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陶瓷材料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21/6/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夏乾1 陈洪铭2 陶润诚3 石东冉4 王薪博5 蒋
[导读] 摘要:本文将根据3D打印陶瓷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简短讨论。
        1辽宁省沈阳市东北大学材料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31 2辽宁省大连市辽宁师范大学附属高级中学  辽宁 大连116000  3辽宁省沈阳市第四十中学辽宁 沈阳  110031 4辽宁省沈阳市第三十一中学辽宁 沈阳  110031 5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辽宁 沈阳  110031 6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科学高中部辽宁 沈阳  110031 7辽宁省沈阳市第三十八中学辽宁 沈阳  110031 8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辽宁 沈阳  110031
        摘要:本文将根据3D打印陶瓷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简短讨论。从实际的研究情况来看,已经出现了许多在陶瓷零件制造中使用并发挥积极作用的3D打印技术。3D打印陶瓷材料的研究已经取得成功,但仍然有其缺点。因此,有必要加强技术研究,提高成型材料的性能和密度,并提高技术应用的优势。
        关键词:3D打印;陶瓷材料;部件精度;部件质量 
        前言
        陶瓷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其特性又硬又脆,很难加工和成型,因此只能制造简单的三维形状,周期长且成本高。陶瓷3D打印技术可以生产复杂的陶瓷产品,而且3D打印技术不仅快速,易于操作和高度精确,也为陶瓷注入了新的活力。
        目前为止,3D打印技术已应用于许多领域,例如汽车和航空航天,并且在制造和医疗领域具有最广泛的应用。高性能陶瓷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如耐磨性和高抗压强度)而已成为航空航天和生物医学领域的常用材料。随着需求的增长,对此类组件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从而推动了新材料成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一、3D打印陶瓷材料研究现状
        近年来,对陶瓷材料的3D打印的研究持续增长。我国2015年宣布的计划建议关注3D打印技术的发展并加快其发展。2016年,国家层压模型标准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以提供有力的支持并领导3D打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开发。当前,在各种领域中应用了许多类型的3D打印技术,例如光固化成型技术和直接金属激光烧结技术。基于3D打印技术,降低陶瓷材料的加工和制造难度,打破常规加工和制造技术的瓶颈,增加陶瓷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自由度,满足个性化需求,有望实现高精度并促进发展高性能陶瓷产品。
        二、陶瓷3D打印技术
        1.熔融沉积成型技术
        应用FDC工艺,将有机粘合剂和陶瓷粉末混合,使用毛细管流变仪或挤出机制成长丝,使用计算机控制在高于熔点的温度下熔融,陶瓷生坯接下来,将生坯中包含的所有聚合物粘合剂脱脂,以在高温条件下制造陶瓷零件。FDC中使用的长丝材料必须具有特定的热性能,机械性能,粘度,强度,粘合性能和弹性模量,这是测量长丝材料的四个因素。实际效果是,当使用此技术打印陶瓷材料时,小的结构部件的层压不够精确,并且由于粘合剂的原因,很难完全去除生坯,这将很容易产生气泡和变形,从而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
        2.立体光刻成型技术
