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23100519870119XXXX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化工工程建设的发展也有了提高。危险化学品因其易燃、易爆,具有毒害性、扩散性等特点,在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后果通常较为严重。近年来,国家以及各省市地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指导意见,督促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对生产装置进行自动化升级、改造。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使用给危化品安全生产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隐患,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危险化学品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安全隐患,提出安全管理具体措施,为我国危险化学品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安全管理
引言
化学品的生产和消费确实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化学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性、强氧化性、毒害性、腐蚀性,给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或伤害。为了避免危化品消防安全事故造成的严重后果,应对危化品生产业消防安全管理进行深入探讨。本文针对危化品企业消防安全进行了描述,对其中存在的安全事故危害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给出了相关改进措施,从而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指导。
1危化品业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
1.1监督部门众多,监管力度不到位
在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规定:对于危化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以及对废弃危化品处置进行监督管理的有关部门共有11个之多。监管部门众多、其职能交叉,导致了多头管理转变为无人管理的局面,造成监管力度严重不到位。多个监管部门之间互相推卸责任,不仅没法做到多重监管,反而造成了互相依赖,最终无人作为的尴尬现状。同时,在危化品企业消防安全检查中,由于相关管理部门和监督部门不属于同一部门,往往会造成监督和处罚环节有所脱节。同时由于部分监督人员自身自律性不够,甚至个别人拜金主义严重,私欲不断膨胀,导致在监督过程中因个人利益而枉顾消防安全管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后果。
1.2危化品企业消防主体责任感较弱
危化品企业的相关从事人员由于贪图轻松与蝇头小利,往往对企业消防安全管理不够重视。缺乏对消防安全管理的正确认识,大大增加了企业发生消防安全事故的风险,该类企业往往从制度上就未对消防安全管理进行预案,一旦发生消防安全事故,将会手足无措。危化品企业的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太少,大多人员对消防设施安放位置、使用方法等知之甚少,在火灾发生的初期,不具备扑救能力;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基础知识匮乏,往往由于其操作生疏,在危急关头无法做到合理处置办法,阻止火灾蔓延。
1.3防火设计规范标准低,惩罚措施落实不够
由于当前社会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向偏远地区延伸,从而导致过去处于城市边缘的危化品企业逐渐邻近人口密集的居民区,从而增加了消防处理难度。国家标准的制定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也需要较为长的时间,现有危化品防火设计规范多年未修订,与部分消防安全管理问题脱节。在实际消防安全检查过程中,危化品企业在出现如消防设施未按规定摆放等问题后,相关企业却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这样就导致企业更加不重视消防安全问题以及由于该类不规范行为从而埋下安全隐患,因此这一问题应被相关部门更加重视。
2优化危化品安全管理,强化生产环境安全
2.1 强化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
企业在日常生产工作中,要重视对危化品环境风险隐患的排查和治理工作,落实好定期检查、季度安全检查和专项治理,强化自身环境安全管理能力,能够有效抵抗环境风险和安全风险。需评估生产装置环境风险和各生产环节隐患,明确各项风险源,采取合理预防和控制措施,有重点地开展环境风险管理。
环境安全隐患排查过程中,要坚持动态化、常态化和精细化原则。排查工作一方面要保证思想认识到位,明确隐患排查治理目标,把消除隐患、防范事故为安全工作重点。
2.2 做好危化品环境风险判别
要采取合适技术开展重点危化品环境风险分级方法,列明重点危化品全部危害性数据,进行风险分类和环境风险分级。根据重点危化品流向分析,判断其企业清洁生产水平以及相关生产工艺清洁生产水平,并说明设备生产和使用中设备封闭情况、危化品生产和储存场所防渗处理等。对于容易引发泄露风险的节点要采取完善的风险控制措施。
2.3采取技术措施预防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
(1)替代措施,对危化品的控制和预防中,不使用毒害性、易燃易爆炸化学品是有效的做法,很多情况下虽难以实现,但可以采用低毒害性化学品、可燃化学品来替代毒害、易燃化学品。比如:在大片网印清洗机台使用的油墨清洗剂,其成分为二甲苯,可用碳氢清洗剂(无毒不含苯)替代二甲苯清洗剂。(2)变更工艺。当前可以选择的替代品是有限的,化学品危害控制中无法常常使用替代方案,特别是在技术、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下,生产和使用危化品是常见的。此时对安全事故的预防中,主要措施就是采用变更工艺来消除、降低其危害性,比如:在清洗区使用丙酮清洁,由于有机溶剂丙酮极易挥发,在检测作业场所时发现丙酮超标,可导入酒精配比丙酮减少用量以在满足工艺需求的同时减少危害性。(3)隔离措施。隔离就是采取封闭、屏障等措施,避免作业人员直接处于有害环境,常见措施就是完全封闭生产和使用设备,杜绝人与设备的直接接触。另一种方法就是隔离生产设备和操作室。比如:在喷砂房作业区域,将操作人员与粉尘危害区域隔离。
3加强自动化控制的安全管理措施
3.1完善制度建设,加强日常维护管理
主要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管理制度、防范措施等方面加强建设,构建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框架。同时企业应针对实际情况,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制度,规范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应急保障等。从系统硬件和软件方面加强控制系统的日常维护,加强关键设备和关键工艺参数的管理。对于自动化生产中的各设备应适当进行装置的风险评估,根据其损坏程度、重要性以及发生故障时的危害程度来决定维护和更新的周期,给高风险的设备提供更高水平的检测和维护,从而在保证效率和经济性的条件下确保自动调节装置的正常运行。
3.2控制生产操作,加强人员培训
危化品生产企业自动化装置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态度是影响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大部分是因为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引起的。因此,加强一线操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培养企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至关重要。相较于普通化工生产,危化品生产过程更加危险,这就要求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标准进行操作,同时企业要严格落实生产安全责任制。
3.3事故应急救援与预案方面
救援人员应遵循基本的救援原则,危化品生产工艺、装置各不相同,因此事故救援、处理措施也应区别处理,在保证基本程序的条件下,应建立不同事故的处理预案。如火灾爆炸事故,要根据危险化学品特性,选择正确的灭火剂;针对泄漏事故,根据事故情况,采取停车、改走副线、转料、套装、堵漏等控制措施;针对中毒窒息事故,应立即将中毒者转移至上风向无污染区域并进行救治。
结语
根据本文所述,危化品企业的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容不得半点松懈,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将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企业应该不断加强自我管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消防部门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改变当前单一的管理模式,将工作做扎实,确保危化企业火灾事故的稳定,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铁民,李克荣.安全生产管理知识[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