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工程造价的管理对策探讨

发表时间:2021/6/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牟鹏超
[导读] 摘要:大数据环境下,我国各领域各行业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方式均发生转变,在大数据技术支撑下快速发展。
        广西信达友邦工程造价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南宁  530022
        摘要:大数据环境下,我国各领域各行业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方式均发生转变,在大数据技术支撑下快速发展。具体在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中,大数据环境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影响较大,有助于弥补当前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探讨大数据环境下工程造价的管理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环境;工程造价;管理对策
        这些年来,我国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社会已进入大数据时代,在这一背景下,各行各业充斥大量爆炸性信息,要在海量数据下选择和应用有效的数据资源,分析市场数据,服务于不同的行业,就要全面提高科学化的管理水平,最大程度发挥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价值。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更要充分认识和了解大数据环境的特点和应用,将其用于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才能提高造价管理的效率。
        1.当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建筑行业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现已积极应用现代化科技手段,优化与改善传统的管理模式,基本达到更好服务于行业,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我国在工程造价管理应用信息化手段,可追溯到2002年,当年创建有政务信息库,要求实现全国的联网和统一性的数据库管理,从而为工程造价有效管理奠定基础。在第二年,快速建立起信息库和相应网站,将工程招投标业务也纳入信息化管理的范畴当中。随后又发展了8年,工程造价管理的内容更为完善,相关部门对信息化平台建设作了进一步的要求,正式提出关于造价管理工作体系化、信息化的建议并进行实施[1]。时至今日,尽管在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已熟练应用大数据技术,但不可否认依旧存在一些问题。
        1.1缺乏统一标准,导致共享的效率不高
        当前我国基础建设工作快速推进,任一项工程的完成过程相关数据信息都得到了保留,但对于数据信息的采集、加工与发布依旧缺乏统一完整的标准,在分类、编码、规划等工作上还无法达到高标准的要求。特别是一些政府工程造价标准上,对于参与其中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或其他利益集团的概预算结果还无法统一。另外,在缺乏统一标准和要求的情况下,建筑行业的交换协议与接口也难以真正产生约束性的效果,这直接影响各种造价数据共享产生的效益,很多有价值的数据本身的价值无法充分发挥,更难以达到互联互通的预期效果。
        1.2缺乏数据挖掘能力
        当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依旧有不少工作人员采用传统的方式整理和处理海量工程数据,导致效率低下,可利用数据信息较少,最终的分析结果也很难发挥应有的价值。尽管我国一些发达的省份已实现一体化造价管理目标,在配套软件上也有一定优势,但还需更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应用。另外,在其他数据信息挖掘上还不够充分,尤其是造价的预估、投标以及控制成本的重要环节中,现有的分析还比较粗糙,不具备较好的精准度与可信度,会导致成本严重浪费的后果。
        1.3缺乏信息的动态化更新
        在工程造价的数据信息发布通知工作中,整体较为滞后,信息更新缓慢,更不具备动态化的时效优势。特别是价格方面的更新,直接关乎工程的决策和造价控制成效,一旦在时间上落后较为严重,缺乏稳定性,那么分析人员难以第一时间获得最新消息,无法摸清市场动态和竞争对手的实际情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相关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取,乃至长足的发展均将产生不利影响。
        2.工程造价大数据应用简述
        2.1大数据的含义
        相比于传统数据,大数据有着海量化信息的突出特点,在模式上数据类型更为复杂化,且层次丰富,有非结构与结构性。进行处理过程中,通常无法由人工在短时间内完成,且数据相互之间产生的效应较多,增长速率快,有更高的精准性、真实性要求。对于大数据的应用最关键在于分析阶段和挖掘阶段,其中分析阶段包括数据预处理和数据挖掘两个部分,只有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才能确保后续分析更顺利,这也成为大数据处理应用的核心内容。目前使用大数据的分析方法较多,比如粒子群发、人工鱼群算法、神经网络法、基因遗传算法、蚁群算法等等。而不同的行业应用大数据在方法上也有所不同,但最终目的均为了提高应用效率[2]。
        2.2工程造价大数据特点分析
