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苏祠历史街区改造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21/6/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叶雨潇
[导读] 摘要:坐落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的三苏祠,承载的不仅仅是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里文化,其建筑风格特色也显然地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影响。

        四川旅游学院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坐落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的三苏祠,承载的不仅仅是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里文化,其建筑风格特色也显然地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影响。在当今城市建设过程中,对于三苏祠的景观改造与更新更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点项目之一,既要兼顾三苏祠的历史文化底蕴,又要照顾到现代城市的发展以及园林本身的自然性。因此本次针对三苏祠历史街区一期工程的改造,对改造前后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再对多个方面譬如街道布局、景观绿化、公共设施、建筑形态进行规划改造建议。采用空间句法理论,即创造性地运用空间关系,提出合理的街区改造研究建议,达到完成社会经济建设、提高城市传统文化知名度的目的。并“将改造前后的三苏祠”在各个方面的优缺点加以比较来得出一些更适合于三苏祠进一步改造完善的设计建议。并且在此基础上,结合人民群众的看法,历史文化景观的改造质量高与否、口碑好与否、景观的绿化程度都是需要用人民的眼光去定位与衡量的,若有不足之处才好及时提出合理的规划改造建议并修正。
        关键词:三苏祠;改造工程;规划建议
        1 改造背景与目标
        三苏祠,坐落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沙毂行南段,是于北宋年间建造,康熙年间重建的古典园林,同时也是三苏父子的故居和祠堂。无论是唐人还是宋人,都注重人气合一、天人共感,这一点自然也体现在建筑上。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古典园林不仅承担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艰巨任务,而且还要适应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因此对于传统文化性园林的保护,不仅是采用一定的方式,避免其受到人为和自然的破坏,更应充分利用此类园林原有的景观资源和文化资源,深度挖掘保护其现有的价值因素,尽量避免资源浪费,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另一方面,我们无法否认,在当今现代化发展的社会模式中,此类园林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不仅需要得到妥善的保护,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自身的一些功能、形式,使其社会功能得以再生。因此,与时俱进的景观改造与更新也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考虑因素。换句话来说,城市经营是一种新模式,也是对文化古迹保护与更新的一种途径。历史街区与现代社会达到完美融合的例子也比比皆是,譬如成都的宽窄巷子、明蜀王陵,都是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性继承的典范。
        这次改造遵循了以人为本,环境与社会共同进步的发展理念。首先就是要兼顾文物古迹和周边城市景观的共存,既要保护与加强景区景观建设,又要延续文物古迹的特质美感;其次,要基于现代人的生活和娱乐需求进行改造,从多方面满足人们的需求,以此提升旅游经济,达到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最后不仅要充分发扬文物古迹的历史文化内涵,使其历史价值、艺术审美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都得到充分体现,更要使城市文化旅游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 改造现状分析
        该地区规划用地面积约为80hm²,核心区域是三苏祠,沙毂行街区南段和府街作为三苏祠周边的两条街区,整体呈现出一个“L”形状,两条街各包含一个景区入口。从空间句法理论来看,基础是空间。街道的整体空间、街道内外的环境及交通、街道周围的建筑特点都与空间有着联系。项目一期工程主要是从空间优化、环境改造、建筑优化、交通优化来进行施工改造的。本文主要采用对比分析法来研究三苏祠沙毂行街区改造前后的变化。对比分析法通常是把两个相互联系的指标数据进行比较,从数量上展示和说明研究对象规模的大小,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以及各种关系是否协调。

