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成 祁万旭 许润泽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青海总队 青海省西宁市 81000
摘要:工作部署及质量评述找矿工作使用了平板电脑进行填图,工作前对平板电脑进行了校正和设置,主要参考的依据为1:5万地形图图幅内的国家高程三角点及钒钛铁矿矿界坐标,为了降低GPS定位误差,故在工作区附近选了三个国家控制点进行校正。
关键词:岩矿鉴定样、捡块样、基本化学分析样。
引言:填图工作前先测制1:5000地质剖面,其目的是了解调查区地层层序、构造特征、岩性组合、接触关系等。为调查区理清地层、构造,接触关系等提供了地质依据。工作中采用半仪器法测量,具体为罗盘定向和测坡角、手持GPS定位、测绳测距、掌机记录。剖面的起点、终点均用木桩作标记。地质剖面编录主要内容是按编录规范要求详细记录层号、层位、岩性,接触关系等,描述岩石结构、构造、矿物组成,量取岩层产状,系统采集了岩矿样、化学样等。采用地质填图、剖面测量、槽探、样品采集及测试等多种方法手段,对萤石矿地质找矿工作,本次找矿工作执行的标准和规范如下:
1、《固体矿产勘查工作规范》GB/T 33444-2016
2、《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矿》DZ/T 0211-2020
3、《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2020
4、《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DZ/T 0078-2015
5、《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规范》DZT 0033-2020
6、《地质勘查槽探工程规程》DZ/T 0131-94
7、《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DZ/T 0130-2006
8、其它有关规范、标准
一 、样品采集工作
1、岩矿鉴定样
按矿石类型及夹层、近矿围岩等采取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鉴定。为岩(矿)石准确命名提供依据。区内根据不同地质目的需要,在地质剖面路线中,按不同岩石及矿石类型、近矿围岩等等取了薄片样。其规格以能制片为准,符合鉴定要求,样品代表性好,采样工作严格按《金属非金属矿产地质采样规定及方法》,所采集各类测试样品,质量符合要求。本次工作采集岩矿鉴定样8件。
2、捡块样
在1:5万矿产地质测量阶段,对发现的萤石矿化体及其他有价值的矿化蚀变带进行捡块取样。
3、基本分析样
根据《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矿》DZ/T 0211-2020、《矿产资源工业要求手册》中对样品采集的要求开展采样工作。
矿区内有覆盖层地段,采用了探槽揭露达到新鲜基岩后再进行连续刻槽取样,单样真厚度不超过2米,样槽规格为5×3厘米。化学样取样工作均由地质人员现场划分样段并编号记录,现场监督采取,能如实反映了客观实际,避免了人为的富化或贫化,保证了样品的准确性和代表性。本次样品重量误差率为0.12~8.98%,均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所以样品重量均合格。样品基本分析项目为CaF2,
二、样品加工、测试与化验
1、样品加工:样品缩分按切桥特公式Q=Kd2进行,K值采用0.1。样品加工质量按有关岩矿分析碎样规程要求。加工样品40件。
2、基本分析项目为:萤石(CaF2)33件、铅锌矿化灰岩(化验铅锌)3件、石灰岩(化验CaO、MgO)3件、白云岩(化验CaO、MgO)1件。萤石由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测试研究所测试。铅锌矿化灰岩、石灰岩、白云岩由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化验室测试。
3、岩矿鉴定样:鉴定岩、矿石的矿物特征、结构构造,进行岩、矿石命名,8件。样品鉴定由矿产实验研究所和地矿局完成。
三、资料整理工作与质量管理
1 资料整理
资料整理可分为野外资料整理和室内资料整理两个阶段。野外资料整理包括日常整理和阶段性资料整理。
日常整理在当日野外工作结束,回到驻地及时对野外作业进行了完善;阶段性整理在完成一定面积及几条路线后,对该阶段工作进行了较详细地整理,完善有关内容,记录、素描图、剖面图整理,进行质量检查和编制阶段小结,并提出了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工作结束后,对该区的有关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理,对不足和遗漏进行了完善或补遗。野外工作结束后,对所有资料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整理。对作业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填制了各类卡片、表格,综合分析和利用各类分析数据编制了实际材料图及各类成果图,为野外验收做准备。
资料整理工作做到了对工作认真负责,图面结构合理、字迹工整、图面美观、精度合乎要求,各类图件相互吻合。
