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伊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林业和草原局 新疆察布查尔 835300
摘要:森林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新机遇。林业部门在治理病虫害时,主要依赖化学药剂,虽然可以达到控制效果,但是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与破坏,与生态理念不符。据统计,2019年我国造林面积达到了7.07万km2,运用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时要结合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选择适用的方法。
关键词:林业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
1现代林业栽培技术
1.1考察栽种环境
在栽种之前,需要对种植地的地理环境进行考察,了解栽培地点的地形和土壤条件,检测环境含水量,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栽种的树木种类,确定具体的栽种数量。与此同时,在开展树木栽种工作前,还需要考虑不同种类树木的习性,了解树木对光照、土壤及水分等方面的要求,在尊重植物生长规律的基础上做好具体栽种规划,为树木健康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1.2检测土壤条件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土壤酸碱度及所含营养物质的丰富程度会对树木生长产生重要影响。在栽培树木时,需要充分考虑土壤因素,检测土壤的条件,调整土壤养分含量,为树木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与此同时,在栽种时,要根据树根的体积预留出合理空间,确定好树穴的大小,保证苗木能够顺利扎根。如果树穴体积过小,会对树木根部生长造成限制;如果树穴体积过大,会导致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出现倾倒或者扭曲等问题,对树木的外形造成不良影响。
1.3合理控制浇水量
一般情况下,苗木栽种的最佳季节是春季,此时栽种有助于树木成活。这是由于该季节土壤中的水分含量比较低,苗木根部不易腐烂。在移植时,要将土壤压实,确保土壤与植被之间没有缝隙;在完成移植后,需要及时浇灌,使苗木根部吸足水分,这可以帮助苗木扎根存活。
1.4注重肥料使用
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会对树木生长产生影响,因此在树木栽培过程中要做到合理施肥,确保土壤当中的营养物质能够满足树木实际生长需求,有效提升树木抵抗病虫害的能力。栽种完成后,要依照树木生长状况完善施肥管理工作。市场上肥料的种类繁多,林业人员要选择合适的肥料,科学搭配,保证营养元素均衡。林业人员还要合理控制施肥时间,做到均衡施肥。
1.5现代化育苗
1.5.1种子催芽技术
种子催芽方法主要有药物催芽法、温床催芽法与水浸催芽法3种。其中,水浸催芽法最为常用,具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等特点。水浸催芽法分为热水催芽与温水催芽两种。热水催芽法适用于种皮比较硬的种子,在播种之前将其浸泡在80~90℃的热水中,一边搅拌一边持续加入热水,使种子能够不断吸收热水的热量,为发芽创造良好的条件。温水催芽法适用于普通种子,水温要控制在40~45℃,在浸泡1h后,技术人员将种子放到暖和的地方等待其发芽。
1.5.2扦插育苗技术
扦插育苗是一种常见的育苗栽培方式。需要寻找合适的育苗母体,用生根性的药水进行喷洒,帮助母体提高萌芽能力。扦插时间首选清晨,这一时间段植物具有较好的愈合性,有利于成活。在完成扦插之后不能忽视护理工作,林业人员应及时浇灌,仔细观察苗木的生长状况,认真记录数据,为苗木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在林业发展过程中,扦插技术也在不断进步,逐渐成为了栽培效率最高的技术之一,对促进植物生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2病虫害防治措施
2.1物理防治措施
一直以来,病虫害都是影响我国林业建设的重要问题。
尤其是在我国南方地区,气候十分湿热,空气中的水分含量较高,虽然树木的水分吸收得到了保证,但病虫害问题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化学防治的效果虽然比较好,但弊端比较多。长时间使用农药不仅会提升害虫对药液的免疫程度,而且对植物的生长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做好物理防治十分必要。对于存在病虫害问题的树木需要做好隔离,尽可能缩小受害范围,避免病虫害对林区造成严重的侵害。
2.2化学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在病虫害预防与治理的过程中非常普遍,是通过对已经感染或者尚未感染病虫害的树木进行喷施药物的方式来达到防治目的。化学防治措施效果显著,作用时间短、操作方便,但是该方法不能长期使用。化学药物在喷施后,难免会存留在土壤中,继而对微生物的生长环境产生破坏,树木的生长环境也同样会受到影响。虽然在树干表面涂抹化学药物可以有效控制药物残留量,降低不良影响,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投入的成本相对较高,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由此可见,化学防治措施只能应用于一些范围较大、数量较多及形势相对严峻的病虫害防治中,不能作为日常的基础防治手段。
2.3生物防治措施
(1)运用微生物进行防治。利用微生物相生相克的原理来消灭有害生物,但这种方法无论是对技术还是设备都有较高的要求。(2)运用病虫害的天敌昆虫进行防治。技术人员通过引进、移植等方法来增加病虫害天敌昆虫的数量,减少害虫密度,达到新的生态平衡。(3)引进益鸟来防治病虫害。很多益鸟以虫为食,可以捕食引发林木病虫害的昆虫,进而有效控制病虫害发生。
3病虫害管理措施
3.1全面监测林区
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预测预报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林业人员要将其置于首要位置,做好对辖区内所有森林资源的详细调查,全面、准确与及时地掌控森林病虫害动态,并依照调查结果开展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工作。通过全面监测林区,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进而运用合理的措施解决问题。在保证林业病虫害监测工作完善的基础上,还要深入调查研究病虫害的种类与具体危害,确定病虫害暴发的重点地块,逐渐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为日后防治工作开展提供有效依据。建议建立起完善的林业病虫害防治平台,明确害虫暴发的重难点问题,充分保证防治成效。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健全防治体系,做好普查、监测、防治3项重点工作的系统化安排,使工作机制更加完善。
3.2完善预测预报体系
病虫害防治不应单纯局限于事后治疗,事前预测也非常关键。因此,要完善病虫害监测工作,掌握动态信息,一旦发现树木出现病虫害,要尽快制订相应的方案,在第一时间根除病虫害,避免对其他树木造成感染。系统开展病虫害种类及病虫害为害程度的全面调查,可以为后续防治工作创造条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要建立起完善的预测预报体系,由专业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人员定期开展相关监测,尽早发现出现异常的苗木,并及时调整与治理。
3.3做好林木养护与管理
合理的林木养护与管理对减少病虫害非常有利。林业人员应及时做好林木施肥、松土等工作,提升林木抗病虫害能力。在秋冬季节,需要及时修剪林木病弱与干枯枝条,调整植物生长状态,避免因树木枝叶繁茂而导致通风不良。还要清扫落叶与枯枝,避免为病虫创造生长环境,达到减少病虫害的目的。
3.4做好病虫害的科学预防
在林业生产活动中,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措施来预防林木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病虫害,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有效管理。一方面,要重视和落实病虫害的专项检测工作,及时掌握与了解林木的真实情况,并对林木动态变化及区域的实际变化进行有效监察。另一方面,林业单位要适当增加病虫害防治的专项投入,深入研究常见病虫害的具体情况及解决方法,使用多种防治手段提前预防,在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因素、防控效果因素的基础上增强预防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结束语
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民众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在提升,基于此,需要逐步增加绿化面积,重视林业的种植与防治工作,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积娟.林业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管理措施探讨[J].花卉,2019(20):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