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锦城绿道照明设施改造简析

发表时间:2021/6/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兰琳琳
[导读] 摘要:锦城绿道总体规划依托环城生态区规划建设而成。

        四川旅游学院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锦城绿道总体规划依托环城生态区规划建设而成。现在绿道系统的建设不只是对绿色环境的渴求,更是城市形象的重要工程,但是多数绿道照明系统不够完善,在亮化照明工程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结合绿道与照明设施深入探讨照明设施实用性与美观性的问题。本文将选择对锦城绿道照明研究就在于解决其突出的相关问题。对锦城绿道各方面照明现状进行客观分析,再深度挖掘照明对景观的影响,综合以人为本、文旅结合等思想对照明设施进行新一轮评论及改造设计,从而为锦城绿道在公共设施照明、夜景氛围营造、特色形象打造进行新一轮改造升级。
        关键词:新型技术 锦城绿道 照明设施 设计研究
        1 锦城绿道简介
        成都市于2010年颁布了《成都市健康绿道规划建设导则》,开启了城乡一体化的健康绿道体系项目,是国内起步比较早的绿道建设,并于2017年发布了《成都市天府绿道规划方案》,将建成成都史上最大规模的绿道,实现成都全域“300米见绿、500米见园”。锦城绿道是天府绿道重要的组成部分,锦城绿道总体规划依托城市规划,规划理念为可进入、可参与、景观化,以人民为中心,以绿道为主线,以生态为本底,以田园为基调,以文化为特色。
        随着锦城绿道投入使用,你会发现锦城绿道的照明设施存在着各种不同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发展,绿色道路已经不同于早期传统的绿色道路意识,其功能和目标远远超出了原有的绿色道路概念。夜景照明的地城人文特性受到广泛的重视,现如今各种新兴技术也被运用到打造不同风格城市夜照明风格的运用中,各色优秀范例层出不穷。让城市亮与美,已成为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共识。
        当你行走在锦城绿道中,只要你仔细观察你就能发现锦城绿道的照明设施形状单一、美感不足,部分地区并未设置照明设施,而且照明设施整体已经出现趋同化的趋势,根本无法展现成都地区特有文化,整个景区显得毫无特色,应该坚持把区域文化与照明设施相融合,提升城市形象彰显特色。

        图片1.1锦城绿道鸟瞰图
        (图片来源:网络)
        2 照明现状
        2.1 绿道步行道路设施现状
        锦城绿道部分地区的照明设施与周围环境的融合极不协调,照明设施脱离了整体的周围环境,并且绿道之间的开放空间照明强度不够,照明设施稀疏,部分地区周围的绿植并未经过系统的规划,其比例与照明设施的照明范围存在偏差,未能很好的与灯光效果产生呼应,绿道系统的线性空间与开敞空间的特点都没有得到良好的体现。成都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发祥地,具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孕育出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天府文化,也孕育出了蜀绣、蜀锦、瓷胎竹编、川剧变脸等一大批非遗瑰宝。锦城绿道中灯光照明设施其天府文化表现并不明显,没有好好利用自身的有点进行打造,主要体现在景观节点缺乏对光的创意设计和组合,没有文化主体的体现,只是一些灯光效果的堆砌,文化氛围不足,地方特色表现不足。

        图片2.1锦城绿道部分节点
        (图片来源:网络)
        2.2 人文景观节点照明设施现状
        锦城绿道系统的照明设施并不是一个整体,没有进行统一的设计和进行总体灯光照明总量的控制,整体的照明效果差强人意,其重要的人文建筑的照明效果并不突出,难以体现独有的城市文化,城市内的建筑照明时有时无,缺乏连续性,建筑的细节和结构并没很好的表现出来,光照强度也没有很好的规划,造成了部分地区照明设施较为原生态。
        以部分节点为例。照明设施较少,很多地方并未设置照明设施,不能满足夜间照明的基本功能,影响人们出行,更让人担心安全问题。绿道系统是兼具功能性与艺术性的公共空间,其结构复杂既有城市各个人文自然景观的节点,又承担着一部分交通节点的功能,其各个地方的人流量是动态发展的。在工作日其交通部分承担着较大的人流量,而在非工作日其景观节点和步行绿道部分才是其功能的主体,所以照明设施系统需要进行的整体照明规划。
        人文景观节点内照明标识系统起到在夜间或昏暗天气下为游客指引方向和提示的作用。锦城绿道的人文景观节点出现了照明标识系统的缺失,有些地方只有道路照明,并无方向指引,其景观节点内的照明亦是以道路为主,其主体的文化建筑并未进行照明艺术设计,到了夜晚其整个人文景观节点处于被黑暗隐匿的状态中,整个人文景点的效果大打折扣,失去吸引游人的魅力,无法创造经济效益。
 
        图片2.2锦城绿道部分节点
        (图片来源:网络)
        2.3 绿道设施照明现状
        绿道照明设施部分还处于较为原生状态,并未达到绿道照明设施的基本要求,从龙泉驿段部分绿道来看,其整体处于缺失状态,并没有满足夜间照明这一基本的生活需求,其它部分路段的照明设施缺乏统一维护和管理,整体呈现出功能性不足,设备缺失,美观度不够的问题。
        其它地段照明设施多使用的是能耗较大的电灯,照明设施分配不均均,部分路段功能性缺失,自然资源和重点人文景观地点缺乏有效照明,其照明效果不足以达到营造文化氛围,打造照明效果的要求。
        部分照明设施还出现老旧化的问题,部分设施灯光颜色不均,出现色差,影响观感。部分设施电线裸漏在外,影响视觉上的美观性,而且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部分景区有突出的灯光效果,但是其个体的优异性并不能代表整个绿道夜景照明效果。绿道环线内照明时有时无,缺乏连续性,建筑的细节和结构并没很好的表现出来,部分照明设施杂乱无序,其光照强度也没有很好的规划。
 
