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龙飞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总承包部 100088
摘要: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长期以来一直使用传统的建造方式进行施工,导致大量建筑能源被消耗,建筑垃圾被产生。传统的建造方式给自然环境和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为了解决普通住宅施工中存在的材料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我们需要转变建造理念,优化建造方式,采取装配式施工技术来进行住宅修建。
装配式住宅是以住宅市场建设需求为基础,通过工厂生产出各种住宅构配件、成品、半成品,再使用运输设备运送至施工现场,使用吊装设备将结构构件进行连接而形成的建筑,具备着装配速度快、施工周期短、生产成本低廉、生产标准和设计标准高等特点,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降低能源的消耗。可见,装配式施工技有利于转变传统住宅建筑修建方式,提高建筑经济效益,起着节能减排、改善居住环境的重要作用。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剪力墙和结构柱的竖向结构钢筋主要采用套筒灌浆连接,该技术虽已成为较成熟的施工工法,但在工程实践中还常会出现影响到质量和安全的问题。系统总结了套筒灌浆工艺存在的常见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提出了针对性的应对和补救措施,为现场施工技术人员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套筒灌浆;常见问题;应对措施
前言
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
装配式建筑剪力墙和结构柱的竖向结构钢筋主要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技术。套筒灌浆连接技术是带肋钢筋插入套筒后,将专用灌浆料充满套筒与钢筋的间隙,灌浆料待硬化后与钢筋横肋和套筒内壁形成紧密啮合,实现钢筋和套筒之间有效传力,达到I级接头性能。
经过大量的技术研发与经验总结,套筒灌浆连接技术已成为较成熟的施工工法。国家标准《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355—2015)、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钢筋套筒连接施工质量管理的通知》等都提出了明确的施工要求和质量管理规定。但由于钢筋套筒灌浆对施工精细化、材料质量、工人技能水平等要求较高,在工程实践中又出现了影响到质量和安全的常见问题,这就成为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的瓶颈。本文主要总结分析了套筒灌浆工艺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1.连通腔爆仓漏浆
1.1问题分析及预防措施
连通腔爆仓漏浆是由于密封砂浆破裂引起灌浆料流出。灌浆料流出导致套管内浆体流失,需要重新封堵灌浆,如果漏浆发生在外墙板外侧,处理难度很大。修补过程中套筒内残留的灌浆可能会提前凝固,导致灌浆料不密实(见图1)。
图2连通腔爆仓漏浆
原因分析:机电管线穿过处密封不严;灌浆机灌浆压力过大;连通腔高低不平导致封堵质量差;封堵材料强度偏低或养护时间不充分。
预防及补救措施:加强重视密封施工的规范标准与事后养护和检查。当出现漏浆现象时,立即停止灌浆并处理漏浆部位,当灌浆完成后发现渗漏,必须进行二次补浆,二次补浆压力应比注浆时压力稍低,补浆时需打开靠近漏浆部位的出浆孔,选择距漏浆部位最近的灌浆孔进行注浆,待浆体流出,无气泡后,用橡胶塞封堵,然后打开最近的出浆孔,待浆体流出,且无气泡后用橡胶塞封堵,依次进行。
1.2杜绝问题的施工操作
严格遵守:接缝内清理干净→冲水湿润接触面及构件→搅拌浆料→放置跟接缝相应尺寸的钢筋→塞实接缝→内墙抹压封堵料成一个倒角,外边垂直处抹平→缓慢抽出钢筋→养护24h(温度较低时养护时间适当增加)的密封施工流程。
先将预制构件吊装到底部构件地梁上,调整预制构件的水平、竖向位置,直至符合要求,用4根钢筋作为封堵料封堵模具塞入构件与地梁的20mm水平缝中。一般情况下钢筋的外缘与构件外缘距离≥15mm(直尺测量)。
将密封材料灌入专用填缝枪中待用。为防止密封砂浆坠滑,在柱、墙底部架空层中放入1根L型钢条(可用塑棒或木条替代)。用填缝枪沿柱子、墙体外侧下端架空层自左往右向架空层内注入密封砂浆,并用抹刀刮平砂浆。局部密封后,轻轻抽动钢条沿柱、墙底边向另一端移动,直至柱、墙另一端架空层被密封,捏住钢条短边转动角度轻轻抽出。
检查柱、墙四周密封,若发现有局部坠滑现象或孔洞应及时用密封砂浆修补。密封处理后,夏季12h,冬季24h,可进行钢筋连接灌浆施工(见图2)。
图2密封工艺及效果
密封施工中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1)冲水湿润。在封浆前数小时内冲水,采用带压力水管将接缝内冲水湿润(不应存在明水),并保证接缝内无油污、浮渣等。
(2)搅拌封堵料。按说明书比例添加水,采用机械搅拌3~6min直至均匀(手握成团)为止。
