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信选基于测绘地理信息更新的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发现

发表时间:2021/6/4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岳艳
[导读] 摘要:为了加强土地经营管理,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土地整治、土地减量化、土地增效、工业用地产出比等治理举措。
        新疆天然勘测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2
        摘要:为了加强土地经营管理,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土地整治、土地减量化、土地增效、工业用地产出比等治理举措。而动态地掌握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是有效利用城市的土地资源,加强土地资源监管的重要基础,对城市的发展和改善城市的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各级自然资源部门陆续组建,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在继续履行测绘职责的同时,也将担负为自然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手段和决策依据的新使命。本文探讨利用测绘地理信息更新驱动土地利用现状变化发现机制,为土地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测绘地理信息更新;土地利用变化;多测合一;动态发现
        引言
        土地利用变化是地理国情中极为重要的部分,也是人地关系最为紧密的部分,开展土地利用变化监测,揭示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资源环境的空间分布规律,模拟预测土地利用变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可为政府规划建设决策提供科学、精准的地理情报支持,促进地理省情信息更好、更有力地服务于政府、企业和公众。
        1现状分析
        1.1土地利用调查现状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最基础的土地资源调查,2007至2009年某地完成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之后以土地调查成果为基础,依托土地审批或登记系统的数据每年开展一次土地年度变更工作,完善更新土地利用现状数据。2018年至今,正在开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这种方法数据更新周期长,缺乏准确性和现势性。
        1.2测绘地理信息资源
        测绘地理信息资源包括基础地形数据、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成果等,近年来,在测绘地理信息资源类别和更新上有了大的飞跃。
        1)动态更新
        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某地自2018年起在工程建设项目推行“多测合一”改革。通过“多测合一”机制,制定了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成果标准,对建设项目驱动的地形成果进行数据共享,动态更新基础地形数据库。截至2020年4月,已动态更新了基础测绘地形79.8km2,涉及3160个项目地块,共61家测绘单位。同时,通过与交警部门的高度合作,及时获取新开通道路信息,确定新建道路范围,同步更新道路地形。
        2)季度卫星影像
        某地自2017年起每季度获取全市域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达到0.5m,能清晰地识别建筑、农田、水体、绿化、道路等地表覆盖,通过不同时相的影像判别,及时地发现地类变化信息。
        2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基础与优势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十三五”规划》确立了“加强基础测绘、监测地理国情、强化公共服务、壮大地信产业、维护国家安全、建设测绘强国”的事业发展战略,统筹布局了新型基础测绘、地理国情监测、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应急测绘、航空航天遥感测绘“五大业务”体系,明确提出要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基础设施装备保障、地理信息产业竞争、创新驱动发展和协调融合发展“五大能力”。当前测绘地理信息早已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未来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核心任务首先要满足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树立大自然资源的理念,贯彻自然资源部的决策部署,统筹做好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顶层设计,研究提出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重点任务和发展方向,找到工作着力点,充分发挥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优势和特色,不断拓展工作领域。
        测绘地理信息作为技术生产型行业,特点和优势都非常明显,能够在空间定位、边界确定、系统平台构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服务社会经济建设大局中,测绘地理信息已经为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自然资源调查、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自然资源保护与监测和自然资源承载力评价等与自然资源管理多个方面提供了较好的信息和技术支撑。随着测绘地理信息与自然资源管理的深度融合,新时期测绘地理信息“五大业务”将会根据自然资源管理的需要赋予新的内涵。

因此,这就需要对测绘地理信息在自然资源管理的调查评价、确权登记、空间规划和督查监管等环节的组织分工、服务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
        3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于土地利用现状变化发现
        3.1动态发现变化
        在“多测合一”建设项目驱动的地形实时更新的机制下,提取新建项目的范围界线和用地性质;对于新开通道路,提取相关道路面的界线范围。通过与土地利用现状底版数据比对,实时发现新建项目和新建道路所在图斑的地类和范围变化。
        3.2季度发现变化
        在获取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的基础上,通过前时影像和后时影像的比对,使用DSM变化检测、人工智能辅助判别地类等技术,提取31种类型的影像变化图斑,主要以农用地、未利用地、建设用地互相转化引起的图斑变化为对象,每季度发现土地利用图斑的变化范围和地类。
        3.3年度发现变化
        基础测绘年度巡查主要发现建设用地界线和利用情况变化引起的图斑变化;地理国情监测成果补充发现住宅用地、公共服务用地以及特殊用地等地表覆盖变化引起的图斑变化。变化图斑利用巡查调绘进行实地拍照举证,调查取证信息体现地类图斑的现状信息。
        4专项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分析
        4.1农业用地变化监测分析
        监测时间段内:某农业用地的总面积由75.52km2下降到71.68km2,减少了3.84km2;耕地是农业用地中减少最多的地类,减少面积达到了2.49km2,其次为林地、园地;水利设施用地和其他农业用地面积均在增加,但增加面积均不到1km2。
        农业用地与非农业用地间的转变情况如下: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的面积远远大于非农业用地转为农业用地的面积。农业用地主要流向在建用地,其中其他建筑工地面积最大,达到了1.58km2,占转出农业用地总面积的38.54%;其次为天然草地,这是因为农业用地被征用却未马上使用,造成土地暂时荒废,变成了草地。农业用地新增面积主要来自于房屋建筑工地,面积为0.10km2;其次为天然草地,面积为0.07km2;此外,还有少量建成用地和在建用地转变成农业用地。
        4.2基础设施变化监测分析
        4.2.1教育设施
        在一定服务半径下,考察基础教育设施对居住用地的服务覆盖度,评价基础教育设施空间配置合理性。根据小学和初中的不同服务特征,设置相应的学校服务半径,采用缓冲区分析法,得到不同服务半径下学校对居住用地的覆盖率,文中以某区内的238个社区和行政村作为居民聚集地进行分析。
        4.2.2医疗设施
        医疗保健设施主要包括医院、卫生院等。利用最短路径法计算每个社区与行政村到最近医疗机构的距离,最近就医距离在100m范围内的社区与行政村数仅有3个,占社区与行政村总数的1.26%;而最近就医距离在2000m以内的社区与行政村有179个,占总数的75.21%。
        结语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土地资源利用的基础,土地利用现状的现势性成为超大型城市土地管理中的重要基础保障,越早发现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越能及时采取措施、节约成本。
        参考文献:
        [1]高明超,徐泮林,谷彦斐,等.济南市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分析[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0,43(2):166-171.
        [2]吴勤书,赵卓文,张时智.新时代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于自然资源管理的思考[J].测绘通报,2019(S1):168-170.
        [3]梁志华,左娟,朱雪辉.基于地理国情监测的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9,42(1):56-58.
        [4]聂洪峰,杨金中,王晓红,等.矿产资源开发遥感监测技术问题与对策研究[J].国土资源遥感,2007,69(4):1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