在着不同类型的不同等级的残疾。在笔者的入户访谈中,了解到其中一个家庭存在着户主因工伤致残,同时其十岁儿子存在智力障碍,全家收入只得依靠妻子打工的微薄收入和低保救济金维持的状况。该家庭生活在一个老旧居民楼中,整个家庭环境十分拥挤。在访谈中该男子表示:“我自己只是失去了一只手,我的左手还能活动,我希望国家能够‘帮帮忙’,给我找一份工作”。这说明X街道的部分残疾人群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意愿,希望能够融入社会。
        通过对X街道的实地调查研究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该街道不仅有着良好的外在资源系统,其残疾人群本身有着较好的参与社会融入的愿望。因而,在此条件下,可以对较好的促进残疾人群的社会融入。
        三、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残疾人的社会融入问题
        本研究以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并结合笔者入户探访的实务经历,将残疾人群的社会融入问题分为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宏观系统来进行分析,并厘清各个系统之间是如何影响残疾人群的社会融入问题,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为有关残疾人的社会融入问题方面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一)微观系统
        微观系统主要包括服务对象自身和服务对象的原生系统,这里的微观系统主要是指残疾人群及其家庭成员,朋友,邻居等。
        从生态系统理论的观点来看,要想促进残疾人群融入社会,我们首先要从残疾人自身来考虑。残疾人群无法很好地参与社会生活,是因为他们缺乏一定的社会生活的能力。相当一部分人群的残疾并不是先天性的残疾。所以,一些人在遭遇残疾以后,心理无法承受残疾这一事实,处于自我封闭、自我否定的状态,认为自己是一个“废人”。消极否定的思想会影响着残疾人自身的行为,致使残疾人群无法很好地融入社会。根据理性情绪治疗法,社会工作者应该协助残疾人群改变其对自身的不合理看法,让他们可以认识到自身价值,从而增加残疾人群改变的动力,最终提高其社会融入的能力。从生态系统理论的角度来看,个人的生存环境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它和个人的行为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家庭是影响个体的重要的微观系统,家庭成员的支持能够为个人的改变带来强大的动力。因而,在残疾人群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其家庭成员能够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家庭成员的肯定可能成为残疾人群迈向社会第一步的动力,从而提高残疾人群社会融入的自信心。同时,社会工作者还可以联系残疾人群的朋友,邻居等人,协助建立有关残疾人群的社会支持网络,以此给予残疾人群相应的社会支持帮助,使残疾人群感受到他被关爱和尊重的信息,以此提升自我价值感,促进其更好的参与社会生活。
        (二)中观系统
        中观系统是指各微观系统之间的联系或相互关系。这里的中观系统主要指残疾人群所生活的社区、医院、学校和工作单位等。

对于X街道需要社会融入的残疾人群而言,他们的中观系统主要指其生活的社区。
        从生态系统的观点来看,社区作为残疾人群生活的主要场所,在促进残疾人群社会融入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连接作用。通过笔者的实地调查研究发现,X街道虽然有着较为不错的社会工作专业的基础,但是笔者并没有在街道中心和社区中发现残疾人康复中心或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且在X街道的社区里缺少无障碍设施,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残疾人群的社会融入。社区作为残疾人群密切生活的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残疾人群的社会融入问题。社区对残疾人群表现出不友好的特征会对残疾人群进一步的社会融入造成严重的阻碍。因此,社区首先应该增建一些无障碍基础设施,完善社区机能,使残疾人群能够在社区内出行方便。其次,在社区中心还应该成立有关于残疾人群的综合服务中心、活动中心等,使残疾人群能感受到社会对其个人的关爱和帮助,从而促使其提高社会融入的意愿。
        (三)宏观系统
        宏观系统是一个广阔的意识形态。本研究中的宏观系统主要是指我国政府机构和相关社会组织。
        从生态系统的观点来看,残疾人群的社会融入问题不仅受到微观系统和中观系统的影响,宏观系统对残疾人群的社会融入同样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笔者的入户访谈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残疾人群向笔者表达了希望政府能够“帮帮忙”的意愿。在中国社会的影响下,我国的群众在遭遇困难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政府。政府的行为会对残疾人群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本次调研中,笔者发现在有关残疾人群的社会融入方面,淄博市主要是依靠残疾人联合会,政府的作用相对较小。笔者发现在淄博市残疾人联合会中,对我们进行调研前训练且帮助我们进行调研和调研中督导的工作人员,他们本身就是残疾人群。通常情况下残疾人联合会的人员会更容易感同身受,也能够较好的帮助残疾人群参与社会融入。此外,残联工作人员本身作为残疾人群成功参与社会融入的案例,有一定的榜样作用。政府有关部门在残疾人社会融入方面应该学习并支持残联会的做法,提高社会干预能力。同时,政府部门应出台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机制,保护残疾人在就业方面的合法权利。很多企业机构为了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拒绝残疾人的招收。企业的做法在一定程度违反了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该法案规定应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选择适当的工种岗位。政府部门监管力度不够,使得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伤害,且投诉无门。这无疑会弱化残疾人社会融入的能力。由此,提高政府的监管能力,防止残疾人群遭遇伤害,对残疾人群的社会融入十分必要。
