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解析 孙维

发表时间:2021/6/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孙维
[导读] 摘要:混凝土结构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生产模式的一种重要结构形式.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开始涌现出大批大规模工民建,这就促使我国工民建材料市场对混凝土的需求显著增加。
        身份证号码:23010419740313XXXX
        摘要:混凝土结构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生产模式的一种重要结构形式.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开始涌现出大批大规模工民建,这就促使我国工民建材料市场对混凝土的需求显著增加。很多研究者加大了对混凝土技术研究的力度,越来越重视裂缝问题的分析和预防。根据裂缝危害特点可以将混凝土裂缝分为表面裂缝、深层裂缝和贯穿裂缝三种类型,其中危害最为严重的是贯穿裂缝,其会影响工民建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如果不及时处理表面裂缝,则会持续发展形成深层裂缝,甚至进一步形成贯穿裂缝。因此,无论是何种裂缝,施工人员和维护人员都要给予充分的重视,避免裂缝发展威胁工民建结构的安全。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裂缝;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引言
        随着国家持续深入打造质量型经济,房屋工民建大规模进行密集建设,混凝土产生裂缝质量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焦点,在房屋工民建施工中对混凝土出现的裂缝问题直接影响到结构主体的耐久性、安全性。因此,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控制混凝土裂缝是施工单位必须面对的主要任务之一。
        1 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首先是部分工民建设计不合理。人为的工民建结构设计缺陷是导致工民建裂缝形成的关键因素。过时的设计概念不适合项目的实际实施;设计尺寸与实际数据不匹配;施工过程造成裂缝,例如预制穿孔板、浇筑楼板形式的墙体刚度突然增大,现浇楼板竣工后的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故而形成裂缝。因此,工民建结构的设计理念应合理、科学,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保证工民建质量。其次是钢筋耐腐蚀性差。目前,从我国工民建主体结构来看,钢筋主要用于固化土结构,钢筋材料本身抗腐蚀性较差,加上正式施工时遇到的实际情况,如果不及时选择合适的添加剂,腐蚀问题就会变得严重。一旦出现二次问题,会造成内部结构与外部支撑之间的问题,从而降低工民建结构的稳定性,产生裂缝。最后是收缩裂纹。收缩裂纹通常发生在混凝土硬化后一段时间内或混凝土浇筑后一周内,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在外界条件作用下,鞣剂的表面水分流失过快,导致表面干燥凝结土变形,且凝结土的内部封闭,导致高拉应力和裂缝。相对湿度越低,水泥收缩越大,越容易破裂。收缩裂纹通常为平行线或宽0.05mm~0.2mm的网状扁平细裂纹。
        2施工中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对策
        2.1理选择材料
        工民建开展施工需要运用到的材料有很多,并且针对不同环节需要运用材料也存在一定差异,若出现材料质量不过关、不符合施工标准要求等情况,不仅会引发裂缝问题,还会威胁到整体结构质量,相应性能发挥也会大打折扣,为此要对材料进行严格把控。实践中需要根据工民建结构设计要求,对各部分施工材料类型、规格、数量、性能等加以明确,并委派专门人员对这些材料进行采购,在这过程中也要货比三家选择综合资质比较好的供应商进行合作,同时在材料使用时对材料质量、规格等进行一一检验,以避免因为材料因素而引发裂缝问题。如:在对混凝土材料进行选择时,若使用混凝土体积相对较大,就可以选择水热化值相对较低的矿渣水泥加以运用,并对水泥浆稠度进行科学调整,使混凝土具备较强的拉伸性,在砂石骨料方面要保证级配良好,确保所使用材料符合设计结构要求,在保障材料质量的同时,工民建结构出现裂缝概率也会大幅度降低。


        2.2温度荷载裂缝有效控制