(3)封仓。用钢筋等作为封堵料封堵模具,塞入构件与地面的水平缝中。一般情况下钢筋的外缘与构件外缘距离为20mm左右,用手将封堵料握成团后塞入接缝内,并保证接缝塞实,然后抽出钢筋,尽量不要扰动抹好的封堵料。
(4)封堵料宜抹压成1个倒角,可增加与楼地面的摩擦力,保证灌浆时不会因灌浆压力大造成封堵料整体被挤出的情况。
(5)分仓。本工程分仓距离为1.5m,分仓距离过小易造成灌浆时密封舱内压力过大,将封堵料裂长或挤出,分仓距离过大可能会造成密封舱内浆料不密实。
2.出浆孔不出浆
2.1问题分析及预防措施
出浆孔不出浆的主要危害是导致套筒内灌浆料不实,使其提供的与钢筋和灌浆套筒握裹力不足,达不到设计要求,其主要原因:套筒内钢筋偏位严重堵塞套筒出浆孔;连通腔分仓过大,灌浆机压力不足,以使远端套筒出浆;套筒底部因连通腔封堵料斜嵌入太多或橡胶条跑位严重而堵塞;套筒内落入堵塞物;灌浆料未搅拌均匀。
出浆孔不出浆预防及补救措施:灌浆前应用鼓风机检查套筒内有无堵塞。当灌浆施工发生无法出浆的情况时,灌浆料加水拌合30min内应首选在灌浆孔补灌,当灌浆料拌合物已无法流动时,可从出浆孔补灌,并采用手动设备结合细管压力灌浆。
2.2杜绝问题的施工操作
严格按照灌浆孔疏通清理→高压水清空清缝→分仓→封仓→灌浆孔湿润→灌浆→封堵的施工流程施工,灌浆前应清理干净并润湿构件与灌浆料接触面,保证无灰渣、无油污、积水。根据构件种类及现场施工条件采用适当的接缝处理方法对灌浆腔进行密封,确保接头砂浆不会流出。灌浆施工前拆除构件上灌浆管和排浆管的封堵,并确认孔内清洁无杂物。准备好拌制接头灌浆料的容器、搅拌工具、称量器具和接头灌浆料、清洁水。制备接头砂浆时根据灌浆料用量,称量规定比例的水,用搅拌工具将砂浆搅拌至均匀。
3.套筒内浆体回流
3.1问题分析及预防措施
由于套筒内浆体回流导致套筒内灌浆料不实,所以其提供的与钢筋和灌浆套筒握裹力不足,达不到设计要求。主要原因:出浆口封堵过早导致孔内留空;灌浆口封堵不及时导致漏浆较多;灌浆设备拔出前持压不充分;现浇与预制结合处密封不严。
套筒内浆体回流的预防和补救措施:加强灌浆人员的培训教育,采用手动设备结合细管压力对出浆孔补灌。
3.2杜绝问题的施工操作
严格按照拌制灌浆料→现场流动度检测→采用机械灌浆→封堵→半小时左右检查灌浆情况→存在灌浆不密实情况采用手动二次灌浆→封堵记录的施工流程。
灌浆使用专用灌浆设备逐个或分批向套筒灌浆,套筒灌浆采用压力灌浆法进行接头灌浆。砂浆在自来水搅拌开始计时30min内灌完(还应根据施工现场温度和实际砂浆凝固时间做相应调整,确保构件有足够的灌浆时间)。1个灌浆单元只能从1个灌浆口注入,不得同时从多个灌浆口注浆。
套筒排浆孔流出砂浆后,立即封堵排浆孔。如果一次对多个接头灌浆,应依次封堵已排出水泥砂浆的灌浆或排浆孔,直至封堵完所有接头的排浆孔。在灌浆施工中使用L型透明导管代替木塞,理论上能显著增加套管内灌浆料的压强,很大程度解决套筒内浆体回流现象的发生(见图3)。
图3L型透明导管
4.灌浆料强度不足
4.1问题分析及预防措施
灌浆料强度不足导致其提供的与钢筋和灌浆套筒握裹力不足,达不到设计要求,其主要原因:工人使用劣质或过期灌浆料;未按照正确的配合比配置灌浆料;灌浆机冲水润湿后未将水完全排出。预防及补救措施:每工作班应检查灌浆料拌和物初始流动度不少于一次,每工作班灌浆施工过程中,灌浆料拌合物应现场制作试块。
4.2杜绝问题的施工操作
采用专业公司生产的连接用高性能灌浆料,严格按照规定配合比及拌合工艺拌制灌浆材料。搅拌时间约10min,待搅拌至10min并出现均匀一致的浆体,静置2min待浆体消泡后方可使用。浆体随用随搅拌,搅拌完成的浆体必须在30min内用完,搅拌完成后不得再次加水。
每工作班应检查灌浆料拌和物初始流动度不少于一次,初始流动度≥300mm。灌浆施工过程中,灌浆料拌合物现场制作40mm×40mm×160mm的试块3组。1d,3d,28d各1组,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灌浆过程中,每一工作班同一规格,每500个灌浆套筒连接接头制作3个相同灌浆工艺的平行试件,进行抗拉强度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的要求。
5.套管中存在气泡
5.1问题分析
危害:同出浆孔不出浆,灌浆套筒握裹力不足,达不到设计要求。原因分析如下:
(1)灌浆料搅拌时间未达到规定时长。
(2)灌浆料搅拌完后静置时间未达到规定时长。
(3)工人操作不当,在灌浆机料斗内灌浆料用尽前未及时补充。
5.2杜绝问题的施工操作
灌浆料搅拌时间10min,待搅拌至10min并出现均匀浆体,静置2min待浆体消泡后方可使用。浆体随用随搅拌,搅拌完成的浆体必须在30min内用完,搅拌完成后不得再次加水(见图4)。
图4灌浆料的搅拌和静放
结束语: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从技术上来讲是安全可靠的竖向钢筋连接工艺,但在工程实践中存在连通腔爆仓漏浆、出浆孔不出浆、套筒内浆体回流、灌浆料强度不足等质量问题,将对装配式建筑的结构安全产生影响。本文在对问题进行深层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预防和应对措施,以期为现场施工技术人员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参考文献:
[1]栗新.工业化预制装配式PC住宅建筑的设计研究与应用[J].建筑施工,2008,30(3):201-208.
[2]昝帅.PC外墙施工技术在装配式住宅中的应用[J].建筑施工,2015,37(6):691-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