        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可以使得残疾人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促进其社会融入。以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来看待残疾人的社会融入问题有利于从更加多元化的角度来促进残疾人群社会融入且能满足残疾人群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如果我们以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来看待残疾人群的问题,用更加多元化的角度分析残疾人的基本需求,可以更好的满足残疾人群多样化的服务需求。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残疾人的社会融入问题可以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角度介入。笔者在此次研究中发现,我国在宏观系统方面对残疾人群的支持和保障力度相对较弱。虽然国家出台了有关残疾人合法权益保障的法案,但该法案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的力度欠缺,很多企业仍然存在着对于残疾人的严重歧视。严重的社会歧视是残疾人群无法真正融入社会的重要因素,很多残疾人他们已经准备走出社区,重新参与社会,可是社会并不愿意接纳他们。这使得残疾人受挫,从而弱化残疾人群融入社会的意愿。因而,社会工作者在介入残疾人群的社会融入问题时,应以一个更加全面和多元化的角度来介入,不能只局限于残疾人本身及其周边群体,我们更需要一个大环境的改变,社会需要提高对残疾人群的接受能力。
        四、研究总结
        残疾人群的社会融入问题与残疾人本身及其家庭、朋友、社区和社会环境息息相关,需要各个系统的共同协调和努力,才能为残疾人群融入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政府层面:政府和社会组织机构应加大对社会企业的监管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不歧视、不排挤残疾人群,以一个正常化的视角看待残疾人群,为残疾人去除“标签”。社区层面:社区要完善社区的无障碍设施,使残疾人群能够在社区正常生活。同时,社区应加强与社会工作机构、残疾人康复机构、就业指导机构等部门的合作,为残疾人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微观层面:协助其建立社会支持网络,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残疾人群提高自信心和自尊感,形成较为完善的人格系统。对残疾人生活环境系统的调整有利于促进残疾人群的社会融入,促使其真正融入社会生活。
        参考文献:
        [1]卢希.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社会工作督导的职业发展困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20.
        [2]乔艳芳. 社会工作介入成年智障残疾人士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3]李学会,吴玲.特殊学生社会排斥的社会工作介入: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方案优化[J].残障权利研究,2016,3(01):81-95+204-205.
        [4]戴莉.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残疾人社会交往问题及应对策略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6.
        [5]吕梦. 生态化融合背景下自闭谱系障碍儿童人际支持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
        [6]郑庆祥. 个案管理介入残疾人家庭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
        [7]陈县明. 公共治理视野下当代中国残疾人权益保障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5.
        [8]吴迪. 增能理论视角下智障人士就业援助研究[D].苏州大学,2014.
        [9]鲁艳. 生态系统理论下社会工作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介入[D].中南民族大学,2013.
        [10]吴佩萍. 我国弱势群体权益的法律保护[D].山东大学,2012.
        [11]余向东. 残疾人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11
        注释:
        廖娟.残疾人就业政策效果评估——来自CHIP数据的经验证据[J].人口与经济,2015(02):68-77.
        作者:辛雅楠
        单位全称:青岛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省市:山东省潍坊市
        邮码:266000
        作者简介:辛雅楠,出生年月1997年2月,性别女,汉族,籍贯山东省潍坊市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