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安全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

发表时间:2021/6/4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2月第5期   作者:骆达伟
[导读] 电梯有一个轿厢和一个对重,使用钢丝绳将它们连接,
        骆达伟
        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 浙江 杭州 310000
        摘要:电梯有一个轿厢和一个对重,使用钢丝绳将它们连接,通过驱动装置(曳引机)的曳引使电梯轿厢和对重在电梯内导轨上做上下运动。电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梯的安全运行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关键词:电梯;风险管理;安全;三级教育
        引言: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工程的风险管理日益受到重视;风险无处不在,电梯行业更是如此。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发现风险、评估风险、规避风险成为企业管理者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风险管理是指为了达到一个既定目标,对企业所承担的风险进行管理的系统过程,其采取的方法、措施应符合公众利益、人身安全、环境保护以及有关法规的要求。风险管理过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响应、风险控制四个方面。
        一、风险识别的重要作用
        (一)风险识别是基础
        作为一个企业要想得到健康长足的发展,就应该注重安全生产,实施风险管理,收集相关风险信息,确定风险因素,编制风险识别报告。制定多种防范措施,减少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各种损失。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梯行业迅速崛起,我国目前的电梯产、销量及电梯在用量已处在世界首位。电梯已成为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特种设备,它的安全运行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确保电梯在设计、生产、安装和运行过程中不发生安全事故,是电梯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首要问题[1]。
        (二)风险评估是理论条件
        风险评估就是利用已有的数据资料和相关专业方法,分析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和损失量,确定风险量和风险等级。电梯属于一种大型机电一体化特种设备,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的和完整的电梯安全评估准则和程序,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电梯安全评估准则、程序和方法,已迫在眉睫。电梯安全风险评估是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先进检测仪器设备,对在用电梯运行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检测和分析,通过对潜在的影响电梯系统运行安全的危险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预测电梯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分布部位、数量、故障概率以及严重程度等影响电梯系统寿命周期内的安全状况,从而提出采取降低风险的对策和措施。
        电梯作为大型特种机电设备有着其特殊性,它不是整机出厂而是需要在现场进行安装、调试。从设计、销售、运输、安装、维护等各个环节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它贯穿于各个环节。因此电梯风险评估过程要从电梯的安全要求出发,进行风险情节与风险源的识别;依据电梯的不同阶段划分为不同的评估单元,可分为设计制造评估、安装调试评估、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评估等几个大的单元。每个大的单元根据国家规范和相关标准分别包含不同的内容:设计制造评估单元主要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3)、《电梯技术条件》(GB/T10058-2009)、《电梯试验方法》(GB/T10059-2009)等国家规范,参考世界发达国家现行的标准,对企业的资质、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等进行理论分析;安装调试评估单元主要依据《电梯安装验收规范》(GB/T10060-2011)、《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10-2002)等国家规范,进行风险分析;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评估单元依据《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T7001-2009)、《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TSGT5001-2009)、《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维修规范》(GB/T18775-2009)、《提高在用电梯安全性的规范》(GB24804-2009)等国家规范,分别进行曳引能力评估、制动能力评估、限速器一安全钳可靠性评估、电梯控制系统评估、轿层门与层站评估、主要零部件与安全装置评估、能耗评估、运行性能评估等;其目的就是对电梯运行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和分析。寻找与事故发生有关的原因、条件和规律,由此可辨识出电梯各个环节中导致事故发生的有关危险源;当条件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评估。
        二、电梯安全风险评估
        (一)危险发生频率F的判定
        在电梯工作的时候,乘客反复地进出危险区域。

频率大于1次/h,因此判定为F2,频繁。
        (二)    伤害程度S的判定
        根据电梯的设计,如果电梯超越上下极限工作,则造成乘客不能恢复的伤害(死亡、肢残等),因此判定为S2,重伤。
        
        
        (三)避免危险的程度P的判定
        如果电梯超越上下极限工作,乘客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躲避危险。因此,避开危险的可能性为P2,不可能。
        三、风险控制措施
        (一)危险源识别
        根据对危险源的识别,评估危险源造成的风险,确定风险等级,制定出不同风险水平的控制措施计划表。一般风险等级划分为五个等级,可忽略风险、可容许风险、中度风险、重大风险、不容许风险。
        (二)控制风险
        针对不同危险源采取相应降低风险的措施,将技术管理和程序控制有机结合起来,尽可能利用技术进步来改善安全控制措施;制定可行、有效、成本效益最佳的应急方案;提高各类设施的可靠性,增加安全系数,减少故障,设置安全监控系统,改善作业环境;加强员工培训,克服不良习惯,严格按章办事,帮助其保持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2]。电梯安装过程中存在高处坠落、摔伤、触电、物体打击等风险,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进行安全交底和技术交底,按规定搭设脚手架并加装防护网,预留的洞口和厅门口按要求进行封堵并张贴安全警示标志。电梯每天在不停的运转,由于设备部件不断磨损,电气元件老化等原因,电梯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故障,有可能发生如停梯、关人、冲顶、蹲底等风险;因此在维修保养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规范,每半月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检查,确保电梯各项性能满足使用要求。
        (三)安全管理
        为了保证检修人员的安全,控制机房部分可以在机房门上安装安全门开关或安全光幕。这样,当有检修人员打开机房门时就能被自动检测到。一旦有检修人员进入机房,电梯控制柜前安装的安全地垫就会自动检测是否有检修人员进入机房内。为了保证乘客的安全,轿厢部分可以在轿门处安装安全触边和单光束安全传感器,检测是否有乘客正在进入轿厢,以防止夹伤。通过安装层门、轿门门锁电气连锁装置确保在门不可靠关闭时,电梯不能运行。利用安全限位开关的上限或下限的强制断开结构,确保当电梯超越上下极限工作位置时,实现安全检测和安全控制,从而控制电梯的安全运行和安全停止。
        (四)风险预测
        风险响应是对预测可能发生的风险采取的策略,常用的对策包括风险规避、减轻、自留、转移、投保等,要有完善的风险管理计划。计划一般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目标2.管理范围3.管理方法及依据4.风险等级5.管理职责及权限6.风险跟踪7.资源预算[3]。针对电梯行业来讲,掌握好国家的政策和行业动态,运用新技术、新标准,本着节能、环保、安全、降低电梯成本,在研发设计时期,要搞好市场调研,满足不同的消费群体的需求;在运输过程中,对不可控制的意外风险,采取向保险公司投保进行风险转移;在安装维护阶段,要求施工人员要经过专业知识培训并考核合格,持证上岗;上岗前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进入现场要遵守公司的安全规章制度,对使用的电动工具要定期安全检查,做好现场的安全防护,公司不定期进行自检和专检,督促落实好各项制度。
        参考文献:
        [1]解兴江.老旧电梯安全风险评估及隐患防治方法解析[J].科技尚品,2016,000(006):255.
        [2]徐彬.老旧电梯安全风险评价及方法[J].工业C,2015(24):64-64.
        [3]谢星.基于模糊评价法的电梯安全检验与风险评估[D].武汉工程大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