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台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1
摘要:针对广播电视卫星传输的干扰因素以及相关防范策略进行探究,寻求解决广播电视卫星信号传输过程中存在的干扰问题,从而提高广播电视卫星传输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精确性。
关键词:广播电视;卫星传输;干扰因素;干扰防范。
广播电视卫星传输一般指的是广播电视信号通过人造卫星为中继站与多个地球站进行连接实现无线传输的过程。广播电视卫星传输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受到一些不可抗力的影响,包括设备状况、天气环境及人为因素等,不利于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要加强对广播电视卫星传输干扰因素的探究,并采取针对性的策略进行解决和优化,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卫星传输的作用和价值,提高卫星传输的质量和效率。
1.广播电视卫星传输过程中的干扰要素
1.1 地面接收设备的干扰
地面接收设备在广播电视卫星传输的时候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是接收信号和转换信号的作用,地面接收设备在具体工作的时候会受到不良要素的影响,从而出现信号接收困难的现象,还会出现接收信号有误或信号质量较差的现象,不利于信号接收的准确性。例如,广播电视卫星在日常使用的时候,如果接收设备的配置有误、天线破损或者短路现象,那么这将直接影响到设备的质量,也很难有效地接收卫星信号。第二,民用电气设备实际运用的时候很有可能出现电磁波,从而干扰地面接收信号,还会对地面接收设备的信号接收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1.2自然天气的影响
卫星传播是广播电视信号传播的最主要方式,太阳耀斑和太阳辐射行为会影响卫星的传输过程。在大气密度直接上升以及太阳产生电磁辐射相对比较严重的情况下,会极大地减弱卫星信号,影响广播电视质量和广播电视的效果。在信号传输的过程中,受到雨雪等恶劣天气的影响也比较显著,主要表现为信号雨衰或者信号雪衰。在降雨区域通过电波时,雨滴会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散射信号而影响信号传输的质量,降雪对信号的影响与降雨的影响基本一致。而且降雪的时间越长,降雨的程度越严重,对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稳定性的影响越大。大风天气也会使得广播电视卫星信号的传输天线受损,因此在进行广播电视卫星信号传输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天气因素的研究,明确天气问题对整体传输过程所造成的干扰,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和优化。
1.3不同空间段干扰
邻星干扰在卫星信号传输干扰中十分常见,一方面是由于卫星通信技术日益进步,不确定的影响因素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是因为干扰类型增多。第一,邻星干扰中的上行干扰是常见类型。如果上行电平比较高,天线口径比较小,就会导致功率谱密度超标,使传输受到干扰。第二,邻星干扰的另一类型是下行干扰。干扰卫星与被干扰卫星在统一覆盖区,被干扰卫星不仅会接收到正常信号,还会接收到邻星信号。
2.防范传输干扰因素的具体策略
2.1 防范地面信号接收设备干扰因素的策略
抗地面信号接收设备干扰主要是借助于调整天线架的架设位置以及通过人工屏蔽手段等进行干扰预防的。为了避免受到地面信号的影响,可以将接收天线架的位置架设在远离城市和干扰源的地方。假如已经出现干扰,应该首先研究干扰源,利用灵敏度高的高频头对卫星信号质量体系进行维护。如果干扰十分严重,可利用人工屏蔽、增加滤波器等手段进行抗干扰。
2.2防范空间段内干扰因素的策略
首先,我国卫星科研人员应立即重视卫星临近距离不断减小的问题,并通过利用先进的科学手段及其专业能力对邻近卫星之间产生的信号干扰情况进行降低并解决,确保将邻星之间的信号干扰程度降低到最小程度,同时也为未来卫星的发射及使用奠定基础;其次,针对相邻信道的干扰问题,在使用同一转发器过程中造成的干扰,应该使转发器在足够的回退点上加以避免。使用相同转发器的用户,应该做到互相监测,做好交流与沟通,发现问题应该做到及时向卫星测控中心进行通知,然后通过他们对这一问题进行协调处理。
2.3防范自然干扰因素的策略
由于自然因素无法完全被避免,因此在针对自然干扰因素进行防范时,只能通过将干扰因素降低到最小化方式达到最大化提升信号传输效率的目的。具体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卫星接收信号中心需要及时对天气情况进行预测,利用气象卫星信号对气象情况进行准确判断,在降雨季节到来之前及时将地球站中天线的接收仰角进行适当调整,通过预先做好工作的方式降低雨衰现象造成的信号干扰;第二,由于日凌现象和星蚀期现象无法准确预测,缺乏有效方式,因此则需要利用双星与地球站双重备份等方式,在日凌现象及星蚀期现象期间内利用备份信号,当现象结束,则立即恢复卫星与地球站的通信系统,并及时记录日凌和星蚀期时间、时长及规律,为日后的防范工作奠定基础。
2.4避免恶意干扰行为
由于干扰者故意影响转发器,因此恶意干扰往往出现在转发器中,人们可以采取有效方式避免发生类似行为。第一,善于利用转发器饱和点强信号对弱信号的抑制特征,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第二,为了提高节目质量,避免信号被干扰,可以关闭空闲转发器,提高卫星通信效果。第三,可以选择较大功率的发射机进一步提高上行功率,还可以采用增益高的发射天线降
低对信号的干扰,进一步削减大功率带来的不利影响。第四,为了避免交调干扰,可以合理控制上行功率,使各个设备具备有效的回退余量。第五,最大程度减少干扰因素对信号传输造成的影响,积极采用有效的抗干扰技术,加强对抗干扰技术的研究,避免恶意干扰行为再度发生,切实造福广大群众,提高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总结
广播电视卫星传输是一项既先进又复杂的技术,它作为主要的无线传输方式,其应用领域是最广泛的。但又由于它是开放式的无线传输方式,在传输过程当中很容易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破坏传输效果和收看效果。为此我们要深入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针对这些干扰因素展开研究,提出相对应的抗干扰措施,才能够有效改善当前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现状,促进广播电视事业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丽娟,王鸣,周鹏飞.一种卫星电视快速自动定位和跟踪系统[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2(6):68-74.
[2]王宇飞,康健,王保印.Ka波段多波束卫星通信降雨衰减功率优化法[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6,24(4):385-389.
[3]杨峰,谢德芳,翁木云,等.自适应TDMA抗雨衰对策在Ka波段卫星通信中的应用[J].电讯技术,2002,42(3):91-95
[4]何广.广播电视技术在安全播出中的相关措施[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09):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