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辽宁辽阳 111000
摘要:随着现代制造业的积极建设和发展,在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方向下,高等院校的智能制造专业在对新型人才培养期间,需要保证具体模式符合社会的发展形式,也能为智能化发展提供强大保障。在对智能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期间,需要对人员的职业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问题的解决能力进行培养,保证能满足智能制造产业的人才培养需求,还需要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相互结合,在岗位上达到多个角色的转换,以促使其符合新时期的人才培养需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智能制造专业;建设方案
引言
受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影响,智能制造企业不断涌现,社会对智能制造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上涨,本文介绍了建设智能制造专业的必要性、建设专业的方法以及人才培养的方法,以期提升高职院校智能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能力,进而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当前职业院校的教学目标是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专业性、技术性人才,面对我国制造行业的发展现状,加强职业院校中智能制造专业的建设,有助于满足当前社会对智能制造人才的需求。
1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1.1智能化创新创造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智能制造行业建设和发展中,人才的培养需求主要是知识和能力方面,还需要增强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保证在实践建设和发展中努力提升自我,最后在行业发展中更加灵活的应对,确保其符合各个工作岗位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能加强对生产中问题的处理,实现创新创造,对相关的产品进行升级,也能促使企业总体竞争力的增强。
1.2智能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智能产业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多个学科之间的结合,可促使复合型人才的形成,也有利保证人才跨学科协作能力的提升。比如,机电一体化工程中的先进制造技术。对于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和机电一体化工程,作为当前的先进制造技术,是多种学科相互结合的产物,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不断被利用,传统的机电类人才培养目标已经不符合现代智能制造行业的发展需求,为了符合新时期的建设岗位,需要掌握更加全面的技术。为了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虚拟仿真能力以及互联网思维能力等,需要加强对智能制造技术的利用,这样设计的产品才能向着更高、更精密的方向进步和发展,才能促使劳动效率的提升。
2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方案建议
2.1研究产业的覆盖目标
智能制造作为一种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其组成部分为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能促使智能机器和人的相互协调和统一。为了能符合制造行业的发展需求,智能制造产业需要高校为其构建完善的覆盖全产业链的产教互动机制,保证信息化和工业化进程、专业链和产业链的结合,这样机械类的专业人才才能得到积极培养。同时,还需要保证专业人才能力结构更加优化,基于产业的发展力情况,为其培养出集业务、管理、信息化、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结合的复合型人才,这样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得到提升。在对专业进行建设过程中,要给予产业链需求的优化设置,促使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提升,以符合当前制造企业的发展需求[3]。
2.2对专业的建设规划加以完善
在高职院校进行智能制造专业建设规划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本院校的战略发展目标,以期保障建设规划与院校的未来发展目标相匹配,确保专业人才在毕业后的知识能力能够跟上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趋势。
同时,为保障专业毕业生能够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在开展智能制造专业学科选择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当前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量,并在此基础上,决定调整院校内智能制造专业的优先级,即明确在专业建设规划中,那些专业需要稳定发展,那些专业需要进行合并,那些专业需要加大培养力度,保障院校的专业建设能够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特,人特我新”,进而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影响力,做到吸纳优质生源,提升院校就业率,为社会提供优秀人才的良好循环。
2.3实现校企合作
在高职院校智能制造专业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校企合作十分重要。新型人才的培养,要促使人才创新能力、操作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增强,将校企合作作为重要手段。特别是在智能制造时代发展下,为了对机电类专业学生的技能进行培养,更需要结合企业发展需求和岗位条件,保证教学工作的稳定开展和执行。首先,企业与学校需要制定完善的核心课程体系,结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加强教学和生产之间的结合。同时,为了保证学生能掌握更专业的知识,学校和企业之间要对教材进行有效编写,保证企业生产中,提供的授课内容符合实际的建设标准。然后,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训场所,促使数字化教学工厂的完成。比如:虚拟仿真实验室的设定,学生在实践中能够积极操作,也可以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结合。
2.4加大对智能制造专业的教学资源投入。
要使智能制造专业教学与快速发展的智能制造技术不脱节,高职院校就必须要加大对智能制造专业的资金和设备投入。首先,组建一支技术过硬的专业教学团队,根据目前行业的发展,将现有的教学资源不断更新和完善,并及时更新现有的教学设备,并增加设备的数量,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其次,高职院校要转变教师遴选的思路,除了挑选一部分来自高校专业理论知识扎实的研究生、博士,还应当聘请一些智能制造专业领域的专家来校任教。并定期组织教师们交流学习,共同探讨和研究教学方案的制定和调整。不定期组织教师团队下企业培训,了解和掌握目前智能制造行业的科技前沿,从而将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智能制造行业的技能更好地衔接起来。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各高职院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进行信息和资源共享,实现各院校之间的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
2.5将双向培养作为重要手段
优秀的教师队伍能为智能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重要保障,教师要促使教学理念和专业水平的提升,这样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目标才得以有效实现。高校可以引导教师主动到国内外的一些先进科研所进行进修和访问,促使教学理念的创新和优化,保证自己的专业能力更高。同时,还需要指派优秀人才到我国的智能制造企业中学习,积极参与到实践中,在自身的技能水平逐渐提升的基础上,也有利于教学科研服务能力的增强。并且,学校在内部还可以聘请有关智能制造领域的专家,让他们对学校内部积极指导,保证为智能制造专业建设提供可行性的执行意见。聘请的优秀人才要保证理论和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结合,促使专业教师队伍结构更加优化,在这种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结构下,不仅可以促使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也有利于整个教学工作的稳定开展和实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装备制造业向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智能制造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工业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智能工厂等领域人才需求量增加,急需增加智能制造专业的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优秀智能制造专业人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但是,当前高职院校智能制造专业教学改革还是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就必须对高职院校智能制造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大量的智能制造专业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春燕.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20(05):260-261.
[2]李晓光,陈松,孟文静,等.高校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9(03):237-239.
[3]王姗珊.校企协同视角下高职院校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10):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