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技术造林与科学管理探寻

发表时间:2021/6/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唐自祥 谭道富
[导读] 摘要:作为重要的社会资源,森林资源在社会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造林工作的重要性也逐渐突显出来。
        1.湖北省恩施市国有大山顶林场  湖北恩施  445031 2.湖北省恩施市林业局沐抚林业管理站  湖北恩施  445029
        摘要:作为重要的社会资源,森林资源在社会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造林工作的重要性也逐渐突显出来。现代社会对林木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时生态环境建设与资源保护工程也在建设过程中,林业生产与管理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在技术研究还是人力资源投入等方面,我们都要作出更多努力。下文重点对林业工程造林技术和管理工作方法展开分析,以期提高我国林业生产效益。
        关键词:林业工程;技术造林;科学管理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我国经济建设水平在持续提升,随之而来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也得到广泛关注,造林工程建设任务更加繁重。但是当前我国的造林工程建设情况不容乐观,在造林设计与规划、苗木选择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均有缺陷,我们在造林技术研究和造林管理方面要进一步重视起来。林业工程造林技术应用与科学管理措施的落实,可以加速林业资源建设,这是营林造林生产效益提升的重要一步。
        1.林业工程造林技术
        在长时间的营林、造林工作中,我国造林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合理应用造林技术可以提高林业资源建设水平,增加产出效益。结合当前我国造林工程的建设经验,推动品质造林工程发展,需要进一步强化林业工程造林技术研究。
        1.1播种造林技术
        播种造林技术是传统造林的技术方法,主要应用于传统林区生产活动中,适用于大范围的林木种植工作,可以高效达成造林目标。播种造林过程中,首先选择优质的种子,在目标造林区域播撒种子,技术操作方法简单,但是对种植区域的自然环境、土壤特性、降水量等要素有一定要求,必须满足树种的生长需求,才能够确保获得造林收益。选种阶段要兼顾后续的幼苗管理需求,选择易于管理的树种类型。规划设计阶段,造林技术人员要深入了解造林区域环境,选择适合区域种植的树种,保证成活率,一般建议以环境适应能力强、抗虫害能力强的树种为主,如马尾松的播种常用播种造林法。
        1.2分殖造林技术
        该技术分解树木枝干,对树木幼苗进行培养,移植成活幼苗,完成植树造林[1]。分殖造林技术有着诸多优势,和传统种植方法有着很大差异,具有较高经济性,不需要采购过多的种子,育苗周期较短,具有较高的成活率,可以达到育林需要。分殖造林技术对于环境有着较高要求,不同树木种类对于技术应用也存在一定限制。很多树木无法使用该技术[2]。如松树、柳木等营养繁殖类树种,适合使用分殖造林技术。
        1.3植苗造林技术
        该技术应用中可以对幼苗进行灵活移植,缩短造林周期,在我国应用范围广泛,技术发展成熟。植苗造林技术应用期间对于环境的要求较低,减少植苗造林花费的成本,但是于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应用过程中需要大量技术人员指导。由于植苗造林技术对于环境要求较高,一般来说苗木成活率和生长质量也较高。
        2.林业工程科学管理方法
        我国传统林业产业落后,管理方法落后承担着重要责任,推动林业发展必须要对管理方法进行改革,推动林业转型升级,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是关键,才能转变产业落后的局面,推动林业的发展。
        2.1 明确林业工程技术造林和科学管理的重要性
        这是确保林业工程技术得到落实的第一环,只有从上到下明确林业工程技术在提升造林面积、造林效果方面的作用,并且动态地形成科学管理模式,才能确保实际工作中相关的内容得到贯彻[3]。笔者认为需要形成思维导图模式,将各关键点予以显示,使得相关人员形成系统认知,明确各自责任,才能使得林业工程技术在目前的八项工作中得到落实,使得城环林和城内园林、城内植被以及城内污染等形成科学的匹配,确保森林系统发挥净化作用[4]。

环镇林和环村林才能和果林相呼应为其提供保护和病虫害预防屏障,提升果林规模和产量实现农民增收。
        2.2 政府引导激活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是通过市场竞争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形势。目前林业市场机制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村民配合度较低,各政府部门工作落实、宣传不到位等;例如对政府所出台的退耕还林等政策,不给予高度的配合。导致耕地面积过多逐渐侵占到林地面积,以及荒地过度开发等情况,都对农村以及周围林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因此需要加强执法管理力度,加大宣传力度。除此之外还应当引导社会机构参与进行,让村民能够获得绿化与经济收益,主动配合政府的退耕还林计划,确保退耕还林工作能顺利开展。从而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实现社会经济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
        2.3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生产管理机制
        我国林业工程需要按照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管理方法,对生产管理机制加以完善,着力提高树木成活率和生长质量,提高林业工程的经济效益。完善营林生产机制前需要对当前营林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并研究传统管理方法,找到传统管理方法存在的不足,从管理问题出发完善营林管理方法。转变传统营林管理的方法,完善营林责任制度,编制可行性高的管理措施,给林业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2.4持续完善种苗基地
        造林期间种苗基地是培养树木幼苗的关键,只有保证树木幼苗质量,才能保证造林质量,提高造林整体质量水平,满足实际需求。因此,务必要加强种苗基地的建设,提高资金投入量,建设完善的种苗基地,提供高品质幼苗。育苗期间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提高林区抗病虫害能力[5]。
        2.5加强林业造林人力资源管理
        在林业工程造林中,相关的工作人员是影响林业工程造林效果的基础性影响因素,对工程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保证人力资源合理、有效的配置,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首先,需要加强工程的监督管理工作,建立相关的工程管理标准,确保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能够严格履行相关的责任以及义务,保证相关的管理措施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其次,对于参与工程造林管理的人员,需要加强对这部分人员的技术培训,保证这部分人员能够有效利用林业生长的技术,通过提高工程参与人员的技术水平,来保证林木的成活率以及工程的实施效率。最后是对林业工程造林的人员结构进行优化,加大林业造林工程中技术性人才的比例,有效控制管理辅助人员的比例,促进工程的顺利实施。在林业造林管理中,保证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是提升管理有效性的基础和前提。
        结束语:
        我国对于林业资源建设工作越来越重视,在政策扶持和投入力度方面不断做出优化调整,旨在提高我国林业经济发展水平,强化生态环境恢复。造林是林业资源培育的重要环节和主要方法,应用先进的造林技术利于提升林业生产活动效率,及早恢复生态环境,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建设模式。此外,造林过程中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也十分重要,依托完善的生产管理机制,规范良种苗木基地建设,都是造林生产效益提升的重大动力。上文主要讨论了林业工程造林技术和管理工作方法,希望内容可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陈思维,张英.造林管理在林业工程中的相关方法和意义初探[J].农民致富之友,2018,21(09):211-212.
        [2]朱守彬,程立峰.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方法与意义研究[J].江西农业,2018,33(06):108-109.
        [3]萨仁格勒.造林管理在林业工程中的相关方法和意义探讨[J].农家参谋,2017,21(20):86-87.
        [4]宋佳庚,司玉娟.造林管理在林业工程中的相关方法和意义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2(34):250-251.
        [5]潘炳德.对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林业勘查设计,2018,10(02):162-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