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理想
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安庆分公司 安徽省安庆市 246002
摘要:中水回用是有效节水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回用水中悬浮物、含盐量、有机物、氨氮以及微生物含量偏高,回用中水过程中会对循环水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掌握这些影响规律和处理措施是稳定控制循环水水质的关键[1]。本文主要介绍中水在循环水系统中的应用以及循环水管理运行方法,为其他循环水场中水回用提供管理思路。
关键词:循环水;中水;节水
1 概述
该循环水场设计供水能力为12000t/h,总水量为60~100t/h。中水回用初期为保证循环水水质稳定,中水回用比例为40%,回用时间为3个月;后期根据循环水水质情况将中水回用比例提高至60%。
2 补充水水质
循环水系统的补充水由生产水和中水组成。生产水为经过混凝沉淀的长江水,满足浊度要求。中水水质控制指标参照Q/SH 0628.2-2014《水务管理技术要求第2部分循环水》,见表1。
*注:异养菌总数是增加的污水适度处理回用循环水的指标。
3 中水回用比例控制
该循环水场正常生产情况时,总补水量60~100 m3/h,回用初期中水回用比例40%,中水回用量24~40m3/h;回用后三个月中水回用比例60%。该套循环水根据中水水质指标制定了中水回用初期和三个月后的《中水水质确定最大回用水量表》如下:
(1)电导率和硫酸根离子超标
当回用污水的电导率和硫酸根离子超标时,循环水系统最大污水回用量按照表2控制。
(2)COD、氨氮和总碱度超标
当回用污水的COD、氨氮和总碱度超标时,循环水系统最大污水回用量按照表3控制。
(3)悬浮物和异养菌总数超标
当回用污水的悬浮物和异养菌总数超标时,循环水系统最大污水回用量按照表4控制。
4 水质控制措施
(1)腐蚀与结垢控制
为满足浊度、总碱度和钙硬的控制范围,应以旁滤反洗量和补充水量保持系统水量。尽可能采取连续补水和连续加药,确保操作平稳,水质波动小。
采用缓蚀阻垢剂NJ-213C(A+B)进行腐蚀与结垢控制。污水和生产水按照表2 ~表4的比例组成的混合水作为循环水系统的补充水,控制系统的浓缩倍数为3.0~5.2。循环水为自然pH运行方式,控制循环水有机膦2.3 ~3.3mg/L,控制总碱度不低于200 mg/L。
(2)细菌控制
日常氧化性杀生剂控制微生物采用三氯异氰脲酸、ClO2或活性溴(交替使用)连续释放游离氯的方式。在凉水塔池中有一定流速的适当位置安装用于盛三氯异氰脲酸的不锈钢金属筐,加入定量三氯异氰脲酸全部浸入水中,或者连续投加ClO2或活性溴。控制冷却水回水的游离氯质量浓度在0.1~1.0mg/L。
三氯异氰脲酸的投加方法为:每天2~3次投加,每次投加前1h测得冷却水回水的游离氯质量浓度在0.1~0.3mg/L。每天三氯异氰脲酸的加量根据前一天游离氯测试结果确定;活性溴的加入量为30~50mg/L ,ClO2或活性溴的最终投加量根据冷却水回水的游离氯来确定。
当循环水浊度增大时加大旁滤水量。
(3)黏泥、异养菌控制
高剂量投加剥离剂、异噻唑啉酮或复合戊二醛NJ-334进行黏泥剥离。根据循环水系统异养菌总数和黏泥量情况确定杀生剂的加入频次。当循环水中异养菌总数和黏泥量均正常,夏季每月投加4~5次杀生剂,冬季每月投加2~3次杀生剂。剥离剂、异噻唑啉酮和复合戊二醛NJ-334可交替式投加。剥离剂每次加入量为100~150mg/L;异噻唑啉酮每次加入量为50~100mg/L;复合戊二醛NJ-334每次加入量为100~200mg/L。
系统如果产生大量的泡沫,需投加适量的消泡剂。杀生剂加入后运行12~24h后,投运旁滤器,用约24h将循环水浊度降低至15mg/L,期间缓蚀阻垢剂NJ-213C(A+B)按正常运行投加和控制,同时停止投加三氯异氰脲酸、活性溴。
当循环水中异养菌总数连续1周超出正常范围或黏泥量超出正常范围,则增加1次高剂量杀生剂的投加,加入量为200~300mg/L。
5 结论
中水回用对于降低循环水能耗、减少污水外排,减少长江取水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中水回用给循环水水质控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需要严格控制中水水质,及时根据水质情况调整回用比例以及控制好各项水质指标,循环水系统即可稳定回用中水。
参考文献:
[1] 黄刚华.中水回用对循环冷却水系统影响研究进展.水处理技术[J] ,2016-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