        在温度裂缝控制方面,需要对规划和选择工作加以关注,尤其是开展混凝土结构施工,除了要进行较长凝固时间以外,还要对水泥进行科学选择,以降低水化热现象,当混凝土达到初始强度以后,就要对水分和温度固化条件进行严格控制,以确保混凝土表面温度和湿度,防止发生表面裂缝问题,同时联系实际施工要求,选择和运用合理的施工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做好施工过程细节把控工作,在防止裂缝问题发生的同时,可以根据实际遇到问题采取相对应措施加以解决。此外要尽可能地避免出现不规则结构情况,随着温度不断变化,结构不规则也会加剧裂缝问题发生,针对不同部位相关尺寸也要符合要求,在有效控制材料形变的基础上,减少温度伸缩带来的巨大差距,进而实现温度裂缝有效控制。在荷载裂缝方面,可以在工民建物顶层对保温层、隔热层进行设置,以防止墙体与屋里出现较大温度差异,进而引发裂缝问题,同时注重对模板周转率进行控制,确保模板拆除是在一定荷载力情况下,在这过程即便是出现裂缝也能及时发现,并严格遵照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操作,防止裂缝问题带来更为严重影响。
        2.3优化工程结构设计
        第一,设计人员需要对工民建结构整体稳定性进行优化,在保障工民建的基本功能不受影响的基础上,提升结构的稳定性,在设计的过程中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设计,保障工程的安全性。第二,在进行不同土建工程的设计工作时,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工程的不同类别进行针对性设计,在充分查阅有关资料以及结合实际的施工环境后,根据项目建设的具体特点进行设计,工民建结构的设计进行优化较为重要,是减少工程裂缝现象的有效途径。第三,设计人员在进行图纸的设计前,需要到实地对项目的具体环境进行勘察,对工程所处的土壤环境、地形因素、气候特点、土地面积等需要详细掌握,再结合数据、项目的实际要求设计出更优质的方案。第四,进行设计工作后,设计者需要对自身的设计作品进行仿真试验,通过试验数据的分析找出其中的不足,并及时进行改善,可保证设计更符合实际的工民建需求。第五,设计人员应与施工单位进行紧密交流,通过了解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手段、施工的能力,为相关单位制定更合理的施工方案,在保障施工企业施工技术可以适应施工的需求下,设计出更科学的方案。
        2.4强化现场施工技术管理
        制定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后,施工单位需要加强混凝土施工管理,浇筑、振捣均要严格依照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实施,浇筑要注意避免产生离析现象出现,保证足够振捣时间和速度。混凝土浇筑前制作的模板构造和安装支架保证符合规范要求,防止出现施工活动荷载作用下对模板产生直接失稳影响,控制好拆除模板时间。
        2.5裂缝的观测
        根据《工民建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相关规定:“1、对工民建上明显的裂缝,应进行裂缝观测。裂缝观测应测定裂缝的位置分布和裂缝的走向、长度、宽度、深度及其变化情况。深度观测宜选在裂缝最宽的位置。对需要观测的裂缝应统一编号,每次观测时,应绘出裂缝的位置、形态和尺寸,注明观测日期,并拍摄裂缝照片。2、裂缝的宽度量测精度不应低于1.0mm,长度量测精度不应低于10.0mm,深度量测精度不应低于3.0mm。3、对裂缝深度量测,当裂缝深度较小时,宜采用凿出法和单面接触超声波法;当深度较大时,宜采用超声波法。4、裂缝观测的周期应根据裂缝变化速率确定。开始时可半月测1次,以后1月测1次。当发现裂缝加大时,应提高观测频率。”
        结语
        混凝土裂缝会直接影响工民建结构的安全稳定,对工民建结构的使用产生不良影响,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裂缝控制方面的重视。为了提高混凝土工民建的整体性和质量,应考虑多方面因素,不断优化施工方案,从而降低混凝土裂缝的发生概率,提高整体混凝土施工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付传清,何家豪,金贤玉,等.带横向荷载裂缝钢筋混凝土梁的钢筋锈蚀形态研究[J].工民建结构学报,2019,40(1):123-131.
        [2]金辉.工民建结构设计中控制裂缝的措施探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9(8):36-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