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生态调度研究

发表时间:2021/6/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邹伟林 王小月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以兴利和防洪为主的传统水库调度已逐步转向生态调度,并最终实现水库综合调度。
        国家电投集团江西电力有限公司江口水电厂  江西新余  338025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以兴利和防洪为主的传统水库调度已逐步转向生态调度,并最终实现水库综合调度。目前,世界上大部分流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生态问题,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因此,研究水库生态调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水库生态调度是在满足人们对水的基本需要的前提下,将各生态因子纳入到传统水库调度中,旨在恢复和维系河流生态系统。鉴于此,文章对水库的生态调度工作策略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库管理;生态调度;要点研究
        1生态调度的概念
        生态调度是指在兼顾防洪、发电、航运等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维持河流生态健康安全的新型水资源管理理念和调度模式。生态调度通过协调各目标因子,达到生态效益最大化的目的。迄今为止,学术界对“生态调度”这一概念仍未有准确统一的定义,学者们主要围绕水库生态系统的保护目标、调度方式以及约束条件对生态调度进行定义。国外学者基于人类与自然二元需水角度,提出生态调度是在充分满足人类用水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供应河流生态环境的需水要求的水库调度;有学者将生态调度定义为在实现防洪、发电、供水、灌溉、航运等社会经济多种目标前提下,兼顾河流生态系统需求的水库调度;进行生态调度的同时不可忽略水库自身的调节性能与河道输移能力,科学利用水库调节功能,适时蓄放径流,调整天然水沙过程,改善库区和下游的河流水环境条件。在实际调度运行中,应该协调生态环境需水与社会经济用水之间的矛盾,削减传统水库调度对河流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改善并维系河流生态系统。同时,在保障河湖生态健康的前提下,适当地开发利用水资源,促进人水和谐。
        2影响因素及调度措施
        2.1生态水量的影响及调度措施
        修建水库是为了对水资源进行人为控制,而最典型的控制方式就是通过大坝来管理河流的水流量。河流原本的流量分布在空间与时间方面都已相对固定,其自身的生态系统也适应了这样的特点。水库调度打破了原有的水流秩序,可能造成河流生态多样性受到干扰与破坏。对流量分布比较敏感的鱼类很容易因为水流量的突然减少而生长缓慢甚至死亡,因为水流量的突然减少会导致河流中的微生物总量大幅度下降,进而导致鱼类缺乏食物。另外,水利发电设施会在调峰过程中拦截河流的水流量,进而导致下游的水量迅速减少甚至发生断流,鱼类死亡风险极大升高,其他水生生物均会因此受到干扰。因此,河流调度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河流生态系统正常运行需要的最小径流量,只要能满足最小值就能保证水生生物的生存。在调节水流量时要根据“保证最小径流量”的原则控制泄水的过程与方式,河道内还可以设置拦河闸,在一定范围内为水生生物提供生存条件。其次,最好的水文条件是对自然状态的模仿。建设水库与大坝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在汛期及时调节洪水防止发生内涝。
        2.2泥沙的影响及调度措施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逐渐从河道两岸带走泥土与砂砾,在水流湍急的情况下这些泥沙难以沉淀,进而被水流带到下游缓慢的区域,河流流速的下降会造成河道内发生明显的泥沙沉淀作用,最终堵塞河道。河道内的生物栖息地会因为泥沙的快速堆积而逐渐萎缩甚至消失,对河流内动植物的生存与繁衍产生很大的干扰。调度泥沙时,首先,在汛期水势大、流速快的洪水中会携带大量泥沙,可以通过泄洪的方式将泥沙含量大的水排到河道下游,减少泥沙的沉淀与淤积。汛期结束后再将泥沙含量小的水蓄积到水库中,这样就可以保证泥沙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我国将这种方式称作“蓄清排浑”。其次,洪水的快速排放还可以分散河道内的泥沙与沉淀物,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河流生物栖息地。最后,在某些大型水利设施中,水库按照地势的不同呈现出阶梯型,通常可采用联合调度的方式解决泥沙含量问题。


