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近年来“去产能、调结构、促发展”政策的持续性推进,我国煤矿业发展的方向由提升产量转变为了提升质量。有必要重视煤矿的整体工作安全,强化对通风技术与安全技术在煤矿开采中的应用,全面提升煤矿安全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进而提升矿井整体的工作质量,促进我国能源事业长远发展。本文通过对煤矿开采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的总结和分析,探讨开展通风技术与安全技术在煤矿开展中的应用。
关键词:通风技术;安全技术;煤矿开采
由于煤矿开采工作属于地下作业,其性质就决定了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近年来,随着现代传媒手段的高速发展,从央视的直播到网络快讯的迅速传播,特大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在现代化媒体的传播下,不断地在我们眼前警醒着我们:要全面提升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保障矿井生产的安全有序开展。而其中,瓦斯等有害气体,更是值得警惕的危险因素,有必要强化通风技术与安全技术在煤矿开采中的应用,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1.煤矿开采工作中的安全隐患
在开展煤矿井下作业的时候,必须要首先重视其中的安全隐患,对其进行总结与梳理,保障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1.1煤矿内部通风设计不科学隐患
温度与氧气是满足煤矿自燃的两大要素。充足的氧气是保障具有自燃倾向的煤块氧化并蓄热的前提,并且是维持其持续燃烧的关键性要素。如果不能保障煤块附近有充足的氧气,其就不可能氧化并连续燃烧。但如果通风量过大,就会导致已经氧化蓄热的煤块,其热量快速散失,无法燃烧。因此,只有当煤矿附近的通风速度处于0.1~0.24m/min时,煤矿才能既有充足的氧气,又能够蓄积较多的热量,最终促使煤矿自燃现象的发生。
1.2瓦斯燃烧隐患
由于煤矿中含有大量的瓦斯,且现代煤矿开采工作中,需要应用到大量的电气设备,因此煤矿内部也有着大量密集的线路。一旦矿井下的瓦斯超出了正常的标准,而电气设备或线路正好产生电泳火花,就可能造成恶性的燃烧与爆炸事故。此外,由于操作控制不规范产生的其他明火和火花,也同样会引发瓦斯的燃烧爆炸事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和伤亡。
1.2井下人员管理隐患
在井下作业时,要明令禁止携带明火、打火机等危险品。然而,在某些矿井中,对由于管理不严格、监督不到位,经常出现井下人员携带打火机、烟卷下井的现象,甚至出现了井下吸烟等行为。未经完全熄灭乱抛的香烟、不经限制使用的打火机,极易导致矿井中发生火灾事故。若要发生煤矿自燃火灾事故,就必须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自然热量的聚集,也就是煤矿在较长时间内没有被人为的检测、开挖或通风降温。只有具备自燃条件且长期没有受到人为干涉、自然蓄积热量到燃烧阈值的煤矿,才会发生煤矿自燃火灾事故。
1.3电气火灾隐患
电气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也有可能会产生发热现象,当线路久未维修、线路老化或者布局设计不科学,就有可能导致裸露电线之间发生短路、打火,进而引发煤矿火灾事故。因为电气火灾具有其特殊性,不但难以扑灭,还会在火灾发生时引发大规模的煤矿机械设备瘫痪,导致矿井下人员无法逃生、陷入黑暗。
1.4破碎煤块燃烧隐患
煤作为一种结构较为复杂的有机物,当其内部分子层特殊状态时,就会有较高的自燃倾向,一旦燃烧的条件充足其就有可能发生自燃火灾事故。总体而言,一整块的煤矿,由于其与空气接触的面积较小,因此不易发生自燃事故;而破碎状态的细小煤块,就有可能在一些内部分子自燃倾向与充分接触的空气的共同作用下,发生自燃现象、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
2.应用通风与安全技术,保障煤矿开采安全
2.1建设完善的煤矿通风系统
要全面保障煤矿开采安全、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防患于未然,就必须要从硬件入手,打造一套科学完善的煤矿通风系统,降低瓦斯中毒、起火、爆炸等事故发生的概率。
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自动变频通风管道系统,通过并联控制柜与变频控制柜,保障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以及整体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打造互为备份的双回路自由切换系统。此外,应当建立两套以上的主风机系统,保障在出现突发意外状况时煤矿下的整体通风质量。
2.2打造专业的煤矿开采安全技术团队
为保障煤矿开采的整体安全工作能够顺利推荐,确保关键环节不马虎、不松懈、不怠惰,必须要建设专业的管理团队,对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到位的监督,保障煤矿安全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在具体工作中,应当确保煤矿的决策人员、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安全隐患处理知识,团队中具有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在一线的煤矿工作团队中,应当有专业的安全员进行监督与管理工作。通过上下层相连通的安全管理方式,确保井下各设备的操作、煤矿开挖的流程使用符合相关规定及标准,检修频率与维修方式符合具体情况与安全需求。应对相关管理人员、矿下工作人员、机械设备维修与操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意识教育与专业技能培训。结合当前所发生的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开展相关的安全教育,保障工作流程中的每一个人员时刻紧绷安全神经,确保安全工作开展到位。此外,要积极学习最新技术,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再教育,从而保障最新的煤矿安全硬件设备与管理系统能够尽快的投入应用,为煤矿生产工作保驾护航。
2.3部署安全控制技术系统
应在工作的关键节点密集布置传感器与检测装置,实时监控矿井内部的瓦斯含量、一氧化碳含量等可能引发燃烧和爆炸事故的气体含量。通过布置红外成像与测温装置,实时检测工作面当前的温度情况。对可燃气体超标、工作温度过高等现象进行及时的预警,以保障工作人员能够及时的消除安全隐患,保障煤矿生产工作的安全开展。
在工作面的回风道、溜子道布置专门的灭火供水管线,保障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供水、及时扑灭。在工作面的回风道、溜子道还要设置煤矿阻燃剂供给系统,在工作时实时对煤矿进行阻燃处理,避免煤矿发生自燃现象。在矿井下的巷道四周,铺设专门的承重柱与防火材料,降低火灾发生的概率,阻止某一地区某一部位的小型火灾扩展延伸为特大火灾事故。强化破碎煤柱的防火性能,使用KA胶体填充破碎煤柱中的缝隙,利用KA胶体良好的含水性与阻氧阻燃性质,有效杜绝煤矿的自燃现象。
还要建设完善的工作面降温系统,在工作面的上下道选取合适的间距布置钻孔,向其中加入注水管或注灰管。然后选取与煤矿规模相当的注水或注灰冷却系统,对工作面进行实时的降温冷却工作,避免因温度过高导致的火灾事故。从而确保工作面降温系统的降温性能与效率,紧跟市场与生产中的最新形势,及时对降温系统进行更新与迭代,保障降温工作能够高效、高质量的开展。
结束语
通风技术与安全技术是保障煤矿开采整体安全的重要工作,因此,有必要针对当前煤矿开采工作中的安全隐患,科学的建设完善的煤矿通风系统、打造专业的煤矿开采安全技术团队、部署安全控制技术系统,从而全面提升煤矿开采整体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为煤矿开采工作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马艳英,王瑞虎.通风技术与安全技术在煤矿开采中的应用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9(10):86.
[2]李伟.通风技术与安全技术在煤矿开采中的应用[J].机械管理开发,2017,32(10):129-130.
[3]王晋.通风技术与安全技术质量在煤矿开采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0(21):17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