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宝库
身份证号码37070519790324****
摘要:目前,施工企业对于混凝土浇筑等施工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也加强了施工技术的优化,努力从整体的角度提高施工质量和效果。但是由于施工项目的内容比较多,所以在运用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这对施工技术的实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施工工作的稳定性,那么在今后的运营阶段,一定要根据工程施工的具体需求,结合不同的性能和安全发展需求,科学创新技术,加强对每个细节的控制。
关键词: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难点分析
1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类型
1.1全面分层浇筑
综合分层浇筑是混凝土浇筑时,在按设计方案分层施工的基础上逐层浇筑的技术方法。这种浇筑方式常用于建筑结构小、技术要求低、浇筑强度小的小型建筑混凝土结构平面。铸造顺序通常是从下到上,第一层完成,然后是下一层,一层一层地完成。在浇筑过程中,通常从混凝土结构的短边开始,再沿长边的方向浇筑。在特殊情况下,也有从中间倒向四面或从四面倒向中间的方法。具体浇注方式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
1.2分段分层浇筑
分段分层浇筑是将整个混凝土结构分成若干段,然后对每个段进行分层浇筑的方法。通常用于面积大、长度短、浇筑强度大、施工强度大的建筑中。由于每单位时间需要较少的混凝土,在浇筑时,通常是从底部2m到3m开始浇筑,然后再进行下一段浇筑,也是从下往上,一层一层浇筑。该方法主要适用于浇筑面积和厚度适中的混凝土结构。
1.3斜面分层浇筑
斜面分层适用于坡度小于1/3的建筑物。倾斜分层浇筑是对整体分层浇筑的一种升级,当建筑长度超过三倍厚度时,可以达到更好的浇筑效果。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施工人员应先从混凝土浇筑的最低层进行振动工作,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混凝土结构逐步向上进行振动工作,以保证混凝土的振动工作能够充分实现,有效提高了浇筑施工质量。
2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优化措施分析
为了有效的解决目前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应用中存在的困难,在今后的施工期间,我们必须科学的优化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结合具体工程,才能开展施工工作,保证可以从整体质量和水平的角度进行铸造,促进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
2.1科学的对混凝土配置技术进行优化
一般来说,在建筑工程的过程中,技术优化与质量管理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在此背景下,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效果,必须科学地优化混凝土配置技术。一方面,在选择建筑材料的过程中,要加强质量检验,确保能够满足相关的法规和要求。而且,在检测水泥等相关性能成分的阶段,要准确把握材料层次,有效制定土质指标,为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和可靠性能够得到提高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在配置混凝土时,需要使用专业的仪器设备来控制混凝土的配比配置,根据质量管理需要对材料进行控制,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混凝土的使用性能。此外,在混凝土搅拌阶段,应严格按照搅拌顺序,控制每个细节。需要明确的是: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工程的具体需求进行施工。结合坍塌试验检测技术标准,确保不会出现二次废弃物。
2.2科学的对模板体系进行设计
在混凝土浇筑作业中,要科学选择板系,从整体上保证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得到提高。一般来说,在实际的施工方案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设计的意图和浇注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并且,在设计中,需要结合使用要求,对模板的技术先进性和结构的方便性进行全面的了解,保证能够为后续施工工作的有序开展打下基础。此外,模板的制作和安装阶段,应该明确网站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在此基础上的防护措施以合理的方式,并结合具体的使用要求,进行严格控制面板材料,不断加强面板的高度、硬度、强度,可用于全面提高施工质量。
2.3科学的对浇筑技术进行完善
为了进一步提高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技术水平,有效避免各种施工问题,还应优化钢膜处理,进一步提高浇筑技术。在实际施工阶段,应了解基本准则,重点检查技术规范,并能够严格控制更新的技术标准和技术类型。同时,在混凝土浇筑工作过程中,要严格管理浇筑的高度和时间。如果出现了不好的情况,必须及时解决。当然,在混凝土浇注,浇注板和其他相关技术应该严格按照规范,振动可以科学创新手段,确保振动器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全面促进混凝土浇注施工的施工质量。
结束语
目前,在新形式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建筑行业也在逐步走向良好的方向,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目前,在混凝土施工工作过程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但由于建设项目规模比较大,涉及的方面和领域比较多。因此,对于混凝土浇筑在使用阶段的施工技术,存在的难点也是非常多的,基于此,本文就是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难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邹道金.混凝土凝结时间对实体混凝土质量的影响[J].安徽建筑,2020,27(09):226+244.
[2]沈恒山.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治理研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0(08):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