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延长组长 8 储层特征

发表时间:2021/6/4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第5期   作者:邓杰
[导读]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延长组长8储层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
        邓杰
        中国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  河南郑州  450006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延长组长8储层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孔隙度平均值为11.7%,渗透率为0.56mD,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通过对长8油层组储层铸体薄片的观察,明确了该区储层主要经历了压实、压溶、胶结、交代等破坏性成岩作用,同时溶蚀作用的发生改善了储层物性。
        关键字:低孔低渗  成岩作用  孔隙    鄂尔多斯
        低渗透油气藏在全世界分布广泛,资源量丰富[1]。我国每年石油储量的一半以上都属于低渗透油层,在新增储量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4],也是目前我国石油勘探的最重要领域之一,因此对低渗透储层的研究具有十分的重要意义[5]。
        鄂尔多斯盆地在我国各大沉积盆地中居第二位,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包括煤、石油、天然气以及铀等矿产资源在盆地中十分富集。
1 储层基本特征
1.1岩石学特征
        盆地西南部延长组长8储层中岩石中杂基含量最高值8%,因而其大类属于纯净砂岩。岩石碎屑中石英含量最高,平均为48.55%,最高可达68%;其次为岩屑含量约为19%~50%,平均为36.04%;长石含量最低,平均仅为15.4%,最大含量不超过23%。进而将石英、长石和岩屑三端元的含量在砂岩成分三角图上投点可得:岩石类型主要是长石岩屑砂岩,占到总样品数的91.4%,其次为少量的岩屑砂岩。统计显示,长81油层组砂岩颗粒以细粒为主,少量为极细粒。填隙物以方解石、硅质、白云石和自生粘土矿物等胶结物以及粘土等杂基等为主,平均含量为12.3%,其中粘土杂基含量1~8%,平均为2.37%。胶结物中方解石胶结物含量最高,一般不超过18%,平均为7.26%;其次为硅质胶结物,含量在0~3%之间,平均含量为1.09%。此外,高岭石胶结物含量在0~4%之间,平均值为0.45%,绿泥石膜平均含量0.34%,最高不超过2%。          
        研究区长81油层组砂岩的风化程度中等-轻,分选中等-好,磨圆以次棱角-棱角状为主,孔隙式胶结为主,颗粒间以点-线接触为主,胶结类型主要是孔隙式和薄膜式。无论是岩石矿物成分,还是颗粒风化、分选、磨圆等特征,都表明搬运距离有限;此外其成熟度指数(Q/(F+R)(石英/(长石+岩屑))平均仅为1.0,同样显示出岩石碎屑颗粒搬运距离较短的特点。
1.2储层物性特征
         研究区长81油层组6口井110个样品物性统计分析揭示,孔隙度Ф一般介于1.85%~18.7%,平均孔隙度值为11.40%;其中95.1%的样品孔隙度值在7%以上,其平均值为11.7%。渗透率K平均值为0.46mD,主要介于0.01~6.15mD,其中渗透率值在0.08mD以上的占到总样品的81.6%,其平均值为0.56mD。该区渗透率和孔隙度之间具有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约为69.35%,拟合曲线斜率较大,显示随着孔隙度的增加渗透率增加较快,孔隙和喉道匹配关系较好。按照国家标准,综合样品主要分布区间判断储层主要属于低孔-特低孔、特低渗储层。
        
2 储层成岩作用特征
        成岩作用研究是深化碎屑岩储层地质理论、合理解释油气储集空间形成机理和有利孔隙发育带的基础,也是储层演化研究的重要依据。


2.1压实作用
        研究区压实作用强烈,通过铸体薄片下可发现岩石颗粒发生定向排列现象普遍,接触趋于紧密,接触方式以点-线状或线-线状接触为主,石英、长石的刚性组分经常发生破裂,云母等塑性组分发生弯曲以及定向排列现象普遍。
2.2压溶作用
        探区压溶现象也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颗粒之间的凹凸状及缝合线接触。经常可见由于压溶作用游离出的二氧化硅在邻近部位以石英加大或自生石英等形式析出。
2.3胶结作用
        胶结作用随着沉积物的埋藏而出现,伴随着成岩作用的各个阶段,它可以进一步降低储层的孔隙度,使孔隙结构更加复杂,渗透率进一步降低。研究区长8油层组胶结作用主要有粘土矿物、碳酸盐类矿物以及硅质胶结。粘土类胶结物主要有绿泥石、伊利石、高岭石、伊蒙混层等。此外,研究区伊/蒙间层含量也较高,相对含量在16%~41%之间,平均含量为29.11%。碳酸盐胶结物主要有方解石、白云石等。
        通过对岩石铸体薄片在镜下观察发现,方解石面孔率一般不超过30%,个别岩石铸体薄片达到35%,平均值为7.13%,主要以孔隙式充填孔隙,局部以基底式胶结颗粒,一般为连晶式胶结。
2.4交代作用
        主要表现为方解石交代长石,长石颗粒边缘不规则,呈现港湾状,局部可见长石整个颗粒被方解石交代。此外局部可见长石的绿泥石化现象。
2.5溶蚀作用
        研究区溶蚀作用主要表现为对长石及岩屑颗粒的溶蚀,形成了大量溶蚀粒间孔隙、溶蚀粒内孔隙及铸模孔隙,极大的改善了储层的物性,这可能与排烃期大量有机酸进入储层有关。长石及岩屑颗粒的溶蚀孔隙是仅次于原生粒间孔隙的研究区最重要的孔隙类型。的镜下观察发现,研究区碳酸盐的溶蚀作用较弱,形成的的次生孔隙十分有限,对储层的改善作用较小。
3 结  论
        (1)研究区长8储层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其次为少量的岩屑砂岩。颗粒以细粒为主,填隙物以方解石、硅质、白云石和自生粘土矿物等胶结物以及粘土等杂基等为主,平均含量为12.3%。  
        (2)储层孔隙度一般介于1.85%~18.7%,平均值为11.7%;渗透率主要介于0.01~6.15mD,平均值为0.56mD,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
        (3)研究区长8储层主要经历了压实、压溶、胶结、交代以及溶蚀等成岩作用,主要胶结物为绿泥石、伊利石、高岭石、伊蒙混层等粘土矿物以及方解石、白云石等。
        
        参考文献
         [1]徐运亭,徐启,郭永贵,等.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研究及应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2]汪中浩,章成广.低渗透砂岩储层测井评价方法[M].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 32-58
         [3]王学军,王志欣,陈杰,等. 鄂尔多斯盆地镇北油田延长组低渗透储层成因及油气运气地质与采收率,2010,17 (1):15-19
         [4]蒋凌志,顾家裕,郭彬程.中国含油气盆地碎屑岩低渗透储层的特征及形成机理[J]. 沉积学报,2004,22(1):13-18
         [5]曾大乾, 李淑贞.中国低渗透砂岩储层类型及地质特征[J]. 石油学报,1994,15(1):38-46
         李德生. 重新认识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学[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15(1):38-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