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KOCKS区域相关的机械维护与改进

发表时间:2021/6/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朱天晓
[导读] 摘要: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二期项目部轧钢小棒生产线于2006年开始基建,引入了当时先进的轧制钢坯设备,通过不断的提升和改进,克服各种困难,确保了轧制钢坯的质量,使得成品钢坯得到了全球用户的认可。
        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  江苏江阴  214400
        摘要: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二期项目部轧钢小棒生产线于2006年开始基建,引入了当时先进的轧制钢坯设备,通过不断的提升和改进,克服各种困难,确保了轧制钢坯的质量,使得成品钢坯得到了全球用户的认可。本文主要讲述了钢坯轧制精度重要环节的KOCKS区域相关的机械维护和改进,同时也分享了本人作为设备主管在设备维护中的一些经验,请同行多多指导。
        关键词:机械维护、KOCKS轧机、机械改进
        1前言
        KOCKS区域设备主要有以下组成部分:4号飞剪、碎断剪、卡断剪、KOCKS轧机、5号飞剪。飞剪采用了曲柄/回转式复合结构,相对于回转式飞剪和曲柄式飞剪,复合式结构具备两者的优点,确保了钢坯的剪切精度。KOCKS轧机设备是全进口设备,该轧机是三辊式轧机,在轧制过程中,从三个方向共同用力,使得钢坯轧制平顺、稳定、精度控制好,同时该轧机具有孔型共用的优点,规格跨度较大的工装更换较两辊式轧机而言能够节约较多的更换时间,确保了小棒线轧制有效作业率达到了85%以上。随着全球钢铁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各种新工艺钢铁产品不断出现,本轧钢厂对小棒线KOCKS区域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确保KOCKS区域设备的正常运行,确保KOCKS区域设备钢坯轧制精度要求,确保KOCKS区域试验新产品的能力拓展。为此作为设备主管,成立了KOCKS区域设备课题组,通过基建后设备常见故障的汇总和处理方式的总结,提高点检人员、夜班跟班人员、外包作业人员处理故障能力,同时对KOCKS区域设备进行相关改进,拓展设备功能,降低设备故障率,配合生产工艺人员新品调试。
        2KOCKS区域常见故障汇总与处理方式
        对基建后KOCKS区域设备故障进行汇总,整理出来占比总热停时间较多百分比的设备故障如下:KOCKS远程调节故障占比21%、KOCKS轧机导卫油气润滑故障占比17%、5号飞剪故障占比14%。
        2.1KOCKS远程调节故障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由于现场环境较为恶劣,充满了水汽、高温辐射和钢渣,同时操作人员在远程把安全罩子关闭时,震动较大,导致啮合位置的信号检测不好,由于联锁导致KOCKS远程调节报警。(2)操作人员为了确保轧制精度,在轧机调整时,习惯性打开轧机安全罩查看辊缝调整啮合情况和机架辊刻度盘与远程调节数据进行对比,确认轧制精度。(3)在调整和啮合时候,经常性会发生电机报堵转,而且次数不频繁,没有其他参数数据反馈,无法寻根究底找到现场设备的根本原因,造成了断断续续式的故障发生。对此类故障进行的处理和改进:(1)和电气专业重新制定轧机辊缝啮合位置信号检测,重新制作支架,根据调整过程中的信号变动重新编辑程序,减少信号误差。(2)在安全罩上开安全孔,覆盖有机玻璃,内部制作防护槽,这样操作人员可以在不打开轧机安全罩的情况下对啮合位置和机架辊刻度盘进行查看。(3)电机报堵转时,根据现场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判断,通过电气专业曲线查看发现转矩呈现波浪形现象,通过扫描周期与运行圆周定位判断出卡顿点位,以此来对机械结构故障进行判断,这样排除后很少再发生电机堵转故障,确保了轧制远程调整的正常执行。