2质量管理
项目实施中,建立健全了三级质量检查制度,从野外施工,直至最终成果报告的编写等全过程,都实行了质量监控,严把各个阶段的质量关。野外施工阶段严格按设计和有关规范、规程进行,力争以最少的工作量获得最佳的地质成果。地质编录及时认真,做到仔细观察,详细记录,收集收全第一手资料,保持图式图例的统一。工程施工按照由稀到密、由浅而深的施工顺序进行。野外施工中均按实际情况进行,以保证达到最佳目的。项目组成立了质量管理小组,对项目组的各项工作质量进行全面监控,使各项工作达到“标准化、规范化”,使各项地质工作达到优良标准。
项目负责人对本项目负全部责任,各组长对项目负责人负责。所有工作人员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切实负起责任来。工作中通力合作,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开展劳动竞赛,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技术管理自始自终贯彻“三级检查制度,两级验收制度”,及时完成月报、半年报。抓好安全生产,以安全促生产,保质保量地完成生产任务。
四、绿色勘查
项目开展过程中,从设计编写到野外调查和施工都始终秉承绿色勘查的理念,项目开展涉及到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主要表现为开挖(槽探、便道)、压占(弃土)、垃圾(生产生活垃圾),为解决这些问题,项目在设计阶段对所有工作阶段可能涉及到的环境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筛选,并做了相应的绿色勘查部署;在野外施工阶段对各专业技术人员均进行了绿色勘查理念和方法的培训,尤其探槽等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工程施工方法、流程、施工现场保护和修复等方面做了优化部署,并安排专职人员进行实时监察,在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程度降到了最低;野外验收阶段也将环保作为重要的指标均纳入综合评分中,确保了本次调查评价工作中绿色勘查工作的实施效果。
在以上绿色勘查理念和工作方法基础上,将本项目绿色勘查实施流程和效果简述如下:
五、科学化管理
项目在设计、实施和验收全过程、各环节,实行生态环境保护三统一“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考核”;项目组在解决开挖、压占、垃圾等问题时,由新疆总队总工办对项目设计实施过程中的场地选址、勘查手段选择、道路选线、物料堆存、废弃物处置等方面建立了指标线,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开挖扰动,最大限度减轻给生态环境带来的负担,最大限度恢复生态环境。
六、槽探施工中的环保管理
本项目探槽施工是在充分满足勘查工作控制程度为目的前提下,时刻践行“绿色勘查”的理念,牢固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将生态环境保护做为重点来抓,确保了将探槽施工中对环境的扰动和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1)探槽位置初步确定后,以环境影响程度最小为施工原则,对探槽场地周围的植被、地貌等进行了大致调查,尽量避开了植被发育地段,在不影响工作效果的前提下,做到了少开挖、少揭露。对涉及到环境极度脆弱的地段的探槽采用了人工开挖,大大减少了施工对地表环境的破坏。
(2)探槽施工完毕后及时开展了编录、取样、验方等工作,及时申请上级验收并采用摄像、拍照留底后及时回填,考虑到调查区均为荒漠地带,植被稀少,在探槽回填后及时进行了洒水、压实,有效防止了当地季风时节造成松软土层形成扬沙,保护了原有植被及生态环境。
(3)探槽质量验收中根据环境破坏程度、项目施工环境监管、环境修复评估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
结论
对地区成矿条件及找矿潜力做了探讨,并形成论文,发表于《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20年第4期。工作中存在的优缺点、存在问题、教训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本资源是地质和矿产资源,因此在实际采矿工作中必须充分控制采矿量,并且不存在诸如随机采矿之类的问题。在地质矿产勘查和勘探作业中,必须充分遵守可持续发展原则,对生态环境不构成严重影响。为了防止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需要更高的地质条件。矿产勘查技术和绿色开采技术的创新为提高矿产资源的开采效率和质量,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甘泽勇.地质矿产勘查及绿色开采技术创新[J].四川水泥,2021(01):95-96.
[2]杨云龙.新形势下地质矿产勘查及绿色开采技术创新[J].四川水泥,2020(05):126.
[3]夹瑞峰.探析新形势下地质矿产勘查及绿色开采技术创新[J].世界有色金属,2019(18):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