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河道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探讨 李连兴

发表时间:2021/6/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李连兴 刘尊年
[导读] 摘要:管理体制改革已成为提高基层河流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流域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必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
        郓城县水务局  山东菏泽  274700
        摘要:管理体制改革已成为提高基层河流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流域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必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总的来说,治理河流是国家近年来大力推进的一项工程。各级单位要抓住机遇,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合理定位岗位职能,优化配套方案,提高综合管理能力,确保本地区水土安全,创造更多社会财富。
        关键词:基层河道;管理体制;体制改革
        1 基层河道管理概述
        总的来说,河流管理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区域管理、流域管理、管理的国家,面积为基层管理,其主要职责是维护和管理工作的一条河流,河流管理是整个频道的基础管理、频道管理系统主要为相应的组织管理系统,包含金钱物质支持系统,管理机构设置、人员组成、功能目标,权责发生制规则,职能安排、资源管理、体育模式、管理方法及相关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并执行监督制度,结合上述工作。
        2 当前基层河道管理体制当中存在的问题
        2.1 法律法规不完善
        河道治理存在一定程度的独立治理,导致具体的管理责任在实际工作中无法落实。国家颁布了多项河流管理政策和法律法规,但很多都难以在实施层面运作。例如,一些工厂非法排放废水和倾倒垃圾到河里,污染了河流。一些人恶意破坏河堤和基础设施。有些人甚至在河岸上种植蔬菜。上述事件大多是由于部门管理职责界限不清造成的。多个部门对河流进行管理,职责重叠,管理实施效果不理想。
        2.2 土地开发影响河道
        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导致工业和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大,城市土地高负荷发展。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影响下,占用河岸土地,增加了护岸和水域不合理土地,对河流造成破坏,管理难度大大增加。土地利用不合理导致河道自身抗洪能力下降,进一步压缩河道面积,扩大经营难度。例如,农用地转为国有建设用地,无序开发。森林和草原也被开发成农田,占用了大量的河岸土地,农业污染逐渐加剧,导致河流水质恶化,水生生物多样性减弱,影响了河岸环境,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2.3 体制僵化现象的存在
        导致整体的管理效率低下,当前基层河道管理单位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其业务主要是有上级指导,经费主要是靠上级拨付,领导是由上级任命,总的来说主要是沿着传统的行政机关科层制管理体制,缺乏事业法人机制,再加上并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在开展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各个层级人员的潜能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导致其整体管理效率低下。
        2.4 对管理关注度不够
        很多基层河道管理单位在开展实际工作的过程中,都将建设项目放在首位,在管理方面则显得明显不足,导致这一问题发生的最根本的因素就是因为在当前的管理体制当中,对于建设项目法人与管理法人的身份与职责没有明确规定,很多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建设项目竣工之后,管理工作开始,但是管理资金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导致所建成的项目难以稳定运行,老化失修的工程设施,或者是不合理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都会对工程的可持续利用产生严重影响,从而给国家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3 强化基层河道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
        3.1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积极借助现代化手段,精准、及时掌控河道工程实际情况,了解险工护岸有关知识。在河道断面、险工护岸观测设施方面采取现代化设备仪器,针对现有不足提出优化措施。其次,在河道管理过程中,如果河道要维修、保养,需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其隐患处理方面,不断优化、改进保滩护岸、基础防渗等技术。最后,河流路段集中自动化测报,借用传感 器、远程控制等技术合理配置资源,最大程度上发挥人、财、物的作用。

此外,加强管理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非常重要,在河道地方管理队伍建设中,以网上学习、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思政教育,提升岗位人员 的管理及责任意识,强化责任心,并认真做好工作,确保河道河道的质量以及河道河道的安全运行。
        3.2 构建长效管理机制
        河道管理工作中要构建长期有效的管理制度,让各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规范岗位人员的工作行为。河道管理、保养分离时,需要构建完善、长效的激励制度,借用多样性激励措施,如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等,调动岗位人员工作积极性,发挥岗位人员主动性,开展有效的河道管理、维护工作,并且完善相应考评制度,根据管理人员工作表现以及能力,对工作人员工作科学评价,结合每个人的工作特点, 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此外,要在河道管理中深化机构改革发展,对岗位竞争制度加以完善,以“按需设置岗位以及竞争上岗”为原则,提升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使其更愿意认真对待工作,有利于河道河道管理质量的提升。
        3.3 完善河道管理网络
        在设立三级河湖长体系的基础上,组建民间河湖长网络,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贫困户的劳力资源,设置村级公益性岗位护河员。要通过不懈努力,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河湖管理保护网络和责任明确、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形成科学有序的河道管理保护网络。
        3.4 加大法律宣传力度
        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全方位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城市公用设施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利用培训、公示牌、简报、手机、微信等方式,向公众普及河道综合性服务功能的重要性,积极营造社会各界和群众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和监督的河湖管理保护良好氛围,提高人们自觉爱护河道的意识,共同参与到河道维护工作中来,保证河道畅通,有效避免汛期受损。
        3.5 严格涉河建设项目审批管理
        要严格涉河建设项目的审查、审批与管理,坚持先规划、再审查、后建设的原则,按照法律法规,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无证或有证不按规划的违建行为,要坚决处理并彻底清除。同时在日常管理中,也要进行长效执法,不搞形式,不走过场,坚决避免违规建筑再次产生,对拆除的工程更要避免其卷土重来,切实维护河湖管理秩序。
        3.6 强化环保意识
        随着科学发展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贯彻,绿色可持续发展会逐渐成为发展目标。河道管理在体制建立的时候也逐渐融入了环保的意识,地方河道管理部门对辖区内的河流进行有效地分类汇总,对河流两岸水土流失情况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可以实时获取每一条河流的相关信息。河流监测工作开展过程中,注重对河流周围的植被情况进行检查,对于遭受到破坏的植被,后期需要进行整体治理。河道管理工作需要渗透环保理念,建设环境和谐型的河道治理工作模式。强化河道管理人员的绿色环保意识,使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共同意识到河道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地区环境治理工作,有效改善地方的水环境生态。
        结语
        渠道管理是流域综合管理的基础工作,在实际的管理工作,加强渠道管理水平的有效的基层,加强管理制度的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给出了简单的分析,对基层实际的渠道管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济南市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张荻.山东水利.2017(11)
        [2]河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姜晓霞.科技经济导刊.2018(04)
        [3]朝阳县河道管理存在问题及治理措施探析[J].赵玉静.地下水.2018(01)
        [4]加强河道管理法制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朱文明.建材与装饰.2018(15)
        [5]海城市河道管理与信息化探讨[J].高伟.黑龙江水利科技.2018(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