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扭矩扭杆系的性能研究

发表时间:2021/6/4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5期   作者:叶建国 张道配
[导读] 为了突破单根扭杆的扭矩上限,设计了一种大扭矩扭杆系
        叶建国  张道配
        贵州航天风华精密设备有限公司 贵州 550009
        摘要 为了突破单根扭杆的扭矩上限,设计了一种大扭矩扭杆系,通过3根扭杆的联合作用来对外输出较大扭矩。文中介绍了该扭杆系的结构,对其性能开展了设计计算及仿真分析,并制作了一套样机开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扭杆系机械性能与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达到指标要求。
        主题词 大扭矩  扭杆系   性能
        1 引言
扭杆是一种储能元件,一般为实心细长圆杆,由弹簧钢制成。扭杆的作用类似于扭簧,两者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将扭转弹性势能储存起来,通过手动或者触发相关装置释放,以实现特定部件的旋转复位功能。两者主要区别在于扭杆的储能效率高,可以做得更小,只需占用很少的装配空间;但是扭杆加工需要专用设备,制造成本比扭簧高。
对于更大扭矩的需求,由于装配空间的限制不宜使用扭簧,而单根扭杆又提供不了这么大的扭矩,一个可行的研制方向就是使用扭杆系。所谓扭杆系,指的是由多根扭杆组成的扭力系统,在多根扭杆的联合作用下实现对外输出一个较大的扭矩。
本文的目的就是设计一种扭杆系,并对其性能展开研究,制成样机后开展试验验证,以便将该成果用于具体产品上。
2 扭杆系的结构
        扭杆的长度和直径是存在相互制约关系的,在材料、杆体长度和直径一定的情况下,扭杆的极限扭矩是确定的,它不能无限的扭下去,否则会造成剪切屈服失效。实践中常见情况是目标扭矩、最大扭角是一定的,据此设计出来的扭杆长度往往超出了允许的装配空间范围,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由3根扭杆组成的扭杆系,该扭杆系的扭角为125°,要求总扭矩不小于50N·m。
        本扭杆系中,最里层扭杆为实心圆柱扭杆(称为"扭杆1");中间层扭杆(称为"扭杆2")为空心弹簧钢管,套在扭杆1的外面;最外层扭杆(称为"扭杆3")也是空心弹簧钢管,套在扭杆2的外面。三根扭杆的两端使用套接的形式,并使用圆柱销实现相对固定。扭杆系的两端为安装夹头,对扭杆系具有支承约束作用。扭杆系的结构如图1所示,单根扭杆的结构如图2所示,各扭杆的结构尺寸如表1所示。
   
3 扭杆系的特性分析
3.1材料性能测定
        三根扭杆均由弹簧钢TM210A制成。对扭杆系进行扭力特性分析前,必须准确掌握材料的力学特性,这是性能计算的基础。该材料标准只规定了拉伸力学性能数据,缺少剪切模量G及剪切屈服强度等性能指标。为了得到这两个性能参数,作者共制作了3根实心扭杆开展性能测定试验。扭杆总长318mm,标距300mm,直径 mm。热处理按照标准要求先固溶处理后再进行时效处理。固溶处理为:加热到820℃时保温1小时后空冷,即820℃×1h AC。时效处理为:510±5℃保温3小时后空冷[1]。
        本文通过开展扭杆的弹塑性扭转试验来测定其机械性能,试验在扭转试验机上进行。扭杆扭角为160°,试验结果见表2。从终端输出看,TM210A弹簧钢切变模量G约70GPa,剪切屈服强度约为1230MPa。

3.2 扭杆系的特性计算
3.2.1 扭杆1的刚度

由式(5)可得扭杆系的总刚度为。
3.2.4 扭杆的失稳分析
    从以往研制经验看,扭杆1为实心扭杆,一般不会发生失稳问题;扭杆2及扭杆3为薄壁圆筒壳,壳体本身较薄,存在剪切失稳的可能性,因此需对扭杆2及扭杆3开展失稳校核。
    对于薄壁圆筒长壳,其失稳剪切力为[3]
                                                                      
由式(6)及式(7),可得扭杆2及扭杆3的临界失稳扭矩为, 。扭杆系的失稳扭矩符合木桶原理,即整个扭杆系的失稳扭矩取决于最薄弱的那根扭杆,因此整个扭杆系的失稳扭矩为169.4N·m。
4 仿真分析
4.1 有限元建模
    扭杆系的有限元模型如图3所示。模型中,螺钉的螺纹旋合部分使用绑定约束,其余接触部位使用摩擦约束,摩擦系数f=0.2。模型边界条件为左侧夹头固支,然后在右端耦合施加180°的角位移。
             
  
4.2 计算结果
    扭杆系的扭矩-扭角(M-T)曲线如图4所示,其中横坐标表示扭角加载的百分比(总扭角为180°),纵坐标表示扭矩,负号表示扭转方向与默认方向相反。查询该曲线可知,当扭杆系扭转到125°时,其总扭矩为161N·m,扭杆系的扭转刚度为1.3 N·m/°,与经典公式得到的1.35 N·m/°较为吻合。
        三根扭杆的扭角如表3所示,通过经典公式得到的扭角一并列入表3中以便对比分析。从结果可见,经典公式得到的扭角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在125°总扭角下,各扭杆的扭角是不同的,这是由于三根扭杆的扭转刚度不同造成的。工程应用时,很难设计成等刚度扭杆,因为在这种结构模式下,等刚度扭杆会造成扭杆3壁厚过薄,在工艺上很难加工。

        扭杆系旋转至132°时,扭杆2出现了明显的螺旋状屈曲失稳特征,如图5所示。此时扭杆系总扭矩为171.4N·m,扭杆1的最大剪切应力为1078MPa,扭杆3的最大剪切应力为791.8MPa,说明这两根扭杆还未达到屈服阶段,扭杆系的薄弱环节在于扭杆2。
                        

5 试验验证
        为了验证扭杆系的扭转性能,作者制作了一套扭杆系样机,该样机检验合格后开展扭转性能试验。试验在扭转试验机上进行,试验机上装有扭矩测定仪及扭角测量传感器,并可以将结果实时显示在的输出终端上。
        试验得到的“扭矩—扭角”曲线如图6所示。从结果可见,在扭角达到123°之前,扭矩与扭角呈线性关系,表明扭转变形为弹性变形;扭角超过123°后,扭矩与扭角不再呈线性关系,表明扭杆系发生了屈服;扭到135°左右时,扭杆2表面出现明显的螺旋线,继续扭转至140°左右时,扭杆2断裂,试验停止。
6 结论
        为了实现更大扭矩的需求,本文设计了一套扭杆系,并对该扭杆系的性能开展了分析计算,指出扭杆系的总刚度的计算公式与并联电阻计算公式形式一致,其破坏特征为屈曲失稳失效。样机扭转试验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该扭杆系的设计计算方法比较可靠,可以开展进一步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钢铁研究院. 航天用TM210A钢棒技术条件,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2] 彭望泽 等. 防控导弹结构设计,北京:宇航出版社,1993.05
[3] 张俊华 等.导弹结构强度计算手册,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78. 09

姓名:叶建国,性别:男,民族:汉,籍贯:江苏连云港市,出生年月:1982年10月2 日,学历:研究生,工作单位:贵州航天风华精密设备有限公司,职称:副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或者从事工作:军工产品结构及强度设计

姓名:张道配,性别:男,民族:汉,籍贯:河南省濮阳县,出生年月:1988年03月29日,学历:研究生,工作单位:贵州航天风华精密设备有限公司,职称: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或者从事工作:军工产品总体结构设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