        2.2KOCKS轧机导卫油气润滑故障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通过对KOCKS轧机导卫解体分析,判断出导卫辊轮轴供油不稳定,检查导卫辊轮轴设计图纸发现喷油入口与出口大小的比例不合理。

(2)在KOCKS轧机导卫油气润滑支路设置流量开关和压力开关,发现油气润滑压力波动性较大,没有形成稳定的油气润滑压力,造成了轧机导卫得不到足够的润滑,造成卡死或转动不灵活。对此类故障的处理:(1)重新设计KOCKS轧机导卫辊轮轴润滑,并且通过仿真确认较好的设计方案,在后面的备件进行有效的跟踪,确定方案的实际效果,最终确认把导轮轴中孔直径由原来的4.0修改为2.0左右,出油口改小后,使得润滑流量趋于稳定。(2)优化进出喷油口的比例关系,使得出气速度加快,更加有利于油形成为雾状,更换了油气混合阀,并且制定了更换周期,保证油气混合阀的性能,也确保了润滑油气的稳定性。
        2.3 5号飞剪故障
        此故障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5号剪刀片间隙导致的剪切异常,该剪的刀片固定方式是通过剪臂上偏心轴来调整的,轧制过程中,由于现场震动较大,同时剪切过程中受到的反作用力较大,导致了刀片间隙经常变大,很容易在剪切后,钢坯头部发生弯曲,撞击到导槽形成冷条。(2)5号剪联轴器编码器使用皮带式传动方式,同心度较差,很容易造成编码器联轴器断裂,造成飞剪的初始位置发生变化,导致钢坯撞击到飞剪而造成冷条、损坏设备。(3)飞剪启动信号使用了热金属检测仪检测,由于现场环境问题,很容易造成热检产生误信号,导致飞剪的提前启动,或者重复启动造成的钢坯剪切不断,从而造成定尺问题和冷条发生。对此类故障进行的相关处理:(1)修改5号飞剪刀片的固定方式,把偏心轴固定方式由原来的压盖改为双并帽形式,确保刀片间隙固定,能够确保在正常的维护周期内。(2)在原有的启动热检信号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热检,只有当两个热检都有信号时才能够启动飞剪设备,这样确保了设备的稳定性,同时把热检正对的辊道支架进行了复合式加固,防止由于震动造成辊道支架偏移造成的热检孔位偏移,导致的无法信号识别问题。(3)把皮带式编码器联轴器传动方式修改为直接固定在设备本体上,同时制作新型支架,确保编码器联轴器的同心度,确保了飞剪的正常运行。
        3 KOCKS区域相关改进与经验分享
        KOCKS区域最重要的改进项目是对国产件的制定和改进,首先全进口设备的备件申报时间较长,生产线实行的是倒班制度,造成了生产线一直在生产状态,造成了消耗件的磨损较快,所以建立充足的备件是必须的,国产件项目由此产生。首先需要对备件材料进行相对应的选型,制定出合适的材料,其次对备件进行测绘,测绘过程中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更改,比如设备倒角、固定方式改进和连接件连接方式等,完成国产件制造后,上机旁备件进行测试安装,通过测试安装来确定备件是否能够完成对应装配,同时记录在测试记录上,通过装配安装后,需要上线进行过钢测试,在过钢过程中,详细记录发生的相关问题,并且根据设计图纸再次修改,改善国产备件薄弱之处,根据现场发生的异常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改,然后再次上机测试,通过上述过程的反复,得到成熟的国产件。在此过程中,一定要对每一个环节进行负责人的确认,确保所有环节都有专人跟踪,遇到问题确保及时解决和反馈,这样才能够确保国产备件的成熟。
        4结束语
        从现场实际情况出发,通过问题不断的跟踪和观察,对KOCKS区域设备常见故障的原因分析与处理方法汇总,提出了相关的设备改进,确保了KOCKS区域设备的正常运行,据统计,通过KOCKS设备组方案实施后,KOCKS区域设备的故障率呈现下降趋势,轧制质量得到了提升,确保了轧制尺寸和定尺的精度。
        参考文献:
        (1)李中兴.轧钢自动化生产线飞剪控制系统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8.
        (2)蔡玉强,刘宝林,玄兆燕.飞剪机精度控制的改进[D].冶金自动化,2003.
        (3)张鹏.高合金钢棒材生产线设备及主要特点[J].冶金设备,20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