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3012319780701XXXX 杭州市 311400
摘要:建筑信息模型(BIM)建筑施工中有利于实时可视化,信息自动化和多方协调和高效的建设安全管理。本文阐述了BIM技术从三区场地布置,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流程完善、危险区域的划分、人员定位与预警,数字化安全培训等方面阐述了BIM技术的应用,对提高安全管理的工作效率,降低安全生产事故均有显著作用。
关键词:BIM 技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引言
建筑业作为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较高的行业,其施工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建筑施工安全问题是多元化的,如高空坠落,触电事故等,导致这些问题产生与建筑施工安全防范薄弱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防范建筑施工安全潜在隐患,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研究课题。BIM技术作为现代化技术,具有可视性、可建模等特点,可以对现场施工进行三维模拟,从模型中找出现潜在的风险 以及风险识别,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保证建筑施工正常进行和实施。
1.BIM 技术的特点
BIM是基于建筑工程的相关信息数据的3D构建模型,它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的真实信息,并为项目协作的公共管理平台提供3D模型。所具特点如下。
1.1 可视化
在建筑领域,基于BIM技术的可视化模型改变了基于2D CAD施工图的传统工作模式,并在项目的建设中起着独特作用。BIM 3D模型具有可视化特征,可以帮助安全管 理参建者辨识从项目开始到竣工的施工作业中出现的多种风险 源,并且可以在未施工前作出反应,制定有效措施,达到预防事 故发生的目的。BIM三维模型在建筑行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能 够让所有参建者更加清晰明朗地讨论问题。
1.2 动态化
BIM模型是高度真实数字信息的集合载体,通过修改某一元素的参数,其他关联参数都会随之修改。在各个时段的施工现场,可以按照需求定时对BIM模型实时动态更新并上传至云端,以便安全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分析辨识出新的风险源,并作出适当的安全反应,实现动态化现场管理。
1.3 协调性
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各项目协同交叉合作时常发生,故而不同专业之间的信息“不兼容”现象时有发生,而未能及时、有效地沟通会引发盲目施工的不良现象,同时不能及时告知安全管理人员相关隐患,也会使得隐患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BIM模型的应用可以让所有参建者在同一云端模型中进行信息交流,一人发出指令,所有人都可以接收并作出相应反应,使得安全隐患得到持续关注与及时消除,实现高效协同的现场管理。
1.4 预算可控性
建筑工程中各个施工阶段或状态的工程预算都可以在 BIM模型中进行实时查看,各阶段必要投入的资金可以作为某 一构件物的关联参数,用醒目色调高亮显示,以便提醒管理人 员关注资金是否足额投入及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可有效控制项 目预算费用。
建筑工程中每个施工阶段或状态的工程预算可以实时在BIM模型中查看,每个阶段所需的资金可以作为某 一构件物的关联参数,用醒目色调高亮显示,以便提醒管理人员关注资金是否足额投入及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可有效控制项目预算费用。
1.5模拟性
4D或5D的施工模拟可以使建筑的建造顺序更为清晰明确地展示。借助BIM的施工模拟与施工方案的结合,能够使设备进场、材料进场、人员分配等各项工作的安排变得更为有序、合理。在施工过程中,可将BIM三维模型与无线监控数据相结合,实现数字化的现场监控,使项目各级人员均能在第一时间了解现场的实际情况,并模拟下一道工序中易发生的不良状况。
2 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应用
2.1 合理场地布局
