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立升 李超凡
广信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250000
摘要:近些年市场经济逐渐放开,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建筑企业要想在复杂环境中脱颖而出,需要打造精品工程,赢得良好口碑。质量检测是建设工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把控工程质量的关键。然而受传统思想束缚,很多企业仍采用传统方法开展检测活动,不仅效率低下,结果还不准确。为提升质量检测水平,需要积极引进无损检测技术。
关键词:无损检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
中图分类号:TQ17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如今,无损检测技术已经应用于多个领域,不同的无损检测技术也具有不同的特点,优势和劣势也存在明显差异。只有准确把握不同无损检测技术的优缺点,方可将其合理应用于不同领域,充分发挥其作用和价值。
1 无损检测技术的概念
无损检测,又被称作无损探伤,检测原理不同,使用的设备也有所区别。常见的无损检测技术有超声波检测、雷达检测、射线探伤等。无论何种技术,均不会对建筑物本身造成损害。与传统检测技术相比,无损检测技术的优势较为明显。其主要有三个特点:其一,远程操控。无损检测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性较好,使得其具备远程操作功能。在明确检测位置后,检测人员可使用信息设备对检测数据进行有效接收,并由设备完成数据分析工作。通过将分析结果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以衡量建设工程的质量优劣。如果二者匹配,则说明建设工程符合标准。如果二者有出入,则说明建设工程存在质量缺陷。其二,无损穿透。以往质量检测中,或多或少会对建筑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其性能发挥,而使用无损检测技术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无损检测多是利用射线穿透建筑物,以获取内部情况,这种无损的检测方法可最大程度保证建筑物的完整性。其三,高效检测。传统检测方法中过于依靠检测人员,倘若检测人员能力不足,极易造成结果失准。另外,建筑项目过于庞大,需检测的项目很多,但检测人手有限,很容易出现漏检的情况。而使用无损检测技术就不会遇到这样的困扰,有些检测项目可远程操控,从而节约了不少时间。同时,检测人员的作用被削弱,这样就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进而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 无损检测技术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
检测人员如果缺乏职业素养,在无损检测技术操作中必然存在各种问题,检测质量受到影响。检测人员要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能够在技术操作中发挥指导作用,承担起技术检测责任,严格按照规定展开检测工作。但是,一些检测人员在进行无损检测的时候没有积极采用新技术,导致钢筋检测质量受到影响。一些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主要体现为知识应用水平不高,没有准确掌握检测的概念,没有按照检测标准进行。比如,在钢筋检测中没有严格按照有关的规章制度展开,而是更多地相信经验就会导致钢筋检测要素规定方位与实际的方位相比较存在偏差。在进行无损检测工作中,所使用的设备具备的性能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工作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所获得的钢筋检测结果不准确。一些部门没有定期维护和保养计量器具,没有按时对设备进行测试和清理,就会对检测早晨负面影响,导致检测结果精度不够。在检测工作中,由于检测设备的等级不高,导致检测的结果不准确。
3 无损检测技术的具体应用
3.1 超声波检测技术
超声波检测是当前建设工程中使用最多的技术,其以声波作为检测依据。建筑质量不同,声波的表现形式也不同。检测人员参照相关标准分辨建筑缺陷,为建筑改善提供重要基础。超声波检测技术对环境要求不高,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因此在建设工程中被频繁使用。比如,在唐山某码头工程中就使用了这项技术,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关键。
该技术主要应用在三处:其一,在地下连续墙施工中使用,将成槽缺陷一一找出,继而进行填补,使得工程符合设计要求。其二,在钢筋工程中使用,以判断钢筋笼位置是否准确。其三,在评估混凝土方量时使用,将施工成本控制在合理区间。同时,据有关研究数据还显示,在建筑中,通过超声波这种检测技术,还可以大幅提升工程效益,能够从开始的 51% 上升至 62%,其中材料利用率也从开始的68% 上升至 75%,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能有所延长建筑寿命。
3.2 红外线成像检测技术
就当前社会发展现状来讲,红外线成像检测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广受欢迎,这一技术在运用过程中,红外线技术属于检测领域当中的突破,这一技术在运用时,需注重混凝土构件当中的红外辐射向可见热图像转变,将物体表面的实际温度分布直观分析出来,在物体表面在温度分布出现连续时,说明物体当中不存在缺陷。在实际检测中,如果成像显示钢筋体表面有温度梯度,表明钢筋内部当中存在缺陷。通常情况下,在观察图像时,能够对钢筋破损、孔洞的具体位置以及孔洞大小进行直观判断。红外线成像检测技术在运用时候具有速度快,操作安全便捷,不存在干扰性,同时获得的测量结果比较直观,实际测量范围大,除此之外,在灵敏程度上也比较高,测量具有明显精确性也自动化特点,也能保证实时性。这一技术在本功能当中的运用,能够使检测质量与检测效率得到保证,以实时的方式获得检测结果。但是其在对红外线辐射进行接收的同时也会对周围环境产生的辐射进行接收,因此在使用这一检测技术时对于环境的整体要求比较高。工程在使用运用过程中,应注重对相关环境的营造与构建。
3.3 雷达法
雷达法检测设备通常包括主机、接收设备及数据处理系统等,其原理为当向混凝土发射一定频率的电磁波(通常使用1MHz-1GHz)后,该电磁波在混凝土内的传播会因内部介质及密实程度的变化而变化,利用接收设备收集反射波并通过特定的数据处理系统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从而得到反映混凝土内部损伤的雷达图像。例如,当混凝土内部某处不密实时,在雷达图像上就会反映出同相轴不连续的情况;当混凝土内部某处存在裂缝时,在雷达图像上则会反映出同相轴局部错断的情况。谢慧才等[2]通过试验模拟的方式,验证了利用雷达法用于检测混凝土结构内部孔洞或裂缝等缺陷是有效的。雷达法具有检测速度快、能实时检测的优点,且通过数据处理系统可快速处理反射波信号,并以信息化形式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分析,用图像的形式实现检测结果的可视化,因此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同时,雷达法使用的是电磁波,容易受强电场干扰,故使用场合受到限制;若混凝土内钢筋较为密集时,钢筋对电磁波的干扰作用较为明显,使得检测结果分析存在困难,结果准确性无法保障。
3.4 射线检测
射线检测技术主要是指使用射线检测零件内部与外部性能的方法。该技术是利用不同射线穿透性和衰减程度的差异,将其投射于零件表面,以密度和厚度的差异完成检测的方式。如检测物质密度较大,部分射线的吸收量较大,出现了较为显著的筛衰减现象。而射线穿透空气时,空气吸收量明显减少,此时观察底片时会发现底片的光感程度较为明显。
结束语
在新时期下,传统质量检测技术无法满足实际需要,以至于建设工程质量问题频频出现。比如,在某建设工程中就曾出现房屋渗水、胡乱铺排等情况,导致三百余业主拒绝接房。这件事不仅让企业遭遇声誉危及,还在社会上引发轩然大波。为避免此类问题出现,有必要提升工程质量检测水平。无损检测技术一经问世就备受关注,将其融入建设工程中,可显著提高检测质量。
参考文献
[1] 杜孟启, 蒋娟, 代扬. 浅析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应用[J]. 建材与装饰,2018,554(45)
[2] 谢慧才,叶良应,徐茂辉.检测混凝土质量缺陷的雷达方法[J].土木工程学报,2005,38(09):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