        2.3河流水质的影响及调度措施
        水体中的泥沙量、含氧量、营养盐以及氮浓度等都是影响河流生物生长与繁衍的重要因素,河流流量与流速地变化会引起这些关键因素地变化,进而导致水质发生变化。若河流流量大幅度减少,其流速也会下降,营养盐及泥沙等都会因此发生沉淀,泥沙的沉淀造成河道淤积,营养盐引起水体富营养化,进而造成水体中的氧气含量下降,鱼类生存受到巨大威胁。水质地恶化还会对人类的生活用水产生不利影响,水质净化需要花费很大成本,增加经济负担。水质调度主要通过水库的泄洪改变流量与流速,进而对水体中的关键因子进行调控,最终达到稳定水质的目的。
        2.4其他生态因子的影响及调度措
        施水体的温度、水流流速以及土壤湿度等是影响河流生物的重要生态因素。如水体温度太低会造成生物的生长过程放缓,生物的性成熟也会因此推迟,繁衍速度放慢。高坝水库在冬季下泄的水体温度比河道中自然状态下的水体温度高,而夏季正好相反。此类问题的解决措施是改变调度方式,控制水温、流速等关键因素,减少因调度产生的副作用。
        3综合调度
        3.1综合调度概述
        (1)各生态因子之间的综合调度。例如河流系统生态水量、水质联合调度,水沙联合调度,水量、水温联合调度等。以水库生态调度为契机,从单一生态因子调度转变为两个乃至多个生态因子之间的联合调度,实现各生态因子之间的综合调度,也是未来生态调度发展的必然方向。(2)生态目标与非生态目标之间的综合调度。例如灌溉用水、生态用水联合调度,防洪与鱼类产卵之间的联合调度,发电、航运与鱼类洄游之间的联合调度等。未来的水库调度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生态因子加入,实现水库的社会、经济、生态之间的综合调度也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最终目标。综合调度是目前水库调度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必然要求。实现水库综合调度,要求广大水利工作者根据以往的调度经验和传统水库调度成熟的研究成果,结合生态调度新的认识,创造性地实现兼顾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的综合调度新思路,为以后的生态调度乃至综合调度研究提供参考。综合调度还需进一步研究相关的补偿机制、管理体制等问题。
        3.2机制与体制
        (1)补偿机制。开发水力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与保护河流生态之间是一对矛盾体。过于重视经济发展就会轻视河流生态的保护,过于重视河流生态就会阻碍经济效益的提升。在综合调度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一种补偿机制,当经济发展危害了河流生态保护时,就应该采取经济上地补偿促进相关问题地治理,帮助河流恢复良好的生态水平。(2)调度体制。河流综合调度涉及到航运、挖沙、捕鱼业、农业灌溉、工业生产、人民生活用水等多个方面。在调度的过程中需要建立调度的规章制度,建立综合调度的体制。平衡各方的利益关系,确保调度活动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各方的需求
        结语
        生态调度是在兼顾水库调度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重点考虑生态因素。本文针对生态调度问题展开,阐释了生态基流的概念,介绍了生态需水量的计算方法;综述了不同学者对生态调度内涵的理解;总结了国内外水库生态调度研究进展,分别从基于生态的水量调度、泥沙调度、水质调度、其他生态因子调度四个方面展开。希望可以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我国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吴旭,魏传江,申晓晶,等.水库生态调度研究实践及展望[J].人民黄河,2016,38(6):87-90,107.
        [2] 王海霞,张弛,周惠成,等.引水条件下水库生态调度方法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6,27(1):1-6.
        [3] 乔晔,廖鸿志,蔡玉鹏,等.大型水库生态调度实践及展望[J].人民长江,2014,45(15):22-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