        具体在建筑工程造价数据的处理应用工作中,由于当前的建筑工程较大,涵盖的数据范围较广,如材料数据、用工数据、造价指标数据等等,所以从本质来看,工程造价大数据实际是整合所有资源的数据信息后形成的集合,有工程企业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其他造价相关内容等,所以也呈现了复杂性的特点:(1)在收集工程造价大数据时,通常采用多主体的方式,如将企业、集团作为数据库,形成一个主体,其中包含有项目、生态性主体等等,这些构成部分所包含的数据信息都要进行统筹;(2)高度无序与非线性。在工程造价数据当中含有全阶段的信息内容,如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后期运营维护阶段,不同阶段相互影响,这也让蕴含其中的影响因素表现为多样化。这决定了传统数据分析方式无法充分展现数据背后隐藏的价值,导致工程造价预结算结果与实际结果有较大的差异,还会影响施工进度和整体的经济效益;(3)需及时更新数据信息。传统数据应用中工程造价数据往往较为稳定,在更新上较慢,时效性不强,但在大数据的要求下,就要结合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和政策信息,甚至参考竞争对手的情况做好实时的动态更新工作,确保数据具有时效性,进而提高数据应用的价值[3]。


        3.大数据对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影响
        3.1大数据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工程造价管理的效率
        在推进建筑工程建设施工过程的同时,造价数据贯穿始终,且渗透在各个环节与层面。建筑工程全过程比较复杂,涉及很多企业单位,而造价结果关乎最终的利益获取,因此影响因素更多。目前我国很多工程造价数据信息都处于独立状态,没有兼容性与系统性,难以进行全面整合,这会导致在发生问题时出现各种推诿后果,费时费力。而融合大数据思维与技术后,才能对数据信息进行充分的挖掘,结合制度、模式上的完善,对造价数据管理系统在储存、交换、共享上进行统一,才能真正实现互联互通,无疑能更好地衔接各个环节,从整体上提高管理效率。
        3.2提高建设单位投资控制水平
        作为建筑工程建设投资的基础单位,建设单位要确保建设成本预测的精准性,才能提高其投资水平,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因此利用大数据提高工程造价的管理效率,积极应用改进算法分析数据,挖掘数据价值,才能为决定提供参考借鉴。首先,利用大数据思维可深度分析工程造价数据的价值,对其中涉及到的水电、材料、运输等成本进行关联性分析,在改进算法应用基础上全面掌握局部的影响作用,确保获取的结果更为有效。其次,结合大数据技术可完善前期调研与设计阶段的工作,可视化对比不同方案的效果,确定最优化的方案,节约成本,提高后续施工建设的成本控制水平与能力。最后,可结合市场的变化情况和政策的要求,准确预测工程造价。
        4.大数据环境下工程造价的管理对策研究
        4.1创建大数据库
        当前我国普遍应用NoSQL数据库处理相关信息,但由于受到数据类型等因素的影响,这种方法有着较大应用局限,因此必须利用同一规范的数据库处理相关数据。这方面企业应加大与当地政府的合作,在优质数据库与软件应用技术上加大开发和使用力度,确保能够贯穿前期、设计、招标、施工、结算等全过程的数据系统,整合形成完整的大数据库,定期对造价指标与发展趋势作科学评估,同时注意规避可能出现的各种暗箱操作问题,提高市场透明度[4]。
        4.2统一数据标准
        尽管我国当前在建筑工程的计量上有统一清单的相关标准,但不可否认依旧有不少企业还是以定额规定方法计价,导致数据无法得以传输和共享。因此必须统一数据标准,对搜集数据和有价值的数据进行统一管理,为后续深入分析与应用奠定基础。与此同时还要创建利于不同系统之间传播共享的数据标准要求,必须突破长期以来在地域间出现的隔阂屏障,节省共享的时间,形成全过程造价数据闭环,确保其贯穿于各个环节,供相关人员所应用。
        4.3拓宽数据采集渠道,提高数据质量
        鉴于建筑工程造价工作涉及的数据多且复杂的现实,要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共享率,就要扩大采集的来源和渠道。在采集方面,包括各参与单位在内的人员均要从决策阶段到决算结算,多层次地分享各个数据,对数据源做好集成化工作,并定期进行清洗与纠错。此外还要利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对分散的数据信息做好整合与分类,以吸纳更多具备自建数据库能力的企业加入,确保数据间的关联性更强,数据的利用价值更高。
        4.4强化数据的挖掘与分析
        尽管我国当前工程造价数据较为广泛,但应用的分析工具却相对落后,使用的挖掘算法多为分类算法、聚类算法、关联算法等,长期下来容易发生依赖过强,信息泄露的后果。因此,必须重视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挖掘工具,形成更为完整的产业链,便于各建筑企业间进行利用和相互拓展。另外还要应用可视化的方式进行造价管理,确保参与人员都能了解数据分析与挖掘的过程,便于更多管理者掌控。
        4.5创建信息查询发布综合性平台
        当下我国造价信息资源综合发布平台存在信息滞后及数据处理度欠佳等问题,导致共享率非常低,因此创建信息查询发布综合性平台,完善相关设施非常重要。在这一平台中,除了能对相关信息进行分类处理,隔离技术含量低且社会通用的信息,还能对技术含量高,甚至涉及企业商业秘密或国家机密的信息做好完善的保密工作,这样确保工程造价信息透明度的同时,降低建设费用,保障了技术型、创新型企业的参与和利用发展,实现双赢的目的。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必须引起参与企业组织、相关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在大数据环境下,管理者应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优势,将其与工程造价的管理相结合,同时考虑到建筑行业内部环境、市场变化以及政府政策等因素,对大数据技术进行充分利用,进一步挖掘和利用数据信息,使其更好地为该行业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罕,彭大敏.大数据环境下工程造价管理对策分析[J].建筑经济,2014,35(11):68-70.
        [2]佚名.探讨大数据时代下的公路工程造价管理发展趋势[J].四川水泥,2018,266(10):227.
        [3]李瑞云.大数据背景下的工程造价管理对策探究[J].技术探讨,2019,11(12):299-300.
        [4]李唯.大数据环境下工程造价管理对策分析[J].现代物业,2019,2(13):1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