        图1 项目区位
        改造之前,随着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让原本是历史文化古迹的三苏祠面临了许多严峻的挑战。诸如部分建筑的老化、部分建筑遭到自然和人为的损坏、绿化面积的下降等问题,造成了景观的可观赏性、历史文化性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人口的密度增大也导致周围环境恶化以及交通不便,导致三苏祠昔日的繁华与活力已不在。本次改造工程主要以保护街区历史风貌和整治街区空间环境为原则;以解决人口密度增大所带来的交通环境等为题为目的;以经营更新功能项目为支撑;以经营更新带动保护整治、保护整治约束经营更新,二者循环往复、循序渐进地促使历史街区古风古韵得以延续,让老街的活力得以绽放。三苏祠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通过对三苏祠片区的保护整治及更新经营,使与之相适应的功能和项目向核心聚合,构成完善的城市功能聚合链。面对这一系列严峻的挑战,需要我们深度发掘与分析问题的根本所在,让三苏文化重焕光彩。
        2015年,国家文物局批准了《关于上报《https://m.66law.cn/findlawyer/meishan/https://m.66law.cn/findlawyer/meishan/眉山三苏祠文物保护规划》的请示https://m.66law.cn/findlawyer/meishan/》。其中,提出了须对文物建筑保护与土地用途、环境整治等可能涉及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当地政府立即响应并实施规划方案,对城市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这次改造工程仅仅从宏观方面让大体的景观建筑得到了修复:从空间上借鉴了西方的建筑学理论,同时也保持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特色。空间句法理论的切入点是从空间的基本出发,把空间作为一个特定的对象来进行研究,并以此为发散点,寻找空间与建筑本身、社会领域、自然领域、认知领域之间的关系。因此,这一次历史街区的景观改造,采用了空间句法理论中的空间分割法中的轴线法、凸空间法、视域法。这种方法主要是要将街区的形态进行量化分析,对改造前后的道路网络进行预测分析。这种分析结果显示,从主要街巷的轴线来看,共计4条街道。并且沙毂行街区的可达性是最高的,便捷程度也最高。成为吸引客流量和通行量的首选地。因此对沙毂行街区进行改造,也能最大程度地达到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目的,将历史化融入现代化。
        其次,这次改造在建筑环境方面有重大变化。沙毂行南段的空间尺度良好,且保留了较为完整的传统街区样貌,整体尺度感觉良好,街道空间比例平衡。在改造前,三苏祠附近修建了许多现代居住区,会形成一种不协调的感觉,让人们体会不到历史感与三苏文化氛围,进而形成一种新旧交替的错位感与支离破碎感。历史建筑不仅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特色文化的标签。改造后的建筑风格仍然延续明清建筑风格,层数最高为二,材质为木石,屋顶主要采用青瓦,街道底色为暖灰色调,给人怀旧质感。建筑整体色彩又为朱红色,因此明艳度对比性很强。大部分游客认为改造后的仿古建筑整体从色调、建筑风貌上是非常不错的。但仍然有少部分游客认为这重改造质量高低且不论,单从整体风格上来说就与其他的仿古建筑雷同,而没有三苏本身的特色了。从环境上来说,改造之前,该区域的绿地数量较少,且无大型绿地,树种很单一。改造之后,绿化面积略有提高,带来了较高的环境效益,但在绿化规划改造方面仍需下功夫。
        三苏祠一期工程以沙毂行街区为核心,在交通同行方面狠下功夫,实现了穿越交通的空间价值大大提高。以前的交通杂乱无序,道路网布局杂乱。有些街区较为狭窄,且三苏祠紧邻城市街道,人流量与车流量较大,造成的环境污染也不小,甚至还有停车占用街道的情况。因此本次改造工程还就交通方面进行了大改造,可以很好的接纳旅游旺季的人流量,大幅度提高了人们的生活便利性与游客体验感。另一方面,在本次改造中,基本完善了该区域的公共服务设施。新建了一些文化娱乐设施,盘活了区域活力,提高了商业层次与文化纯度。该项改造工程主要是采用雕塑、小品场景来再现若干个与苏东坡有关的传奇故事以及宋代的历史景观。以沙毂行街道为承载,秉持“大千世界中,一花一世界、一街一传奇”的设计理念,并串联起各个景观的内涵点,既有小故事,又有大格局。既有现代理念,又有古典韵味。
        三苏祠的历史文化底蕴藏于建筑与一个又一个动人与传奇的小故事中;同时,三苏祠又是城市的一角,需要在现代社会中不断发展;三苏祠作为园林,更要有中国古典园林的气质,山水木石,红墙青瓦,四通八达,幽静如林,风采万千。
 
        项目现状图
        3 景观改造与创意设计
        经过对三苏祠一期工程的分析之后,我认为在一些景观改造方面还能做到更好。
        3.1 景观节点设计
        成功的街道空间布局与景观设计不仅仅是单纯的欣赏,更是近距离的感知和互动,要与人产生共鸣,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可在入口处设置以三苏文化为主题的主题雕塑;在一些区域的地面或墙面增添有特色文化的古诗词与壁画等;并且所用的材质,色彩都应与街道保持协调统一,以此提高整条历史街区的文化氛围,给游客带来最佳的游览体验。
        3.2 公共设施设计
        街道内的公共设施仅能满足人们正常的功能需求,并且设计过于普通,不够有特色,可以从设计带有三苏文化特色的垃圾桶、路灯、花坛、座椅等设施来提升整个街区的文化韵味。并且街区内应设置一至两处公厕,为游客与居民提供便利。
        街道内以文旅模式经营的历史文化片区更需要同游客发生联系,由此达到宣传城市传统文化和体现本土特色的目的。因此,为了让游客与历史文化古迹进行更加亲密的接触、近距离的产生天人合一的共鸣感,还需进一步地加强对沙毂行历史街区的保护与规划设计研究。
        4 经验与启示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社会,要学会慢下来去思考如何让历史文化古迹区域得到更好的归宿,既要弘扬与传承独特的历史传统文化,又要彰显城市的特有风采。本研究基于空间句法理论概念,对三苏祠周边历史街区的环境、交通、绿化、空间等问题得出了结论。并且得出了改造之中是存在某些问题的,因此还希望有更多的集思广益,为打造更优质更有特色的历史街区做出一份贡献,为城市文化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陈帅.传统文化性园林的保护与再生[D].四川大学,2005.
        [2]张茅.基于城市经营理念的眉山三苏祠历史街区发展研究[J].小城镇建设,2011(02):93-97.
        [3]黄越,贾玲利.眉山三苏祠历史文化片区景观改造[J].中国城市林业,2020,18(03):99-1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