        图片2.3锦城绿道部分节点
        (图片来源:网络)
        2.4 绿道整体照明现状
        锦城绿道的整体照明氛围的设计并没有很好的考虑到整体的艺术性,其主要为城市居民服务的绿道系统的照明设施较少,而且只是单纯的考虑照明亮度,而忽视了灯光氛围的营造,其照明效果并没有很好的营造出点线面的艺术性特征,街道的灯光远看只有线性的效果,面光源只是为了照射出道路,而忽略了绿道的绿廊部分,夜间行道树的色彩都是光源的暗黄色,缺乏设计,参差不齐。
        绿植与灯光设施的位置没有联系在一起,而是各行其是,缺乏韵律感和节奏感。绿植本身颜色被不恰当的彩光光照强度掩盖,绿植在夜间失去了其观赏性。重要的景观节点的照明氛围营造并没有根据其本身的特点进行设计,自然景观节点照明与自然景观没有呼应,人文景观没有区分主体构筑物和次要构筑物的光照强度杂乱,没有关注其人文内涵和整体的效果。
        3 改造思想
        3.1 分级设计
        绿道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空间,它包涵众多空间。首先我们要将这些空间进行整体的考虑,根据绿道整体规划定位明确其功能性和艺术的优先层级,根据绿道系统的照明意向进行取合和选择,将整个绿道系统的照明划分层级进行具体的规划和相应的设计,形成具有层次的感的城市绿道照明框架体系,在夜间展现锦城绿道的整体照明效果。
        从城市整体来看,绿道系统的各个区域可以进行功能性的划分,例如其整体可划分为交通类,游览休憩类,生态类,根据绿道系统功能性的需求,以此决定照明设计的具体要求。然后根据整体的人流量分布划分绿道的等级,用以控制绿道系统整体的照明总量,避免不恰当的能源消耗。
        在关键的交通节点设立驿站等绿道设施,一来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二来可以更好的管理维修灯光设施。更要把控好建筑的主体,分清主次效果。绿道文化景观节点的照明氛围要注重其文化内涵,体现其文化特性。之后将各个景观节点区按照系统层级规划区分开来,把控各个景观节点照明总量,区分开人文景观节点和自然景观的节点的设计要求,打造更好的照明氛围,提锦城绿道整体的照明质量。
        整体照明的强弱和色彩搭配要遵从天府文化主题,不要流于趋同化的照明模式。文化氛围的营造应该通过细节来体现,比如照明设施的单项设计,其使用的材质和灯具的设计同样要符合天府的文化氛围,而不应该脱离城市文化的范畴去追求表面上的照明效果。
        3.2 新型技术
        1991年起,国际上开展了绿色照明,这种照明旨在提倡使用高效节能照明产品,鼓励采用节能照明设计和技术,提高照明质量,保护环境。太阳能和自发光面技术是顺应时代的选择,以阳光为能源的照明方式可以达到清洁,环保,对环境无污染的结果,使用太阳能照明系统时经济成本低,无需定期维护即可连续工作,具有自动运行的特点,使用寿命长,它有效降低人工成本。太阳能照明工程每年不仅可以为环境照明,而且可以造就生态环境发展,它不仅能充分利用能源,而且可以节省一定量的资金,这是世界上最合理的发展方向。
        这些灯具利用阳光作为能源,白天吸收足量的阳光,晚上就可进行使用,并且不需复杂昂贵的管道铺设。灯体可以呈现各种形状,例如圆形,正方形,几何图案等,具有各种外观,不同样式,灯具的布局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调设改变,或者豪华典雅,或者简单明亮。
        灯体颜色有白色,红色,绿色,蓝色,紫色,黄色等,然后逐渐变化或闪烁。天黑后,系统会自动启动照明设备。灯体一目了然,发出柔和的光线。路面被绘制了很多不同的图案,图案童趣味十足,几种颜色跳跃并逐渐改变,点亮整个夜晚独特的节奏。采用新型技术既符合景区的核心形象,又绿色环保实用性强。
        新型技术具有一次性投资的特点、无长期运行成本、安装便携、使用寿命长,不会对原有植被和环境造成破坏。且顺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方向。它充分体现了绿色照明的概念,并为人们提供了完整的视觉体验。太阳能照明是室外照明的未来发展方向,是绿色照明中的新秀,是理想的绿色照明,它融合了新能源和新技术的概念。它不仅要实现节能照明全部目标,而且更明确地提出了保护环境这一个宏伟且标。
        结 语
        现在是量化照明工程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也日益关注绿色健康出行,锦城绿道在建设初期并没有考虑好照明系统该如何设置,照明系统不够完善会阻挡夜间出行的人群,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地完善照明设施,解决人们日常出行不便的问题,提升城市形象和旅游品质,把独特的巴蜀文化发扬光大。灯光照明夜景与绿道相结合是一种重要的设计考量,采用新型技术造就独特设计这不单单是达到明亮的要求,其中的经济性,艺术性,成为一个城市提升自身形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振经济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刘滨谊,余畅,美国绿道网络规划的发展与启示[J].中国园林,2001,6:77-81.
        [2]郭希彦、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
        [3]穆建江.城市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发展及实施方案[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