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环境监测中有机污染物分析的特点

发表时间:2021/6/4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第5期   作者:潘玉虎 毕兴
[导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也在逐渐增大
        潘玉虎  毕兴
        黔东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贵州 凯里  556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也在逐渐增大,环境监测工作中面临的难题也随之增多,环境污染的来源变得越来越复杂,当前最常见的污染物类型是有机污染物,为了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需要提高对有机污染的监测。本文主要对有机污染物的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对当前对有机污染物的监测现状进行研究,为提高有机污染物监测效率提出策略。
        关键词:环境监测;有机污染物;生态建设
        引言:当前生态环境建设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问题,发展经济的前提是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一环,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果起到重要影响,指导着环境保护工作的进行。有机污染物作为当前较为常见的污染物类型,对环境期待长期持久的影响,需要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引起重视,,才能加强对有机污染物的治理。
        一、有机污染物的特点
        (一)会对环境造成持续的影响
        有机污染物通常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能够在环境中长期保持一种状态,不会因为环境的变化产生一些特性上的变化,因此有机污染物能够做到在环境中进行迁移而不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在自然界中产生的影响是长期的。有机污染物通常具有持续性较强的半衰期,需要环境监测机构及时展开监测,为治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持,防止污染物对环境产生更大的破坏。
        (二)具有较强的毒性
        有机物污染物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一部分有机污染物通常具有较大的毒性,一些有机污染物甚至具有致癌的风险,因为一些有机污染物会进入到生物的体内,并且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很难自行分解,会对生物的正常生长造成破坏。有机污染物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治理,会根据生物链进行积累,不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破坏,严重时还会产生毒性更大的其他污染物[1]。
        (三)易在生物体内堆积
        油性环境非常适合大部分有机污染物的生存,生物体内的脂肪为有机污染物的堆积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有机污染物经过不断堆积,浓度会越来越高,对生物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威胁也会逐渐增大。而且有机污染物能够根据生物链进行传播,会对顶层生物产生较大的威胁,如果不进行及时的治理,最终会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四)能够进行长距离迁移
        由于有机污染物的稳定性较强,在极性长距离迁移的过程中污染物的性质很难发生改变,有机污染物通过水源、风的流动、生物携带或是人类的一些活动都能进行传播,导致有机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从一个地区蔓延到另一个地区。有机污染物处于常温环境下时,能够通过挥发对大气产生污染,通过鸟类的迁徙活动等,产生的影响会逐渐扩大,导致治理的难度逐渐提升。
        二、我国的有机污染物监测现状
        当前我国对有机污染物的监测还不到位,并没有重视起日常的有机污染物监测,导致有机污染物的治理工作存在局限。
        有机污染物有极大主要来源,首先是来自于农药的喷洒,喷洒农药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治病虫害的产生,农药造成的污染常常会被忽略,农药中的一部分有机污染物随着喷洒进入到土壤中,另外一部分随着农作物进入到人体内。另一个主要的有机污染物来源与工业生产,工业生产中如果对污染物的排放没有遵守相关规范,就会导致有机污染物的泄露,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另外一些生产活动中也无意识产生一些有机污染物,例如造纸和钢铁冶炼等[2]。当前我国对有机物的监测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一)水资源中的有机污染物
        有机污染物的传播通常需要一定的载体,其中水是有机污染物传播时比较常见的载体。环境监测部门通过对水资源进行监测通常能够发现一些有机物污染的情况,并且这些污染物都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当前我国东海岸出海口面临的有机物污染问题较为严峻,存在一些持久的有机污染物。

对谁资源造成污染的有机污染物主要是氯化物,而通过对个地区水污染情况进行监测发现,氯化物通常通过水流进行远距离迁移和传播,导致各地水污染中含有的氯化物情况基本一致。氯化物的这种较勤的传播性为水污染的治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对大气污染进行监测
        有机污染物在常温环境下回发生挥发,导致污染物进入大气,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污染物在大气层中会与空气中的分子结合,随着空气的流动进行传播,导致污染物的大面积扩散。大气中的有机污染物通常较难治理,随着污染物在大气中的传播,最终会附着在农作物上,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三)对土壤环境进行监测
        农药对产生的有机污染物是造成生态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在进行农药喷洒的过程中会将有机污染物留在土壤中,近年来我国对于一些含有有机污染物的农药进行了管制,但是由于在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有机氯一类的农药,导致土壤环境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改善。存在于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通常具有长期污染性,在治理上存在着一些困难。
        三、加强有机污染物监测的措施
        (一)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
        为了提高对有机污染物的治理效率,应该从源头上控制有机污染物的排放,有关部门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且将制度落实到位。在进行有机污染物排放的管理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生产生活中污染物排放的管理规范,建立严格的惩罚措施,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控检举,并且对在污染物处理上取得良好成效的企业进行奖励,提高企业工业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有机污染物治理的积极性。
        当前我国对有机污染物排放的管理规范还不够完善,需要根据污染物的实际排放情况进行整改,明确污染物排放量的规定,使其能够满足有机污染物治理的需求。
        (二)完善有机污染物监测技术
        当前我国对于有机污染物的治理已经逐步提起了重视,但是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来说依旧存在起步较晚、技术不够完善的问题,对此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技术学习的重视程度,积极向发达国家学习最新的污染物监测技术,提高有机污染物的常规监测水平,将有机污染物的监测普及到日常生活中,扩大监测的范围。同时需要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为环境监测提供足够的人才,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有机污染物的监测。
        (三)加大宣传力度
        为了从源头上降低有机污染物的排放,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使工业企业能够了解到有机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并且通过媒体向民众进行宣传普及,让民众也能明白有机污染物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的长期危害,通过提高企业自身的意识、估计群众参与监管、积极检举的形式,降低有机污染物的排放,为有机污染物治理提供条件。针对有机污染物排放的管理,政府可以适当建立奖励机制,对在有机污染物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范围和个人进行奖励,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推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四)建立起对有机污染物的动态监测机制
        当前我国对有机污染物的监测主要针对一些较大的污染源进行,为了提高对有机污染物的治理,做到在产生污染时第一时间采取治理手段,需要监测部门建立起动态的监测机制,对有机污染物进行实时的监测,对有机污染物的实际情况进行反馈,为环境治理单位第一时间采取措施提供数据保障,能够有效防止有机污染物的堆积和进一步扩散,降低有机污染物带来的危害[3]。
        结语:综上所述,我国的有机污染物监测起步较晚,技术上还存在着不足,有机污染物是当前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由于有机污染物的毒性和稳定性,在治理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很容易造成较大的影响,对此需要从源头上进行治理,完善相关管理体系,建立起对有机污染物的动态监测,提高环境监测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力.化学分析方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0,40(22):63-65.
        [2]张红高,谈逸铖,杨迪.建设流域水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研究[J].环境与发展,2020,32(09):163+165.
        [3]李凡.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监测现状分析[J].低碳世界,2020,10(08):32-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