建筑物的密集分配使得新建筑的保留空间更加狭窄,这为三个地区的合理布局带来了挑战,对空间的有效规划和利用非常重要。通过测量新建筑的红线模型的空间数据并通过BIM技术建立三维模型,项目决策者可以合理地安排建筑活动所占用的空间并制定计划,以便有效地利用该网站资源空间,这对施工期缩短具有重要意义,降低成本和减少安全事故。这将避免因CAD平面图纸无法立体客观反映建筑物之 间的空间位置而出现的问题。该技术的引用能更加高效地利用 可用空间,达到项目“三区”布置合理的目的。
2.2 可视化安全技术交底
过去,安全技术经常为CAD平面施工图纸进行,安全负责人现场的口头描述,无法客观反映出详细的施工作业,工人接受程度不高。基于BIM技术的3D建模引入使得安全技术可以通过立体模型来进行,更清晰,准确,以及工人接受 程度也更高。施工人员可以实时进行360°全方位观察,4D模拟动画的观看也更为直观明了。这种可视化特点改变了以往不直观的安全技术交底方式,各项施工要求表现得更为清晰准确,因而工人更容易把握,有利于提升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
2.3 安全流程的完善
基于BIM技术在施工现场建立的平台,安全员,安全总监和项目经理可以通过平台实时对现场进行实时管控,以及在施工流程 中产生的一系列的表格、数据等均可以以文档的形式输出,从 而形成工作记录。该平台的现场安全管理使得操作流程更为规 范,人员可以各司其职,各个环节均无疏漏。同时,基于该平台 的检查结果可以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现场的安全管理也更为 精细化和系统化,确保了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避免了传统管 理出现的沟通不畅,遇到情况后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解决,有 效地衔接了管理层到施工现场;以往应对检查的作风做派等不 良风气也得到了有效遏制
2.4 危险区域的划分
在施工过程中,危险源的识别非常重要,而动态施工模拟过程可以快速实现这种需求。根据该区域的危险程度,基于BIM技术的视觉模型可以在项目的不同阶段进行分割和管理,并 将危险程度的评价结果反馈到模型界面。区域危险程度以红、橙、黄、绿4种颜色进行描述,划分安全等级。这种方式便于指 导施工,不同安全等级下对施工活动进行规范明确危险区域可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安全员可实时查看模型上对应现场的位置指导现场施工,检查施工应注意事项,可以对现场施工人员操作不合理 的地方及时进行调整,有助于降低不安全行为的发生,从而降 低及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率。安全管理人员在现场工作过程中,可以将现场实时图片上传到平台,使得其他管理人员不必亲 临现场,便可以实时查看现场的施工情况,检查有无隐患的存 在,从而把控施工进度。
2.5 人员定位与预警
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至关重要。在准确辨识危险源后现场作业人员需要远离或者减少接触危险源的时间,才可以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通过危险源的辨识划定红色禁入区域(如 高坠、坍塌、触电区域等)。将用于实时跟踪定位的感应器内置 于工作人员的安全帽内,以追踪作业人员位置变动。后台控制 系统将对与危险区域空间距离为零时的人员发出预警,告知作 业人员已突破危险距离,需要及时远离危险区域,以预防不安 全行为的发生。
2.6 基于BIM的数字化安全培训
建筑安全管理人员使用BIM技术提供的各种信息来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BIM具有信息可视化的特点,这有助于安全管理人员将其用作BIM安全培训的数据库,并以与过去不同的方式实现数字安全培训。在这个多维数值模拟环境中,作业人员可对现场用电安全培训、特种工序施工方 法以及项目中大型机械使用进行认识、学习、掌握等,将大大提 高安全培训的效率,也使得安全培训的效果更为显著,有利于 改善工人施工行为的安全性。同时,还降低了安全培训必要的 时间成本以及资金成本,与传统数字化安全培训的多个方面相 比都更为优越。
结语
BIM技术引入到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领域,实现了学科间的相互交叉。通过建立完整的全过程施工控制及监测技术,并运用到施工项目安全管理中,可以保证施工的质量、进度及安全技术。其中,BIM三维模型作为项目的公共管理平台,使项目全员同时参与到安全管理当中,各岗位间能够互联互动,可显著提高 安全管理效率,同时对创新安全管理方式也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汪洋.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探索[J].商品与质量,2021,(2):245,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