        SLA是最早的快速原型技术。SLA技术的使用是先用紫外线固化特殊的液态树脂材料,然后再用紫外线逐层固化液态树脂,以形成整个组件。最初,该技术被应用于聚合物材料的模制。由于技术的进步和进步,它被应用于陶瓷材料的成型。对于特定的应用程序流程,特定的流程为:1)将光固化树脂和陶瓷粉末混合,以获得低粘度,高固含量的陶瓷浆料。2)控制紫外线,结合实际情况,选择要照射的浆料表面,并使浆料聚合形成陶瓷体。3)进行脱脂和烧结以获得陶瓷零件。对于商业应用,基于光刻的陶瓷制造技术是主要焦点。


        3.3DP技术
        在陶瓷材料的打印中,使用3DP技术,并使用液滴注入方法来实现相关操作。根据计算机上的信息,使用打印头一点一点地喷涂粘合剂,粉末逐渐堆积,最后形成所需的产品。3DP技术的应用适合于模制陶瓷和聚合物材料。某些操作使用硅溶胶和聚合物粘合剂。技术应用要点:1)合理选择基材。如果要确保应用陶瓷3DP技术的效果,则需要确保粉末的性能。由于陶瓷的晶粒尺寸,它直接影响材料成型的精度。通常,通过使用小粒径的粉末可以确保成型的精度。然而,粉末的低流动性使得在某些操作过程中打印头更可能被堵塞。使用流动性好,粒径大的粉末可防止扬尘,但成型效果不好。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将选择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2)粘合剂和添加剂的选择。在应用3DP技术时,必须选择与粉末材料兼容的粘合剂材料,以实现快速成型。如果要满足喷雾的要求,通常需要添加诸如分散剂和活化剂之类的材料,以控制粘合剂的粘度和表面张力。3)支撑材料和后处理材料。3D打印技术在执行陶瓷材料成型操作中的应用需要确保可以轻松,轻松地去除支撑材料,并控制去除过程对产品精度的影响。适当使用后处理材料可以增加零件的硬度和强度。
        三、3D打印陶瓷材料研究发展趋势
        关于当前的3D打印陶瓷材料的实际发展,打印材料限制了它们的发展,并且在应用成型过程和后处理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这是研究的重点。在这里,我们将分析存在的问题,设想3D打印技术的发展趋势,并讨论以下内容。
        1.破解打印材料的困扰
        从目前的3D打印技术的实际应用来看,所使用的粘合剂或光敏树脂与陶瓷粉的结合强度不足,并且受陶瓷粉的影响,导致陶瓷坯料的密度和机械性能难以实现,甚至是表面粗糙。另外,在通过热处理方法除去粘合剂之后,生坯的体积收缩率大,结构变形易于发现,结构易于塌陷,并且模制尺寸和精度难以控制。基于此,未来的研究需要加强对打印材料的研究。
        2.提升成型工艺水平
        由于3D打印陶瓷材料的当前状态,很难应用3DP技术来生产低收缩率,高密度的陶瓷零件。如果在特定操作期间使用的粘合剂量相对较少,则生坯将具有高孔隙率,这将影响粘结强度。如果该量大,则在陶瓷烧结之前和之后的生坯的体积收缩变得相对较大,这会影响陶瓷的性能。另外,常见的喷嘴堵塞会影响成型精度。基于此,对3D打印陶瓷材料的研究应从成型过程开始,加大研究力度并优化成型过程。
        3.优化后处理工艺
        由于3DP技术的当前应用,固化粉末和载体材料的去除提出了后处理技术的复杂应用的问题,其可以容易地损害生坯结构的完整性。固化后去除多余的材料会影响生坯表面的光滑度。通常需要手动维修,因此很难确保成型的规模和准确性。基于此,在技术研究过程中应注意优化后处理过程。
        结束语
        总而言之,从3D打印陶瓷材料的当前研究状况中已经获得了良好的结果。有许多适用的3D打印技术可用于打印陶瓷材料。3D打印技术的实际应用仍然存在一些缺点。需要加强技术研究,改善现有的3D打印技术,创新打印技术,并促进其在陶瓷材料制造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伶,高勇,王重海,等.陶瓷部件3D打印技术的研究进展[J].硅酸盐通报,2016,35(9):2892-2897.
        [2]黄淼俊,伍海东,黄容基,等.陶瓷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研究进展[J].现代技术陶瓷,2017,38(4):248-266.
        [3]李梦倩,王成成,包玉衡,等.3D打印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16(10):41-46.
        [4]司云强,李宗安,朱莉娅,等.生物陶瓷3D打印技术研究进展[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17,17(1):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